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勿忘初心。而我,一開始并沒有初心。
我的教育之路,始于父親的期望。但在追逐美好的路上,我邂逅了教育的真諦,擁有了自己的初心。
2013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畢業,走入職場,踏上三尺講臺。
猶記得第一天入職,父親用他的摩托車載著我和我那大包小包的行李,送我抵達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磊石學校。
行李沉甸甸地吊在車后座,像當時無精打采的我的樣子。路上的風景卻像父親的期望那么美好。金燦燦的陽光慷慨灑在漁村每一棵樹上的每一片葉子之上,唯獨忘記灑在我心上。
面對未知的一切,我彷徨、害怕、失落……五味雜陳,碎成一地雞毛。
一、《賣火柴的小女孩》
學校急缺英語老師,校長讓我教學初中英語兼初一班主任。我的天空從此變得灰暗。
學生不聽課,我的每一節課,成為熱熱鬧鬧的“菜市場”。我成為了一個在講臺上說話的機器人。
這就是所謂的“教書育人”?每一天的我都比昨天更像是生活在煉獄里。我是神話里的普羅米修斯。那只叫做“教育生活”的禿鷲每日啄食我的心臟。夜晚,我重新生出新的心臟,迎接第二天新一輪的痛苦經歷……那一段長長的黑暗期,讓我深深體會到什么叫做“煎熬”。
度日如年的我就這樣熬了一年多。
有一天,因為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請假一周,校長找到我,請我去代語文課一周。
同事暗暗笑我是一塊“萬金油”,哪里需要去哪里。雖然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我卻很開心。
當時,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那么開心。
那個星期,我有一節課上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六年級孩子聽課出奇地認真。講到動情處,那個叫彭爽的男孩子落淚了。那晶瑩的淚光,令我的聲音也哽咽了。奇怪的是:幾年后再度上本課、上其他課文,再也沒有孩子被感染到落淚的地步。
那堂課是讓我從地獄走向天堂的契機。也許,那淚光就是我生命里的一道光。它為我指明方向,告訴我,我內心底里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我向校長申請教小學語文,聽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他同意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教學初中英語是一次重大人生遭遇。我沒能夠在這場危機里進行蛻變,讓自己從剛剛畢業懵懂無知的女孩順利轉型為稱職負責的老師。這使我白白蹉跎了兩年寶貴光陰。
如果讓我回到過去,我想我會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我會不斷地嘗試整頓紀律的方法。我會請教年長有經驗的老師,我會多方查找資料,閱讀管理班級的好書籍……如果辦法用盡,能力有限,無濟于事,那么我應該向校方申請換班級。這不是做事拈輕怕重,而是真正為學生考慮的好老師的體現。既然我目前的能力確實管理不好,那就可以慢慢來,先從簡單的班級帶起。我當時接手的初一班級,是全市考試排名倒數第一的班級。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
面對代課語文一周的遭遇與危機的我,不再像鴕鳥一般自暴自棄,而是選擇迎難而上。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我骨子里熱愛母語,熱愛母語教學。另一方面,我已經工作一年,面對的是最糟糕的課堂。當生活把一個人逼到絕境,他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了的時候,他反而擁有無懼危機和挑戰的勇氣。
由此看來,遭遇與危機對于每個人的成長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遭遇過程對人的自我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果不是把握教學語文的機會,發現了熱愛語文教學的自己,那么,我現在還是那個渾渾噩噩教學英語的我。
二、《最后一頭戰象》
在教學小學語文的那幾年里,我抓住所有培訓、比賽的機會,提升自己。我漸漸發現自己在寫作方面的天分,開始沾沾自喜,并自命不凡。
有一次,我參加賽課,內容是五年級的課文《最后一頭戰象》。我像往常上課一樣,讀了一遍課文之后,便開始搜索網上的優質資源。我想上出公開課的花樣來,順利拿到市級教學競賽一等獎的榮譽證書,贏得大家的掌聲和贊美。我把優秀同事的上課模板和網上的優秀設計結合在一起。
最終上完后,評委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你們學校的教研風很濃,大家互幫互助。”
看著獲獎名單之時,我所有的期待變成了肥皂泡——我是倒數第一名。我在塵埃里坐落了很久。過了幾年,再回首,我才懂得那位評委的言外之意:你沒有自己的思想,你只是一味抄襲他人的優質課。
我參加了那么多次培訓,我讀了那么多本書籍,我上了那么多堂課——但是,教學小學語文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設計過一篇自己思考出來的教案。因為,我不是在為學生而教書,我是在為自己而工作。
我心高氣傲,好高騖遠,熱烈向往追逐人世間的名利榮華。我不知道的是——名利這身外之物轉瞬即逝轉眼成空;我不知道的是——教師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是不求聞達、無私奉獻。
我兩度參加演講比賽,都只是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有教育情懷的老師,我輸得心服口服。
那一次聽完她的演講,我熱淚盈眶。我的演講內容辭藻華麗,語句鏗鏘有力,具有形式美;而她,僅用樸實的語句、真實的事例,便在娓娓道來間訴盡她對教育的熱愛、她對學子的深情。那份赤誠的師愛感染了在場所有觀眾,也讓我在冥冥中似乎懂得了一點什么。
王小龍老師在課上問過我們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當老師?”有人說:這是我糊口的職業。有人說:這是我終生熱愛的事業。還有人說:
我一生的志向就是做一名好老師,讓莘莘學子受益。這是我的志向所在,是我的志業。
聽到第三種回答,我瞬間覺得柳暗花明!
一路跌跌撞撞走來,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知,我經歷了由職業到事業、最后變為志業的過程。
三、考試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學經驗的累積,我在磊石學校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我以為我會一直在那里上班。父母問過我多次,要不要向上面申請回到離家不遠的鎮上。因為馴養了一群孩子們,因為磊石的夕陽無限好,我每一年都拒絕了,直到第五年。
第五年,2017年。新的學年迎來新的五位教師。校長將學校最好的新宿舍安排給他們。而在這所學校兢兢業業工作四年的我,留在被舊教室改造的宿舍里。偏偏我又是一個睡覺容易被吵醒的人。從此,我每天晚上被樓下和隔壁的寄宿學生吵醒。我跟校長反映情況。他的冷淡反應令我看到了人心的涼薄。我徹底寒了心,清醒過來。我終于不再執著于留在這所學校。終于發現,自己應該離開了。
身邊的朋友在備考省城,點燃了我考出鄉村的希望。
那一年,我發現我懷孕了。這讓我更堅定信念。
2018年的夏天,我用心備考第二年省城的筆試。寶寶在那個夏天呱呱墜地。她出生前一天,我還在“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地埋頭做題。
2018年的冬天,我遭遇了生命里的“滑鐵盧”。從小在父母蔭庇下長大的我,很少嘗受挫折、磨難的苦。直到為了寶寶調動工作,我才初嘗愁滋味。這滋味不是我直接承受,而是由我最愛的兩個男人代替——我的父親和愛人。他們一次又一次上門懇求地方校長,請他簽字同意我調離。那樣的話,更利于我哺育六個月大的嬰孩。誰知道,地方校長一次又一次冷眼拒絕。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拒絕我父親,他在家里拒絕開門見我愛人。這一切,是因為不懂事的我一年前得罪了他。
我在一天天備受煎熬的等待里,嘗到了生活的苦。父親和愛人遭受到的冷眼和打擊,源自于我。那段日子,我期待每一個黃昏的到來,又恐懼它的降臨。暮色中,愛人平靜面容下隱藏的焦慮與憔悴,一一被我看見。
在艱難困苦里,我暗暗下定決心:絕不再虛度年華,要讓自己強大到可以不再看任何人的臉色。
2019年,我參加省城的招聘考試,順利通過筆試。
為了面試能夠過關,我報了一個培訓班,遇到了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她教我從零開始學習備課。她全面打通了我語文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她讓我第一次備詳案。而這件事,我本該在教學語文伊始的三年前就開始做。
萬事開頭難。第一篇詳案的設計,我絞盡腦汁,每個字都寫得無比艱難。我第一次發現,寫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接下來的第二篇、第三篇……就變得越來越容易。
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備課。也才發現自己走了很久很久的彎路。要想成功,沒有捷徑。而我,走了太久的“捷徑”。加上面試前半個小時,我剛買的新手機再度被偷——最終,我面試失敗。
我坦然接受自己無緣省城的現實,收拾好心情,將不滿一歲的寶寶托付給婆婆帶,全力備考本市市直小學的招聘考試,順利通過筆試。
那一天參加市直小學招聘教師的面試,我在一堆乒乓球里抽課文。指尖觸到一個球,便下意識把它抽出來遞給監考老師。那老師接過小球,將它有字的一面轉向我。只見球上面赫然寫著七個醒目的字——《賣火柴的小女孩》。
阿甘說: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那些校長對我的不公正待遇,在當時看來,是一種不幸。但在現在看來,那是一種幸運。我應該感謝他們。如果他們對我有求必應,如果環境讓我一直那么舒適,那么,我便會像溫水里的青蛙一般,不會想著跳出來。
有了跳出來的想法,不知途徑也只是空想。幸運的是:我當時身邊有LY這樣積極進取的朋友。畢業后,她是影響我最大的一個人。她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令我生命里的一些灰色漸漸化作天空藍。她勇敢地備考省城,那樣的勇氣令丑小鴨般的我也漸漸敢于向往并追逐美好。她讓我知道,我們值得更好的環境,我們值得更好的未來。沒有她,我可能還是那只空想的丑小鴨。
通過省城筆試,是我默默努力做題兩年的結果;未能通過省城面試,是我蹉跎五年光陰的結果;通過市直筆試面試,是我在歲月中也曾經認真過的結果。
我認真地讀書,從來沒有停止過閱讀這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認真地行路。在山山水水間,我得到了自然風物的滋養。2017年暑假,我只身去往憧憬已久的西藏。碧藍藍的水,明晃晃的太陽,白燦燦的云朵,將我讀過的所有書融化成雪山上的冰水,將我的靈魂洗滌得異常干凈。回來后,我感覺看透了世間所有的風景。我嫁人,生子,將自己浸在柴米油鹽里,讓詩和遠方融化于日子的細水長流間。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我的“詩和遠方”,也應該成為我日子里的“細水長流”。
四、高老師
來到市直小學,我適應了一年,才從農村小學的教學模式中調整過來。
第二年,經過學校安排,我幸運地成為特級教師高老師的徒弟。高老師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滿懷對教育事業的熱誠之心、對后輩弟子的提攜之意。她在教態、上課習慣、板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等方面,將我從似懂非懂的狀態,提升到基礎入門級別。我才感覺到自己進入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門檻內。之前,我一直是一個門外漢,不懂規則誤打誤撞地走了五六年。
我也才知道: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的大師,才配得上“語文教師”這個工作。它需要老師博學多才,具備淵博的本體性知識;它需要老師善于管理學生,具備條件性知識;它需要老師為人師表,品德高尚,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高老師教我養成整理歸納的好習慣,及時把自己的教育智慧整理出來。我便在每一次上完公開課、每一次讀完一本書、每一次培完訓后記錄自己的所得所獲。養成記錄的習慣,可以看見自己的成長步伐,一步一步,那么清晰。一個學期結束,我擁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書”。它是我的孩子。它是如此可愛。
高老師還主動教我如何在教育教學的雜志刊物上發表自己的教學反思和設計。她把方法教給我,并提示我:萬事開頭難,要自己去悟。有了第一篇,后面的第二篇、第三篇……就容易了。
在前行的路上,遇到高人指點的我,實在是很幸運。這也源于我選擇考市直小學的決定。不讓自己走出去,便不會遇到大千世界的更多人。
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五、新網師
我熱愛閱讀,尤其愛讀文學類書籍。隨著教學工作的需要,我開始涉獵教育學名著和名師出版的書籍。但我收獲的并不多。
名著高深晦澀,令我望而生畏;名師的書籍并不適用于我的現狀,令我讀來雜然無味。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知道該讀哪些有關教育的書籍。直到加入“新網師”。
在《教師專業閱讀》這門課里,它教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啃讀經典書籍。我像發現了一個大寶藏。按圖索驥,我買了大量專業好書。跟著“新網師”,我的專業成長有了自己的方向。參加網師的都是上進好學的老師同仁們。他們活到老,學到老。同時,他們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惠及學生。
我有一個壞習慣:每天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自從在新網師認識王曉春老師后,我不再刷圈了。因為只要一刷新朋友圈,第一條動態總會出現王老師在讀書會打卡的圖片頁面。
而她的打卡時間,總在凌晨五六點。她比我優秀多了,她還這么勤奮。她令想要繼續刷新朋友圈的我不禁停下了手指間的動作。
這樣優秀又勤奮的老師,新網師還有一大把。
我漸漸地生出了自己的初心:成為一名惠及學生的好老師。
如今,我走在路上。
向未來的我進發,
向遙遠的夢進發,
帶著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