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我不知道這樣的題目有沒有標題黨的成分,但確實有過一次滿分的經歷,把成績圖片截下來也只是想說,通過努力,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
在我所有的成績中,概率論和線性代數是最高的,而且考研數學中也包括這兩門,所以我放在第一部分寫,第二部分是公選課,例如高數、政治、大語,第三部分是專業課。
如果感覺我在炫耀或者裝,看一下下面這張圖,是我大一的成績,很多學習方法和技巧其實都是一次次考砸考出來的。
其實關于大物,我到現在想起來都很委屈,一學期每節課都去,每次作業都是自己完成,課后題都刷了一遍,考前熬了四個晚上,最后只考了72分,還是因為加的有平時成績,所以真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最好的,而且到現在我也不是最好的。
01.概率論和線性代數
在我們學校,除了文學院、外語學院、哲學院和歷史學院這些純文科學院,其他基本上不管學文科還是理科都需要學這兩門課程,這兩門課在考研高數中占比也挺高的,所以與其以后考研時候再學,不如一開始就認真對待。
線性代數
其實我大一時候已經學過一次線代了,不過是理科生學的線性代數,當時還不知道要轉專業,所以很用功的學了一學期,最后考了89,我三個室友是92/90/82,當時系里最高是93,所以算是正常的。轉專業后,原來的線代成績不能轉過來,正好我想刷高分,所以就重修了。
因為一個學院很多專業,所以像這種院公共必須課,肯定至少安排三個老師開課,雖然系里會直接排一個老師,但是自己可以退了換另一個老師,反正只要是經濟學院開的線性代數課就行。這時候,就體現學長學姐的重要性,請教一下哪個老師給分高,但是有時候也不能全看老師給分,那如果都給95分,肯定不如能給100分的老師好。
我三個老師的課都去聽了,最后選了掛人最多的給金融系教線代的老師,因為感覺這個老師很嚴肅要求很高,我是屬于老師不要求自己就懶得學的人,所以還是直接跟著一個嚴厲的老師好。事實證明,我大二上學期學線代確實很慘,別的老師基本上不布置作業,這個老師布置,別的老師期末給了范圍,這個老師什么都沒說,所以考前其實我趕緊純屬自虐了一學期。
結果這次考試很意外,考的特別難,我感覺比當時學的理科線性代數還要難,所以考完有女生直接哭著出來了,還有一群同學圍在給范圍的老師旁邊說,給的都沒考,考的都不會,老師安慰大家說還有平時成績,掛不了,說完拿著卷子就走了。
做題的時候,我感覺時間是挺緊張的,很多題可能剛看沒思路,就趕緊跳過去,最后再回來算,不過當時考完也只感覺不會掛,沒想到能考到99分。老師不給100分的原因是,給出來100分學校會審查,老師嫌麻煩,所以就給了99分。
看完線代這部分是不是有些無語,并沒有什么技巧在里面,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會轉專業可以修兩次線代,第二次拿高分的,但我事實確實就是這樣考出來的,其實如果平時努力就能考出來高分,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了,總比努力了還比別人低5分7分的好。
所以,如果大一的課不沖突,可以去蹭一下大二學長學姐的線代課,提前學習也是一種方法。我們系有一個同學是計算機學院轉過來的,他在原來院里線代考了100分,他考滿分的方法是把圖書館里所有的線代習題冊都刷了一遍,刷了一學期,所以對比一下他,我只是做了老師要求的題,已經很輕松了。
總結:該用題海戰術刷題的就努力刷,這已經是最簡單的了。
概率論
任何事情都要兩面性,不過在我室友看來是我運氣好。
概率論是我們大二下學期修的,當時有一個老師講的好給分高,但是我沒搶到,還有一個老師人嚴厲但是給分也高,我還是沒搶到,就分給了一個第一年教學的女老師,當時很忐忑,因為未知,不知道這個老師教的怎么樣給分怎么樣,但是事實已經這樣,只能接受。
現在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老師雖然是第一年教學看著還像個學生,但是特別認真,ppt每一頁都是自己做的,當然其他老師也是自己做的,只不過基本上每年用的都一樣。
老師的要求也很無力,課后習題每一道都做,不知道大家對浙江大學出版的那本藍色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有沒有印象,課后動輒都是幾十道習題,其他老師都是挑出來典型的讓學生做,我們老師是硬性要求每一道都做,還有助教登記,逼的很多同學都直接抄習題冊上的答案。說實話,我也抄過,但是考試之前,又重新一道一道寫了一遍,當時就感覺何必當初。
運氣好在哪兒,好在期末考試的卷子是我們老師出的。當然,考試之前是不會知道的,但是坐在考場上一看,都是課后習題加老師ppt上給的例子的變形題,肯定不會完全一樣,但是換了數或者換一種問法,本質上還是一樣的。那場考試寫的特別舒暢,還提前20分鐘寫完了,不過我沒有提前交卷,一是不想太出眾,二是不想影響其他同學,換位思考,我考試時候有人提前交卷,我就會特別煩躁,感覺寫不進去。
成績出來時候,我也是懵的,當然是驚喜到懵,因為前面也說了,學校基本上是不允許給滿分的,成績也要求是正態分布的,可能老師是第一年教學,所以就給了滿分,不過其他認真做課后題的同學考的基本上也都是95/96,98/99也是有的。
總結:我個人感覺學和數學有關的東西,沒有什么空子和捷徑可以走,就是多問和多練,那就用題海戰術。其實我很笨,老師ppt上有一道題,我問了老師三遍都沒理解做題思路,再做同類型的題還是錯,下周繼續問,問完做題還錯,就不好意思問了,但是考前總感覺很別扭,就又問了老師一遍。說實話,到現在我還是沒理解透徹,但就是因為問的多,背都能背下來了,而考試這道題是最后一道壓軸題。
100分和99分怎么來的講完了,估計有同學很失望,我只是寫出了我學的過程,并沒有方法和技巧,可是這兩門包括高數在內是保研復試和考研初試復試都會用到的,早學早好。
02.公選課
公選課就是一個學?;旧厦總€學生都要修的課程,圖里能看出來我英語和體育都不行,我就講一下政治(思修、馬基、史綱和毛概)、大語和計算機的感受。
政治:
很羨慕那些政治課開卷考試的學校,我們四個學期四門課都是閉卷考試,所以只能硬背。這方面技巧:
一是打聽哪個老師給分高,至關重要,我們宿舍毛概搶到一個好老師,95/95/94/93;
二是背的時候背重要的句子,一般都是一個段落的第一句話;
三是也靈活變通一下,記不起來就空著不寫肯定沒分,只干巴巴的寫一句重要句子,看著太少了,后面自己可以寫點自己的理解,我們有同學寫不出來抄題干都行,老師一般改分差不多都是看第一句,寫的密密麻麻老師怎么可能每個字都看;
四是字盡可能寫的好看點,不過我的字很丑。
說實話,可能因為高中學理科的緣故,我感覺不管是學政治還是背政治都挺沒意思的,所以在政治課上我要么睡覺,要么寫別的科目的習題,基本上沒聽過課,全靠期末考前一晚突擊,如果背的很多就三天,然后考完就忘了。
計算機:
文章開始的第二張圖可以看出來我大一時候,學理科生學的計算機課程(c++和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挺低的,83/84,但是轉專業以后可以選擇重修,還是因為我要刷高分,就堅定的重修了。
大二上學期重修的計算機基礎(文),下學期重修的數據庫技術與應用,真的比起來c++和數據結構簡單多了,純文字性去理解,考試不需要編程,只不過期中考試考office的操作,占期末成績的20%,所以平時多去計算機機房練一練就好,但是這里有技巧:
一是我選的老師是給藝術生教計算機課的,在這里沒有其他意思,但是藝術生一般都是通過藝考,對高考成績要求不算很高考進來的,所以學校給老師有政策,一是不掛人,二是不用遵守正態分布,可以適當給分高一些。這個是昨天文章里面提到的英語老師告訴我的,這就是有資源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好處;
二是除了藝術生,其實課上還有留學生,但都各自有各自的圈子聊天,反而其他專業的就我和另外一個男生兩個,所以一般下課時候我就拿著書找老師,先問兩道題,然后就閑聊一會兒,不然說實話老師也很無聊,一學期下來老師就記住我了,能多給一分也是賺到的。
大學語文:
一般教大語的老師都是文學院的,這門課是我們大三下的修的,當時已經是學校里面的老學姐了,認識的有文學院的一個同學,就找她詳細的打聽了每個老師講課的特點和給分情況。
因為一般教文學的老師,都有自己的側重點,線代文學或者古代文學或者詩詞之類的。我高中時候古文學的還行,但是現代文有些理解不了,所以就想選一個側重古代文學的老師。
有時候可能我想法比較奇特,正好這個教古文的老師是選的人最少的,而且在學校論壇上有同學說因為有一次點名沒到,期末才給了86分,但是我一般都會去聽課,反正人到了可以自己選擇做什么事情,就直接選了這個老師。
這里的技巧是:
一是每個大學考大語都有自己選擇的篇目,不是大學語文書上所有的內容都考的,所以在老師講重點篇目的時候聽一聽,下課找老師討論一下,沒問題憋出來一個,主要是問出來老師對這篇文章的一些態度和想法,這樣最后考試的時候投其所好,自然就能得高分了;
二是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當時下課以后我和室友找老師問了歷史上對這個事件的評價,老師特別激動的講了一大堆,最后果然我們老師出的大題就是《荊軻刺秦王》這篇,最后一小問就是讓自己闡述這個事件的影響,自然我們倆得了96/95。
總結:公選課老師每年都教,每個學生都會選,所以在這方面不必局限于自己學院的學長學姐,能有認識的文學院的同學最好,因為她們已經學了三年知道的最清楚,或者其他學過的同學都可以。如果有同學只是反映因為點名沒到得分低,那還是值得選的,因為老師其實可以直接掛人的。
03.專業課(經濟)
專業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學院或者一個專業的同學一起上了,所以這時候基本上是沒有信息不對稱優勢的。因為轉專業的緣故,這方面我是劣勢,直接后果就是在我剛轉過來的第一學期,還沒學微觀經濟學原理和中微時候就學了中宏,創下了專業課最低分81,其實還應該謝謝老師至少沒下80。
專業課也只說一下我考的比較好的,考的不好的也不好意思說。
貨幣銀行學:
學貨幣銀行學可以自己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貨幣金融學》教材(紅色的那本),還有配套的習題冊,這樣學下來是會做題的,是適合期末考試的學習方法。
不過平時上課還是要聽老師對貨幣政策的一些觀念,因為一般期末考試的最后一道題都是主觀題,寫的符合老師的心意才能得分更高。教我貨幣銀行學的老師,就是上篇文章我提到的給我簽保研推薦信的老師,找老師簽字時還能跟老師聊聊當時上課的內容,老師就感覺這個學生當時是認真學的,簽推薦信就給力了。不過挺尷尬這門課我考的不高。
財政學:
我們當時教財政學的有五個老師,一方面就是看哪個老師給分高,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財政學內容多,所以期末考試時候老師都給了范圍,但是給的都不一樣。這時候需要發揮團結的優勢,把五個概念合并在一起,但是千萬別背交集,背并集,就是背所有的,千萬別背都有的。我們當時一個同學特別倒霉,她感覺只背老師給的一樣的內容就行,結果一個都沒考,反而我們這些都背了的,發現范圍就是拼湊起來的。
換位思考也是,老師不可能把所有要考試的內容都告訴學生,肯定一些是考的,一些是老師感覺學了這門課程學生有必要知道的,所以即便沒考到也不能責怪老師范圍沒給對,只是自己沒學到。
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
我個人感覺統計和計量是學經濟里面最有難度的,而且當時老師也說,學會了這兩門課以及SPSS和EViews的操作,以后寫論文處理數據很有優勢,所以就很認真的學了,上機課還去機房感受了一下全英的操作,不過最后操作的內容是不考的。
這部分建議學經濟類的同學認真學一下,真的很有用。尤其是學計量的時候,我同時上了兩個老師的課,等于一個知識每周學兩遍,習題做兩遍,最后考試時候也是兩個老師給的范圍都背了,拿了95分。
中國經濟概論:
多看新聞,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我們考試考得全是主觀題,一道客觀題都沒有,寫自己對經濟政策的理解和看法,92分不算高。
國際經濟學:
國貿專業的同學學這個挺有優勢的,因為聽學姐說有部分內容保研考筆試的時候可能會用到,所以我又同時去聽了兩個老師的課,但就算這樣,我也只考了92分。這門課就多背,一些國際經濟政策的特點不背根本記不住,對我來說是這樣。
04.最后
我有經驗的大致就是這些了,其實我看有同學評論學霸宿舍之類的,但從我成績單也能看出來,你們認為的學霸,其實很笨,很多課考的也很低,甚至學習方法就是笨方法,多聽多練多打聽,但是有幾點我還是想說一下:
聯系:
這個是一個技巧,就是出國看GPA,所以上90分和沒上90分區別挺大的,很多同學考完給老師發郵件說自己要出國,希望老師撩一下分。老師對于自己專業的學生一般也挺照顧的,畢竟學生出路好老師也是很有面子的,所以大差不差都能撩一下,但對于學生來說,分分都是命根,高一分都是賺的。
作弊:
這個我個人接受不了,而且在大學作弊的風險和代價太高,一門課沒考好還有其他課有機會去彌補,但是一旦考試作弊被抓,是要記入誠信檔案加全校通報批評的,對以后影響太大,所以真的不要去嘗試,即便有過成功經驗也不要再做了。其實想想這也是對自己的一個督促,督促自己從一開始就好好的學習。不過雖然我不抄別人的,但有同學抄我的,我也不會擋著不讓看,力所能及范圍內能幫還是幫一下;
學校:
寫上一篇文章,有評論問我本科學校是哪里,我回復說是一個一本,沒有具體說我是哪個學校的。在我看來,如果我說我是普通的一本,但我們也有保研保到清華北大的,也有申請到哈佛哥大名校的,也有考研考上復旦人大的,這都是通過自己四年的努力獲得的;如果我說我是985211,可能會有種認知是我們學習好是正常的,最后保研出國學校好也是正常的,中間的努力不一定會被注意,但我們宿舍也要掛科的同學,我們系也有考研失敗工作沒著落的同學。
所以學校是一方面,但在大學更多還是看個人的能力和選擇,不能自己被自己局限了。
想法:
有時候努力和成績確實是不成正比的,我一門課學兩遍都沒有別人考的高,但是想想如果我沒有學兩遍肯定考的更低。有些人成績好聰明是天生的,但更多人都是自己私下默默努力得來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得意忘形,可能自己的炫耀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我只是大學中最普通的一個學生,只能用最普通的方式去努力。
感謝看到這里的同學,不涉及隱私的問題可以直接評論。
本文持續更新,等和室友同學交流后會逐漸補充理科生學習方法和出國申請的內容。
圖片---成績單截圖和花瓣網
文章---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