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我的女兒,有朋友驚呼「你竟然已經(jīng)有孩子了!」這時候我才想起來,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交流的朋友們,大都是在校的學生,而且大多還是九零后的本科生們。所以保守地估計,我比他們要大十歲左右??墒?,我真的對自己年齡的增長沒有很強烈的感知,如果不去跟別人比較的話,即使十年前我二十歲,十年后的今天我三十歲,其實在我的心里并沒有感到太多的差異,我一直覺得,我還那樣,我沒有變。我的心里一直也沒有安放一把尺子可以去丈量年齡。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初中時,遇到老師講錯題目,我會直接指出。現(xiàn)在領導在技術(shù)問題上說的有偏差,我也不會容忍。大學的時候,我愛書、寫詩、喜歡沉默,現(xiàn)在還是那樣。重回學校的時候,看見學弟學妹們的身影,我感覺自己也剛剛離開不久。工作多年,有時也會覺得自己的腰身有點增長,看問題能夠更加的平和與從容,但對年齡,我是真的遲鈍甚至無知。
我也一直想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說年齡的時候,年齡到底代表著什么?年齡是時間的另外一種表達,這種表達是通過投射在時間軸上的變化來體現(xiàn)的,但人對時間的感知是相對的。當你不關注你的年齡時,它的增長與否是不會有任何呈現(xiàn)的。我常常有著非常清晰的感覺,就是我的內(nèi)心并沒有辦法捕捉年齡變化的信息。
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年齡可能會與閱歷、責任、成長這些關聯(lián)在一起。但用年齡來量測閱歷成長,這種粗暴簡單的方法大多是用來評價他人的。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閱歷與成長時,如果我們手上沒有更加客觀專業(yè)的評價標準與充足的被評價者的信息時,用年齡來判斷算是個簡單且無奈的選擇。當我們反觀自身的時候,我們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閱歷幾何,成長與否,我們不需要去用自己的年齡來認識自己的經(jīng)歷?在某些場合,我們把自己的年齡和自己的經(jīng)歷結(jié)合起來通常會這樣說「我都已經(jīng)XX歲了,可還是一事無成」或者「哥們今年才剛滿XX歲,就混成這樣,還行吧」。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在進行一種比較,用社會上普遍接受的那套到了多少歲就應該有什么樣的成就這一標準來進行比對。在這里,我不想去討論這套標準,但我自己是從來不相信這種標準,我沒有辦法去阻止別人用這些標準來評價我,但我是不會用這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生活,更不會去評價別人的生活。所以,我無法感知也不太關注年齡的變化。
當然,年齡還有一個重要的提示元素,就是身體。我們在成年之前,身體的生長情況與年齡是息息相關的,但從成年之后到身體機能出現(xiàn)問題而被察覺期間,這幾十年的時間里,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身體是我們的資本,更多的時候是身體在驅(qū)趕著我們的生活向前走,而隨著年紀增大,身體機能下降,身體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負擔,這時候年齡這個東西會鮮明地被自己感知到,這只是我的猜測,沒有向老年人求證,但是我可以想象,如果拋開身體的問題,所有的老人都會覺得自己依然年輕,不愿別人將他們看成老古董的。女人可能在這方面和男人有很多的不同,女人們結(jié)婚、生育加之女人天性愛美,對身體的變化更敏感,對年齡的感知大概也會更敏感。我不太關注自己的外在,所以在現(xiàn)階段,身體也沒有向我傳達任何有關年齡的信息。
我想,現(xiàn)在能看到我文章的人大都是和我一樣處于身體還不是障礙的階段的吧,沒有人規(guī)定什么年齡的人就要做什么樣的事情,我的經(jīng)歷是在一點點成長,相比過去,我也會更淡然地看待問題,但我沒有把這些東西和年齡掛在一起。保持自己初心,展示自己的個性,不需要委屈求全,也不需要拿什么東西去交換利益。我自己內(nèi)心的渴求與理想仍然和剛剛成年時一樣,我從不曾改變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與價值基調(diào),所以我沒有感知到年齡。
想一想,我們什么時候會覺得自己年齡變大了呢,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高,是看著自己的父母從年輕力壯到疾病纏身,是看著同齡的朋友被歲月消磨地失去了神彩,對我來說,這種感覺稍縱即逝,這種感覺只會在當我與朋友聊天卻無話可說的時候被表達出來,當然,我明白自己的責任,責任的內(nèi)容會有變化,但責任心是沒有變化的,這也跟年齡無關。
雖然,轉(zhuǎn)眼之間,自己已經(jīng)到了擁有副高職稱的資歷,在單位里要獨面一攤事兒了,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了,這些可以用年齡來說明,但年齡不必然導致這些,不是嗎?現(xiàn)在誰還會傻到用年齡作為抬高或者貶低自己的元素呢。你的成功或者失敗可能會有很多的理由,但年齡不是理由。
所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鍛煉強大的內(nèi)心,年齡,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