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英
微信,逐漸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更新朋友圈,點贊,寫評論,我翻了下自己的通訊錄,好多好友啊!叫著各類昵稱的微信朋友們,可曾想過——
你的微信昵稱,反映的就是你真實的生命狀態!
不信嗎?這里的反映指的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不一定是直接關系。且看——
微信昵稱大致可以分一下幾個類別:
第一類——昵稱與自己從事的工作事業有關聯,這占很大比例。
這反映了你希望通過微信增強人氣,從這份事業中獲得價值感,取得成功。比如用自己的公司工作坊名稱,或者用商品的品牌名字,還有用自己公司理念,比如現在流行的WV、美膚產品、玩商等等。像曉麗美肌,能除甲醛的……,……投資公司。
此類昵稱雖能讓別人一目了然你的業務,但有個缺點,有點生硬,給人距離感。所以有人取個可親的名字再加上與工作有關的信息,算是折衷之道。
第二類——昵稱是自己想要達到或獲得某種理想狀態,換個說法,可能是現階段的某種缺失,潛意識里想要通過稱呼達到一種平衡。
先舉幾個例子吧。昵稱里帶“靜”的,感覺出自己的浮躁,期望達到那種真正的靜的狀態。昵稱里有“放”的,極有可能是無法放下某種讓人糾結的情愫。而昵稱里帶“兒”的,比如可兒,安兒,冰兒,心兒,都有一點點撒嬌的意味,想要一種被寵溺的憐愛和關注,渴望被愛!
第三類——昵稱與自己喜歡的事物有關,或是喜歡的物品,或是某個人,也或者是某種觀念,或者某個文藝門類。而把喜歡的事物與自己聯系起來有種心靈的歸宿感。
覺輝、凈慧、佛心、菩提——與自己的宗教信仰有關。
生如夏花、云深不知處、葉落蕭蕭——想必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且是個善感細膩之人吧。
第四類——昵稱用自己的真實名字。這得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較為理性現實,而另一類是走過紛繁,歸于本真。所以,用自己真實的名字的人,無論承認與否,從自己內心深處,都想要接納真實的自我。
雖言微信昵稱,實則以前的筆名和后來的QQ昵稱,都具有普遍意義。
這個以我為例吧!
很久之前——以“鷹”自稱,有點自卑封閉,鷹的孤獨傲氣,平衡我少年時代叛逆落寞的心靈,其實很渴望群體的歸宿感。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取了類似的名字,請了解幫助他們吧。
后來——取了個筆名“堂湄”,堂,堂吉訶德的簡稱。湄,水邊。取自于詩經里的一個好聽的字。猜的出來吧,反映的是我將要步入青年的那個時期遠離現實的浪漫主義,和那么一點點文藝范兒。
再后來——“風中的紫云英”“七彩蒲公英”,呵呵,這時期變成植物了,平和了,但“風”也好,“七彩”也好,看起來仍然脫不了浪漫主義的小調調啊!
戀愛時期——“英兒”,一看就是渴望關注和憐愛。
現在——“曉英”,終于叫回我自己的名字了,我開始真正接納自己,愛自己了,走過紛繁的心路歷程,歸于最真實的自我。為何沒有加上姓呢?自是想要一些親切感,同時還不希望自己完全暴露在太陽底下。
還有一些人的昵稱,是我無法歸類的,因為他們三天兩頭的變名字,但也反映了相應的生命狀態——內心的不安分,現實中的枯燥單調,為什么不可以常常換個昵稱來增加生活的新鮮感?常換,也是一種調劑,也是為了內心的平衡!
看著各式各樣的微信昵稱,好像看到不同的活潑而真實的人生。即使以上各種并不適合你,但,只有你知道,你的昵稱,就是一面鏡子,就是你,就是你真實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