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知是年歲的增長還是經歷的變化,這一次回家心里卻有很多的感觸,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
? ? ? ?每次坐車回家的路還是那條路,窗外風景還是那片風景。可是這一次朝車窗外望去,兩旁曾經覺得枯燥單調的風景突然變得獨特而充滿生機。
? ? ? ? 沿途的風景,看的最多的要屬車窗外呼嘯而過的群山,連綿起伏,初秋時節,有的仍然青翠欲滴,有的卻已經荒草凄凄,高低不同,有的小山低矮得就像一個小發髻,有的高聳入云,如倒立的筆尖,各有特色。公路兩邊的近旁是一排排已盡金黃的銀杏樹,依偎在高大的銀杏樹旁的卻是一叢叢綠得像被綠臘涂抹過的金桔樹,這是秋與夏的交織。原來自然并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般涇渭分明,并非只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秋并非全然的一派枯黃衰敗,自然萬物的復雜交錯豈是我們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呀。隨著列車駛向不同的地區,沿途的風景也自然是變幻著的。進入平原地區,更多的是一田田翻熟的稻麥。偶爾出現幾條蜿蜒潔凈的小河,或者幾洼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池塘,突然出現的幾許清泉,讓那雙干枯的雙眼突然變得濕潤了。有山必有水啊,這是南方最自然的景觀。最驚喜的莫過于池塘里難得一見的紫色浮萍花,那種紫色真是比任何一種人工調配紫色都要通透、純凈。浮萍無根,水沖雨打隨意飄零沒有定向。多被被理解為隨波逐流的植物,沒我定性。然而我卻覺得浮萍生于水上,并不扎根于泥土,只飲水而生,不被淤泥污染半分,這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潔凈之軀吧!
? ? ? ?曾經覺得那么普通而單調的景色現在卻覺得充滿美感。或許久居嘈雜的鬧市,每天出門看到的只是生硬而統一的高樓,和分貝巨大、尾氣無窮的汽車,還有那永遠塵土飛揚,巨堵無比的馬路、擁擠不堪的人群,疲憊茫然的面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我們又怎樣去會春花與秋月的區別,日升月落的差異。我們又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去理解‘’明月如霜,清風如水‘’的清景。我們已經很難看到一片最自然的山,一條毫無特色卻最真實的小溪。現代化的一個特征便是遠離自然,然而人最初確是自然的一份子,只有與萬物共生長才能吸取到自然的靈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吧。
? ? ? ?回至家中,恰逢家里辦宴席,親朋好友們都來了,有的是近旁親友每年都見,而有的遠在他鄉打拼奮斗,幾年才回來一次。時間最是神通廣大,幾年不見每個人都有了一些變化。那曾經稚氣的孩童瞬間長高長大,那曾經年富力強的身板現在已經多了幾分遲緩和蹣跚,那曾經青春妙麗的臉龐已經變得干癟和暗淡。那曾經相互陪伴的,如今已經只剩下形單影只。
? ? ? 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一旦遠行三年五載都很難見上一面。因此古人有安土重遷的心理,又父母在不遠游的訓教。而今交通已經十分發達,汽車火車飛機,各種交通工具已經讓出行變得簡易而普遍。人口的流動和遷移越來越頻繁,我們或者為了求學,或者為了謀生,都要去往遠方。然而雖然交通便利,但是忙碌的現代生活讓我們很多人也只能一年甚至幾年才能回一次家。短暫的假期過后,我們又要各奔東西了。
? ? ? ? 歲月悠悠,時光匆匆,造物主是最吝嗇的,它只能許給你一生,一份只能向前不能回頭的一生。在人生這條河流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停留在同一個地點。”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因此為了更好的應對時光的堅硬,人生的無常,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把心撐大練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