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待在老家,做了一回真正的宅女。正月里第一次出門,假期結束之前去見見初中同學。
一大早出門,在村口等車,走過去,目標鎖定站臺上一對母子,低頭余光掃射應該不認識,可是也不敢抬頭。我謹慎得轉了轉頭,確認不認識。在老家出門,一向不喜歡抬頭走路,太害怕被村里的遠親甚至街坊看見甚至認出來,一太久不見,我有些并不清楚到底是叫嬸嬸還是姆姆(山西方言里伯伯的妻子),畢竟以前被當成書呆子不分輩分也不是沒有的事。二這么多年在外頭讀書,一年回家一兩次我可能真的是不認識,被叫住實在尷尬,三我真近視,在家不像在學校上課,所以出門并不戴眼鏡,低頭直接看不見以免被認識的長輩當成是眼高,那可就真的不好了。等了一會兒,百無聊賴中,我聽到這位母親和孩子全程都在用普通話交流,這倒是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老家,這當然很罕見。
說不出來的感覺,直覺告訴我,這位母親應該是一位老師,我自我感覺良好的猜想讓我心中揚起莫名的愉悅。“媽媽,你看,飛機飛機!”我尋聲望去,天邊飛來一架燕子般大小的飛機,在蔚藍的天際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飛機飛過沖擊過的氣流久久得停駐,沒有散去,像一條美麗的白色絲帶,看起來異常美麗。難得他能發現這樣的美,想來小時候的我們也曾瘋狂迷戀天空中偶爾飛來的小的像大雁一般的飛機,現在呢,在讀書的城市里幾乎每天能看見起飛的飛機,除了習以為常,甚至還有點嫌棄那聒噪的聲音,小時候的情懷早已蕩然無存。也不知道為什么,心中莫名的傷感起來。
“媽媽,飛機要去哪兒了?”“這個,媽媽不知道,它正飛到山的那一邊。“你看,媽媽!消失了”“是啊,就這樣消失在天的盡頭。”寥寥幾句,卻充滿了愛和詩意,他們這樣可真好。(與此同時,我更加堅定了這孩子媽媽是老師的猜測)
? ?再后來,車沒等來,我們便一起打了一個出租車,這每天游蕩拉客的司機,為混個臉熟,基本能喚作村村通了,他們的性格開朗,一向“自來熟”。剛上車,吧吧開聊了,我坐在后座,靜靜的聽。聊了很多,而我也捕捉到了我感興趣的話題,這位母親確實是老師。
? 坐在車上的我靜靜地想,孩子父母對孩子從小的成長,語言的培養,想象力的啟發,是多么重要。從小和孩子說普通話,為他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在外面的世界也許是太平常不過的小事了,可在我的家鄉里實屬不易。在這里“普通話”除了在校園里通行,在生活中還被認為是“京腔”。不光別人,有時在家接個電話也會被家人打趣,雖然不是惡意,但這也說明了在山村普通話語言環境的營造還并不普及。
雖然自己還不是一個老師,但終要為人父母,我在想,人啊,還是多學習,多讀書,多努力,不僅僅是對自己好,對孩子更好。父母能活到老學到老,一種好的學習態度,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不記得誰說過,大概意思是父母是唯一不需要經過合格考試就獲取資格的一個身份,這簡直太荒唐了,這樣產生的父母又如何有資格要求你們的作品必須優秀呢?話糙理不糙,如何才能做好的教育,值得考究。父母,即使自己不是一位老師,你也有應該有足夠的知識和素養來陪伴孩子的成長,為他的夢想插上翅膀,如果沒有,那就和孩子一起學。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的魅力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