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前很慢,路途遙遠,人們坐著馬車趕路,從這個村到那個村要用一天時間;從前很慢,離得遠的人們只能書信往來,從發信到收到回信需要一個多星期;從前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見面到結婚直至終老用盡了一生。
? ? 相比較于現在的信息科技時代,我更加懷念從前溫暖慢節奏的生活,喜歡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人情往來沒有過多的戒備也沒有太多的計較。喜歡那個不必說 愛你也能白頭的愛情。? ? 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點可以從人們的吃穿用行上看出。
“民以食為天”,對于老百姓來說,吃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從前的美味,食材很簡單,但是經過煎炸蒸煮各種繁瑣工序做出來的食物,雖耗時間但味道卻很入味。至今仍記得小時候在奶奶家吃的“鍋巴”,這是只有農村燒柴火的大鐵鍋才能做出的獨特美味,現在的電磁爐或者烤箱都做不出這樣的原汁原味;從前的瓜果都是自家院子里栽種的,做飯時采摘最新鮮的用來食用,而現在吃的都是上過化肥的反季節蔬菜水果,看著賣相很好卻沒有那種本來的香甜。? ? ? ?
? ? ? “”人靠衣服馬靠鞍”,穿著對于人們來說也是必不可缺的。從前由于經濟拮據人們穿的衣服大多是母親親手縫制的,鞋也是納的千層底,這一針一線都飽含著母愛的深情,算不上時尚卻很舒適耐穿;現在的商場常常懸掛著款式多樣,顏色各異的時裝,美是很美卻沒有手工那種質感。我更偏愛于帶有手工刺繡的傳統旗袍,美觀大氣很有韻味。
? ? ? ? 從前家里用的的家具,多是實木做的。大到床柜,小到桌椅,都是木匠們一絲不茍一個個做的,一個大件需要很多木工師傅和學徒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會耗費很多的時間。嚴絲合縫的榫卯技藝做的家具,一個釘子都不用就可以很結實牢靠用很多年。而現在的家具多是依靠機器按照模具在拼接起來,少了那種技藝的厚重;在沒有手機電話之前,人們交流來往只能依賴寫信和發電報。寫信一來一回很慢,得一個月;發電報是按字收費的,標點符號也要收費,所以內容必須簡潔清楚再發。慢是慢了,可是那種等待收信的或焦急或雀躍是最真實的。
? ? ? 從前的馬車很慢,交通工具并不發達。人們只能依靠馬車。而現在我們有了更便捷多樣的交通工具,汽車,地鐵,火車,飛機,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不過幾個小時而已。電腦網絡的發展人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網購一切生活用品。可是我卻發現,人和人的溝通變少了,距離也在慢慢疏遠,QQ,微信上有上百的好友,能聊的來真心朋友沒幾個。我更懷念從前,孩子們能一直瘋玩到媽媽喊吃飯,大人們一起相約釣魚或者運動。
? ? ? 從前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過去只要媒妁之言沒見幾面的人也能無論風雨的相伴一生,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只為一個人傾盡所有,一人一世一成雙也許是愛情的最高境界;而現在就算戀愛多年也難逃分手的結局,不夠了解就匆匆步入婚姻,發現難以融合就閃離。感情只有經過時間的慢慢沉淀細細打磨,才能歷久彌新。
? ? 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失去了很多感受快樂幸福的能力。每天早早的起床,來不及和親人早安來不及擁抱,就急匆匆的趕赴在上學或者上班的路上;現在很快,人們拿著智能手機看網絡小說,再也沒人能靜靜地坐在圖書館翻閱。父母過生日了,做了一大桌的美味佳肴,而忙碌的兒女卻無法陪伴,只是送來精美的禮物和短信的問候。
? ? ? 我們真的就忙到沒有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和父母一起坐著聊聊天,和愛人一起逛逛街嗎?我們概念的從前慢,僅僅只是慢節奏的生活嗎?不,是懷念從前的那份從容的心態,那份悠然平和的溫暖。慢下來,你才會發現沿路的美景,藍天上的白云那么純凈,路邊的小花那樣的可愛。
? ? 從前慢,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一種睿智的哲學。只有在細嚼慢咽中才能感知食物的美味;只有在斟字酌句中才能感悟到文學的高深;只有在細水長流的點滴間知道看到人情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