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你針砭時弊,原則明確有底線;你熱愛地球,關愛自然和生態;你時常孤獨,想法不知與何人說。不妨,讓我們試著說說“瞎話”,去品嘗那些身邊人流淌出來的真摯情愫。
晚餐時分,學校食堂,坐兩位老師身旁。一位瘦長臉,略有胡渣,戴眼鏡;一位棱角圓臉,皮膚無斑點略白,小嘴唇。我饒有興趣地聽他們講故事。
瘦長臉抱怨制作講座海報的工作繁瑣,與廣告公司對接最后還要教授確認,同時講了教授讓他直接搞定這件事。圓臉男娓娓開解:流程可以簡化,去掉中間的環節。把教授的郵箱給廣告公司,讓他們直接和教授確認。
深諳廣告公司工作套路的我,幾乎就要將我的想法脫口而出。不幸的是,餐盤里面的美味餐食已被我消滅,我很遺憾地走向了餐盤收集區。
“真是將本本主義發揮到了極致!”我義憤填膺地感慨圓臉男“脫離實際”的建議?!罢愦蟮睦蠋熋鎸栴}怎么會是這樣的態度?”
“嘟……嘟……”友誼的電話撥通了。
敘述完了剛剛這一段對話,我這位廣告業同學和我發表了同樣的觀點:脫離實際?!拔覅⒓舆^一些有學校教授參加的廣告行業交流會,老師們的提問也是圍繞理論發問,完全脫離實際。”至此,學校老師本本主義這個“刻板印象”似乎在我們之間達成了共識。
“嘟……嘟……”親情的電話撥通了。
有了同學的認同,我照例講述完了瘦臉男和圓臉男的故事,等母親發表意見:“他可能是隨口一說,也減輕了對方工作的焦慮。”“可他怎么能說瞎話呢!他的反饋明顯不符合客觀實際!”面對不同的意見,我剛剛建立起來的自我認知開始出現裂縫。
“瞎話?那也得看是什么角度,老師站在緩解對方心里壓力的立場上,也不能算是‘瞎話’,誰愿意聽客觀的‘忠言’呢!”
理論世界,人際世界原本是兩套理論。理論世界追尋本質的真理,而人際世界尋求相互的滿足。在人際世界,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一度認為社會拋棄了自己。認為自己被拋棄,何嘗不是我主動選擇了拋棄。我主動選擇拋棄,是我苦痛找不到潛在人際規則,是我堅持客觀真理的執拗,是我無奈選擇沉默。
為什么我們都需要朋友,都需要圈子?交流中獲得的信息和滿足,是人類生存,最本質的追求。少一些理論和本質,少一些不必要的“忠言”;多一些情感和關懷,多一些自然的“暖言”,愛因斯坦不會取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