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的導師問我,你覺得人是會因為喜歡而付出還是會因為付出的多而喜歡。
我當然不假思索,這還用說嗎,因為喜歡而付出唄。
我的導師笑笑說,其實更多的時候,人會因為付出了很多而更喜歡,而且目前已經有不少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
我當然知道她說這句話只是想挽救我目前對于管理學類學術研究的質疑狀態,希望我能靜下心慢慢往前走。
后來我仔細想了想老師說的話。我以為對一件事物的深愛,會有兩條路徑。
一是剛好踩到了你的興趣點,就像我們常見的一見鐘情,所以你有了興趣,于是付出時間付出精力。但是只要你開始付出,你的興趣就不那么簡單了。你付出的這些時間精力會形成沉沒成本和你起初單純的興趣交織在一起,轉化成你繼續往前走的動力。反反復復,于是深愛的狀態就形成了。
二是你對這個事物本身沒有多大興趣,但是你不得不去為它付出很多東西。這樣就好比在第一條路徑中我們直接跳過了第一步,進入了不斷付出沉沒成本的狀態。人對于自己已經付出很多沉沒成本的事物總是會有感情的。當你對這個事物了解的越來越多,你從中收獲的也越來越多的時候,你也會形成一種深愛的狀態。這個時候有人可能要站出來說了,我學了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專業,學了四年,我怎么也沒有真正愛上它。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可以先思考思考你究竟為它付出了多少,在你的領域里,你能超過多少人。
你可以什么都不喜歡做,但你如果什么都不做,你就不會有喜歡做的事情。
我的大學和很多人一樣,陰差陽錯沒有學上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在我本科畢業的時候我卻一點都沒有遺憾這個小失誤。因為在我真真切切踏踏實實學了四年的專業知識以后,我知道我已經愛上了這個小失誤背后的結果。而我本身就喜歡的東西,它不會消失,它還一直陪著我,我在用我剩余的全部力氣去深愛它。這就好像上面提到的兩條路徑一樣,我走了不同的路,愛上了我本來會愛上的東西和我本來可能不會愛上的東西。
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也許是我太貪心,可我就是喜歡這種根本沒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感覺。
如果找不到興趣所在,那就努力做好現在。你可以過得不充實,但你一定要讓每天都過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