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普:舒適區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和習慣行為,人在這種狀態下會感到絕對的舒適與安全。
01
播種一顆改變的種子:out of the comfort zone
第一次接觸舒適區這個概念,是大概五年前一次做義工。為期兩天的Raleigh China雷勵青年營活動在廣州清遠好朋友的私家莊園舉行,君姐邀請我參與,第一次聽到雷勵中國的CEO提到out of the comfort zone跳出舒適區這個概念。
我的媽呀,那個月黑風高、細雨纏綿的深夜,三小姐真真兒跳出了舒適區,雖然并未帶來任何革命性的改變,但難得的經歷也是一生不會忘卻的記憶,指不定哪個關鍵的時候就跳到頭腦中做個鬼臉,給自己一道“咔嚓”的靈光。
凌晨三點,折騰了一大白天,累得半死不活的三小姐還在沉睡,就被大喇叭吵了起來。趕緊穿好衣服出去集合,心里忍不住埋怨著君姐給我找了個苦差事。
雨一直下著,我跟著一群來自不同城市精英家庭的十六七歲的孩子們,跟著領隊和雷勵的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冒雨來到野外,實踐著白天學習的野外生存綁擔架、救援等一系列技能,在雨里泥里匍匐前進、摸爬滾打。。。孩子們表現得很棒,我心里卻感覺別扭極了!
當時的我是有多矯情呢!有次一眾朋友來君姐和姐夫的山莊摘果子各種耍、淌大汗,三小姐都要穿著仙仙兒的蕾絲透視裝,樹杈子可把我刮慘了。
一個人徹底的發生轉變需要契機。那個時候時機未到,但卻種下了改變的種子,雖然當時的我渾然不覺。
02
所有的不適 都有機會讓你成長
一個人之所以耽于舒適,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危機感。而一旦環境發生動蕩,舒適區坍塌,安于現狀的人首先成為受害者。
一個真實的故事:
麗莎,一位34歲的女士,從16歲開始吸煙喝酒,之后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肥胖做斗爭。她曾借債度日,每日醉醺醺,被丈夫離婚。很長一段時間內,哭泣,暴飲暴食,失眠,無助,抑郁,憤怒填滿了她的生活,還有被羞辱的感覺。低谷時,她在黑暗中起身找煙,直到聞到塑料燒焦的味道才意識到自己把鋼筆當萬寶路香煙點著了。
某個時刻,她覺得不能再這樣活。下定決心,要去看看金字塔。然后她要做很多的事情去實現這個目標。而所有要做的改變里,首先她得戒煙。
四年后,她減掉了60磅,不再抽煙喝酒,跑了馬拉松,攻讀碩士學位,并買了房子。看上去比檔案要年輕10歲。
所有的糟糕,都因為只說不做;
所有的不適,都有機會讓你成長。
當你下定決心改變,腳踏實地去踐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這不是雞湯,是真理。
03
對時間的態度 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You are your time.
你把時間花在哪里,就會去到哪里;
你花時間做了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敷衍生活的人,生活必定也敷衍你。
說了那么多年的溫水煮青蛙,你還裝睡不醒嗎?
真正的時間殺手,不是別人,而是沒有自制力的自己。
自律是一種正面思維,這種正面思維當然會給個人帶來一些不便,需要常常與自己的欲望做斗爭,忍下享樂之心,讓自己嚴肅而不是放松。
有一位美女鄰居,緣于孩子,跟三小姐相識已有超過五年的時間。美女鄰居也是一位東北妹紙,跟三小姐一樣,也是40張+的年紀了。中年女人,都在開始拼命各種減肥、節食、瘦臉,各種折騰自虐,原因是說新陳代謝慢了,開始有肚腩了,臉蛋兒不緊致了,下巴頦出雙入對了,不一而足。可在她那里,能吃會胖就是個偽命題,為啥?
從我們住一個苑區,已經超過兩年半的時間,只要我晨起,必定見她早早在走圈兒或者壓腿,如果有太陽,就必定帶了帽子穿了冰袖兒;晚上吃完晚飯,如果我出去散步,必定見她快步疾走,風姿綽約。
她更是一位多年的骨灰級瑜伽愛好者。
吃完飯就算窩在家看電視,也絕不會葛優躺,而是以一個有利于保持體態的瑜伽式來要求自己,多年如一日,嚴格的自律,早已成為習慣。
作家晚晴說:生活是自己的,年齡是別人給你的。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你想,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有一位圈中好友,營銷集團的大咖,因為身體出了很嚴重的問題,開始四處尋醫問藥,一度游走于崩潰的邊緣。后經高人指點,調理后開始食素,嚴格管理自己的飲食健康。原本“朱門酒肉臭”般五光十色的生活就此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兒,整個人的狀態越來越好,越活越年輕。
看過一檔央視節目,7位平均年齡超過54歲的大媽,穿著街舞服、超短褲、露臍裝,身材火辣,伴著搖滾樂,在舞臺上瘋狂勁舞。主持人很驚訝,問:“您幾位怎么會想到跳街舞呢?好像不太符合您這個年齡段呀?”一位大媽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鏡:“是因為癌癥。”原來,七位大媽都是癌癥患者。因為不想待在重癥監護室靠化療度過后半生,幾個愛跳舞的大媽一合計:不治了,跳舞吧!痛痛快快過好生命的最后一程!于是7個人成立了舞蹈團,每天排練,廣場上、大街上,都是她們的舞臺,還去參加各種比賽,幾年下來,各類獎杯竟然擺滿了整個柜子。沒想到的是,本來只是想最后幾年活得痛快一些精彩一些,“后來都忘了癌癥這回事兒了。”跳著跳著,把癌癥給跳好了。
不論生活有怎樣的困境,不論舒適區外有怎樣的危險,人最終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嚴格的自我管理,自律的生活方式,是我們邁向更好人生的必經之路。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加納德說:“你只管快樂生活,癌癥自會退去。”
04
創造“充分地生活”
三小姐一直是個沒有長性兒的人。思維各種活躍,想法各種跳脫,遇到困難繞道兒走,總給自個兒找理由。
生活很現實,亦很殘酷。
三小姐這些顯而易見的剽悍缺點給自己帶來愈來愈多的煩惱和不順利。生活的節奏一度紊亂,并幾近停拍。在艱難度過無數個、無數個、無數個不眠之夜和昏天黑地的白晝之后,三小姐不知怎么就開悟了,至今自己個兒也還沒有掰扯明白,反正就是那個"點"終于被我等到了!
這一切的改變,都從三小姐下廚開始。
最初,三小姐迫于無奈走進陌生無感的廚房,拿起菜刀,對著土豆柿子大白菜一籌莫展。在一系列咬牙切齒、痛徹心扉、不得已而為之后,劇情竟然發生了喜人的逆轉:三小姐愛上了下廚房!愛上了每天的美食制作與分享,愛上了研究菜譜、食材和器具,愛上了擺盤、照相與修圖,愛上了記錄有關美食的點點滴滴。。。一步一步往美食達人的路子上狂奔,根本停不下來。
這里要介紹給大家另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心流
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發現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即心流 heart flow,它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充分地生活是怎樣的,你現在忙于做某事?當幸福和創造力專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在研究畫家是怎樣工作時,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當畫作畫得好時,畫家不在乎勞累,饑餓或不適,他們只會繼續。但當畫作完成,他們會對它們迅速失去興趣。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稱它為“心流”。這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
當你處于心流狀態時:
1.一眨眼一小時就過了
2.感覺做任何事都很重要
3.不自覺
4.知行合一
5.覺得被完全控制
6.感覺從本質上講是有益的
美食與美衣全都能拯救人于沮喪之中,一個人專注于審美的過程,就是悅納自己,滋養身心的過程。
研究菜譜、制作美食、擺拍分享的整個過程,三小姐專注而投入,一眨眼一小時就過去了。三小姐體驗到了“心流”的撞擊,感受到了“充分地生活”是什么樣子。現在的三小姐每天下廚,每天研究新的食譜,每次下廚產生心流的體驗,每天都因此活得興高采烈。
“我熱愛我的夢
它像春流般 溫暖著我的心
我的心收縮
像石子沉入水底
我的心膨脹
像氣球升向藍空。
讓陽光和月色交織
令過去與將來融合
像閃電禮花驚碎夜空
化為奇采光波。
---- 顧城”
心流,帶給人生機與幸福。
創造并學習充分地生活,無限延展生命的寬度,體驗更加豐富有趣又鮮活生動的生命歷程。
05
每天拿出半小時 創造你的奇跡
跟一些圈內好友有一個微信群,每天都會有一個人進行有關健康及積極生活的語音分享,正能量滿滿。今年年初,群主在第一次群體會議中提出每人制訂一個年度小目標的要求,并公之于眾。
有一位群友制訂了一個“每日手抄中英文經典”的小目標。
制訂之初,他內心十分忐忑,遲遲不敢付諸于行動,怕自己堅持不來,簡直成了一個負擔。
有那么一個平常而又特別的日子,他終于開始第一天的抄寫,并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勵和贊賞。自此,堅持每天十幾分鐘的靜心抄寫,從未中斷。
這讓他發現:敢于給自己一個承諾并實實在在去做就是最好的修行,從一開始感覺是負擔,到后來慢慢成為一種享受,每天十幾分鐘的靜心抄寫,就好比紛繁塵世中給自己的一份特別的獎勵。
我們活著的每時每刻都是來自上天的禮物,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盡情享受生命呢?
三小姐有一位學生時代的同窗好友,前幾天她在微信里曬了幾幅她手繪的素描小插畫,令全體同學嘆為觀止!
這位好友完全不是專業人士,也沒有特別去學過,就憑興趣買書自學,堅持去畫,也慢慢畫出了專業水準。
這讓三小姐認識到,一種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是多么地有意義。
隨著愛好的深入,它會在不同階段為你點燃不同的激情,每天都活得興高采烈,你的生命也因此而不同。
06
能講究是一種運氣,會講究則是一種能力。
端午假期,女兒班級一批同學同赴連南瑤寨,深度體驗并扶貧助學。
在瑤民家里共進午餐,需要自己燒火做飯。
同組的媽媽是一位商界精英,說是大姐大一點都不為過。
這大半年都混跡于廚房灶臺的三小姐當仁不讓準備做主廚。然而,一進廚房,三小姐立刻傻眼了!廚房條件的原始程度超出想象。
三小姐一下亂了章法,這位精英媽媽卻臨“危”不亂,立即充當了總指揮兼總執行的雙重角色。先吩咐我跟兩個孩子清理客廳,把雜物收拾整齊,地面清掃干凈,垃圾分類整理,把餐桌的衛生搞好,碗筷用開水清洗消毒。給錢瑤民小妹去買食材,然后她自己鉆進廚房,燒火洗鍋,不亦可乎。我趕緊洗菜和幫忙準備食材,彼時油已下鍋,一切井然。
四個菜,流程清晰,有葷有素,搭配合理,高質高效,三小姐驚詫不已。
飯菜上桌,她又變戲法兒一樣從袋子里掏出飲料,一人一罐,一下子把整餐飯提升了一個檔次好嗎?!要知道,這個飲料是她事先從山下的小賣部買好帶上山的啊。天,三小姐怎么完全沒想到!如果沒有飲料,豈不是要干噎,這么大熱的天兒,要不就是燒一大鍋熱氣騰騰的菜湯,那更是受不了啊。
再看看群里其他家庭的午餐,由于食材不充分,有的只有簡單兩個青菜,更不用說飲品了。
事后她講起自己的媽媽,講起從小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三小姐便心下了然。她的媽媽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閨秀,即便后來被抄了家,往日的風光不再,但媽媽對生活的要求一如既往。再清貧,家里也永遠一塵不染,細節處,能講究的就從不將就。
講究和將就代表了能力上的不同,也是價值觀的不同。
要求太低,就會將就;要求太高,就會失望。
讓自己的要求和生活同步,在能力范圍內去過最講究的生活。
07
三小姐以為:對生命最好的愛就是,使勁折騰、盡情燃燒、努力綻放!
人生只有一次,下輩子指不定做牛做馬吶~
哲學家尼采說:“反正你的生命遲早要逝去,不妨大膽一些。”
三小姐說,無論你多少歲,處在怎樣的人生境遇里,活得讓自己動容就好。
跳出舒適區確實很難,但也很爽啊!
愿我們都有能力過上自己熱愛的生活。
施主,放下遠方? 茍且是岸。
和三小姐一起,
談談美食
聊聊生活
關于夢想
關于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