本文系原創,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快手拾財”
第一次買入比特幣,是在今年6月份。回過頭一看,已經半年時間過去了。
這半年時間,我以一個參與者的角色,感受到了比特幣頑強的生命力:
從年初大量小散進場后,把比特幣價格推到新高;到五部委一紙禁令,比特幣價格近乎腰斬;到現在,比特幣重新創造了一年漲幅1400%的神話。
而這也只是比特幣問世8年中,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波折中的其中一個。
這個圈子里有句話是這么講的:幣圈一天,人間一年。
聽起來很夸張,但相信那些和我一樣,從開始接觸比特幣后,一直堅持到現在,并且中途沒有被甩下車的人,對這句話,都有著體會深刻。
但是,“炒幣”半年,我幾乎沒有跟身邊的親友,過多討論比特幣的問題原因很簡單 - 因為認知不同。
得知我買比特幣,曾經也有人就很關切的勸告過我:
比特幣真的就是個騙局!
......
認為比特幣是“郁金香花球”的,是被郎教授成功說服的一批人但是每個人的認知體系都不同,郎教授這么賣力的警示大眾,比特幣是泡沫 - 我也承認它有泡沫的成分在,但教授也依然說服不了我。反而讓我篤定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我也就不怎么跟圈外人聊比特幣和區塊鏈了。
而即便是在圈內,在我參與的各種區塊鏈社群中,我也不敢輕易發表任何關于比特幣的評論。因為雖然大家都是比特幣的購買者,但觀點也未必一致。
這個圈子里,投資者與投機者混雜,集兩種特質為一身的人也大有人在這里沒有關于對錯的討論,有的只是不同的世界觀 - 信仰或是利益基于此,支撐著每個人的買賣行為。
今天,我寫下這半年來,自己對比特幣以及區塊鏈的認知和思考,算是給自己做一個年終總結。
一,初識比特幣
聽說比特幣是在16年底,而真正開始去了解它,是在2017年6月才開始的。成功的錯過了半年。
插一句,通過這件事情,我把“永遠保持好奇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對于不了解的事物,要時刻保持求知欲,否則,很可能會錯過許多機遇。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加入了區塊鏈的學習社群,從“精通比特幣”開始,一點點搞懂比特幣背后的邏輯。
雖然把這本電子譯本反復看了幾遍,但說句實話,因為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在我剛開始買入比特幣的時候,我并沒有從真正的價值意義上搞懂它。只是聽大家說這玩意背后技術很牛逼,未來會很值錢。
那個時候的我,應該就是最典型的“韭菜”了吧 - 投資自己不了解的東西。
我拿出一部分丟了都無所謂的錢購買比特幣,然后拿出家庭可流動資產的50%配置了GAFATA的股票。也就是在我買賣股票的過程中,我腦子才逐漸開了竅,看到了比特幣的未來價值。
眾所周知,購買美股是用美元,所以用人民幣入金中間需要經過兩次中轉(具體流程請自行了解),到賬時間一般需要3個工作日甚至更久。而且這段時間內,你還無法查詢到自己的資金動向。也就是說,這筆錢到了哪里你根本都不知道。
在向某個美股交易平臺充值美金的過程中,我遭遇了資金遲遲不到賬,客服查詢無果的問題那個時候除了焦慮,我意識到用比特幣進行跨國轉賬的便利性:手續費少,速度快(十幾分鐘),還可以通過公鑰查詢是否到賬。
也是應了那句話:只有真正體驗過,才有資格去評價。
我體驗了法幣跨國交易的繁瑣,體驗了比特幣點對點交易的便捷,因此意識到比特幣的應用價值。
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二,懷疑比特幣
是的,懷疑!
開始懷疑比特幣,是在購買它的兩個月后。
那個時候,我和一位互聯網從業者聊到了比特幣他告訴我,在去年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比特幣,也了解過,但是不打算買因為他覺得比特幣有個致命風險:
比特幣并沒有得到主權國家的認可,如果各個國家開始發行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那么比特幣可能會價格歸零。
了解比特幣的人知道,比特幣實際上是一套開源的編程代碼,任何人都有可能把這套代碼復制走,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實際上,目前就已經有很多“山寨”幣萊特幣,達世幣等)和比特幣共同競爭。而一個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的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并促使其流通,更是不在話下。那么在未來,被主權認可的數字貨幣干掉不被認可的比特幣,不是沒有可能。
也是巧了,沒過幾天,五部委就下達了文件:ICO非法,交易所關停所有的虛擬貨幣應聲下跌,幾天時間比特幣價格就腰斬了,部分山寨幣更是價格歸零。
投進去的錢因為一個文件縮水一半,如果說沒有產生懷疑那是假話。
當時,除了那位互聯網從業者所講的風險,對比特幣,我自己也有兩個比較質疑的地方:
1,如果說比特幣具有法幣的交易屬性,但是它的價格波動卻如此之大,如何能成為一個可以穩定流通的交易媒介呢?
2,金融市場,比如股票,期貨等等都有個價格的錨定機制,發行的時候,它的價格是被大家所認可的。而比特幣的價格如何錨定?
隨著市場的下跌,我參加的幾個區塊鏈社群也慢慢冷卻下來,大家各自忙碌。
別人說的風險,以及我質疑的兩個問題,沒有人能真正給我把這個事情講通透。這也成為我心里的一個梗,怎么也繞不過去。
三,了解比特幣背后的邏輯
在整個數字貨幣市場低迷的那段時間,我也停止了比特幣的購買行為,轉而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區塊鏈知識。
雖然現在看來,沒有在熊市抄底是個遺憾的失誤,但對我而言,那段時間對區塊鏈知識的學習,反而讓我逐漸看懂了比特幣背后的邏輯,也讓我對區塊鏈投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邏輯框架。
對于上面的三個疑問,我用自答的方式來解釋一下:
1,比特幣不是貨幣。
雖然比特幣早期推廣者都稱之為“數字貨幣”,但目前看來,比特幣并沒有被大多數國家所承認,且目前還不具備貨幣的普遍流通屬性。所以在狹義的理解上,比特幣不是貨幣。
我們都知道,人類最早的貨幣是貝殼,不同部落之間用貝殼對不同的商品進行定價,然后進行交易。貝殼=貨幣,這是當時人們的共識。慢慢的,人類的活動和遷徙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人們對貨幣的共識也跟著演變,比如銅錢,銀元,黃金等等。而現代社會,各國央行發行的法幣則成了人們對貨幣的共識。
但是,發行法幣需要國家的信用背書,而比特幣沒有任何組織,機構,國家來背書它。
關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發行方式,總量恒定,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等等,這些具??有開創性的區塊鏈技術就不贅述了。如果你好學,許多論壇和書籍都可以查找到相關資料而比特幣真正牛的,就是牛在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上這也是保證整個比特幣系統穩定的運行的核心力量所以,你可以這么理解:
法幣發行靠的是國家信用背書;而比特幣發行,靠的是區塊鏈技術背書。
雖然比特幣不是貨幣,但比特幣具有“貨幣”屬性。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我們都知道,只有國家的經濟穩定,其貨幣的價值才會長期穩定。比如美國和委內瑞拉,這兩個國家的法幣,其背后的國家信用力是完全不一樣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國家的信用力不足以支撐該國經濟,社會的穩定,那么它所發行的貨幣隨時可以變成一張廢紙。這就是為什么,委內瑞拉政府肆意發行法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國民更愿意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使用。
但不是每個國家的國民都可以輕易獲得美元,或者是其他主權評級較高國家的貨幣。如何便捷快速的完成貨幣兌換,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財產縮水,這是這個動蕩世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比特幣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可以用法幣購買比特幣,比特幣不會通脹,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注意我的措辭)你的法幣價值不會縮水。在有限共識的社群里,你又可以把比特幣換成任何你想要交易的法幣。
所以說,比特幣是一種具備了“貨幣”屬性的商品。
2,比特幣是“黃金”
既然說比特幣不是貨幣,那么按照常理思維,你必須要找出一個和比特幣類似的東西與之對標,才能完成比特幣價格的錨定。于是有些人說比特幣是“郁金香花球” ,是被一群人追捧后形成的龐氏騙局。
誠然,因為最近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比特幣,并且購買比特幣,造成了比特幣價格的快速上漲。再加上部分機構和個人運用某些手段抬高了市場價格,給比特幣的價格帶來了一些泡沫成分,但比特幣絕對不是“郁金香花球”,至于原因,請參考上面一條。
正真了解比特幣的人,都把它稱為“數字黃金”。
存儲黃金,在過去就是保值抗通膨的有效手段。但黃金不易運輸和隨身攜帶,它并不是一個理想的保值商品。比特幣就不一樣,現在,你只需要攜帶一部安裝了數字錢包的手機(或者硬盤),就可以帶著全部財產走遍全球,甚至走遍全宇宙。這個還真不是開玩笑。
如果把比特幣和黃金對標,你就能對比特幣的價格有個更清晰的理解了。
這是今年6月份的一張網絡圖片,對比了當時比特幣的市值與金融資本的市值。雖然現在比特幣的市值,已經從當時的410億美元左右,漲到了2800億美元左右,但它依然沒有亞馬遜一家公司的市值大。跟全球黃金儲備總值8.2萬億美元相比,更是相距甚遠。
所以,如果你認為比特幣是“數字黃金”,把比特幣的價格與黃金的總市值相錨定,那么未來,它漲到100萬美元一枚,你也不會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了。
3,比特幣不是“唯一”
就像上面的質疑,未來如果一些主權國家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那比特幣怎么辦?我們也看到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很多新聞報道了,部分國家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發行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
關于這個問題,我看了很多幣圈前輩的文章,覺得大部分人的觀點是:比特幣在未來不是唯一一個被認可的“數字資產”,它可能會與主權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共存,也可能被一些后來居上的加密貨幣所超越,但絕對不是唯一。
我的理解是,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人們的共識。所以,共識在整個數字貨幣領域尤為重要。
基于此,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待主權國家發行數字貨幣這件事:
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的開山鼻祖,已在人群中形成強大的共識,那么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想要毀掉比特幣,除非破壞這個共識,而破壞這個共識的難度,目前恐怕沒那么容易。
另外,如果說主權國家發行自己數字貨幣,那么所謂的去中心化就失去了其實際意義。人們還會買國家的賬么?
四,關于比特幣的爭議
現在關于比特幣的爭議,我覺得幣圈內與幣圈外主要聚焦在這幾點:
1,比特幣是不是傳銷?
顯然不是!
比特幣的發展的確是靠社群傳播走到今天,但傳播目的是形成共識,讓更多人認識到它的價值。它不是傳銷。
而數字貨幣領域的確存在傳銷組織,他們自己寫幾行代碼就開始發行所謂的“數字貨幣”進行圈錢。而這些傳銷幣跟區塊鏈技術沒有半毛錢關系。甚至有的數字貨幣,即便采用了區塊鏈技術,也有可能只是少數人的圈錢工具。
我所知道的,被傳銷組織騙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區塊鏈投資一定要帶著腦子。
2,比特幣有沒有泡沫?
有投機的地方就有泡沫(類比股票,房地產),但有泡沫并不意味著沒有價值。
誰都知道股票有泡沫,但投資有價值的企業,即便股價存在泡沫,也不會影響投資人對該企業對信心。
投資比特幣的人,其實更樂于看到泡沫被擠掉。
3,比特幣的挖礦機制是不是造成資源浪費?
不是,相反,比特幣挖礦帶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和盈利。例如礦機研發機構,礦機制造廠商,中小電廠等,礦廠托管,也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4,比特幣最大的應用場景是不是地下交易?
如果說所謂的地下交易是指“暗網”交易的話,那么豪不掩飾的說,曾經是。
但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比特幣跨地域轉賬的便利性了,就連亞馬遜都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你還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比特幣么?
況且,比特幣本身不帶有任何性質屬性,它并不是為犯罪分子提供的犯罪工具。就像一把菜刀既可以用來做飯也可以用來傷人,菜刀沒什么問題,有問題的只是使用它的人。
五,我的收獲
2017年對我而言是收獲頗豐的一年,除了資產(我從沒算過增長比例是多少),更多的是認知和經歷上的收獲。
為了學習區塊鏈,我學翻墻,學英語,堅持寫作,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并且能夠激勵我學習的朋友。是他們,讓我這個互聯網小白,對互聯網的認知上升了一個維度。
另外,我也搬過磚,做過對沖套利,也參與挖礦。這些經歷也讓我對投資有了更多角度的了解。
總而言之,“活在未來”對我來說不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變成了實打實的行動。
關于比特幣的未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未來沒來,任何看法都只是一種猜測。
我不敢對比特幣對未來做任何猜測,即便是問世8年,比特幣的發展也才
剛剛開始,后面的路還長,任何沒有依據的言論,在未來都可能顯得及其愚蠢。所以與其愚蠢的預測,不如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的區塊鏈投資邏輯。
前段時間,INB資本的兩張PPT對我啟發很大,跟大家分享一下:
未來,在區塊鏈投資領域還有很多機會,做好準備,我們才有能力擁抱價值互聯網的星辰與大海!
年終收益什么的就不秀了,有本事咱們別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