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
同事的表弟小L,從小到大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律、認真、學習成績優異,幾乎沒讓父母費什么心就高中畢業了,高考考上了大連一所985的學校,父母為養育了這樣一個省心省力的孩子深感欣慰,也為孩子取得這樣的成績而驕傲。
他變成了父母不認識的孩子
本以為孩子可以這樣一直優秀下去,卻不曾想一直很省心的孩子,上大學后卻出現了問題。小L先是對學校生活很不適應,有些不知所措,進而開始玩起了網絡游戲。放假回家與父母也沒有多少交流,將自己關在屋子里沒日沒夜地玩游戲,似乎要把之前沒有玩過游戲的時光全補回來,甚至會為母親進房間叫他吃飯而大發雷霆。父母對此一籌莫展,不知道昔日那個懂事、自律、勤奮的孩子怎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這個孩子怎么了?
要搞清楚這個孩子變化的原因,需要從人的天性說起。
根據“順應天性的教育”的理論,人的天性分為四個象限,其中,左腦的A象限和B象限是成為學霸概率比較高的兩個象限,但A和B象限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類型的人。
A象限人自帶進取心,目標感強,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懂得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這類型人在遇到問題時會從結果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典型的結果導向型。基于這個特征,A象限人即使離開熟悉的環境,也能很快進入自己想要的狀態,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
B象限人很自律,遵規矩守規則,執行力強,但沒有主見,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選擇困難癥。所以,這個類型的人是好的追隨者,身邊的榜樣就是他追隨的對象。在全新環境中,如果沒有熟悉的人幫助B象限人規劃未來、指點迷津,他會很容易陷入迷惘之中不知所措。這時候,他身邊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影響到他。正因為這樣,對于B象限人要嚴管,要給他建議、甚至主意他才不至于因為選擇困難而追隨了不好的榜樣走上歪路。
案例中的孩子小L,因為信息量少,我們無從判斷他的天性。但小L上大學后的表現是B象限人在進入到寬松環境里最容易出現的狀況。從小學到高中有家長和老師幫助他建立規矩,樹立榜樣,制定目標,同時,家長和老師也在監督他的執行——完成作業。所以,他不需要為自己“做什么”做思考,只需認真執行老師和家長留給他的任務就好。高中時目標清晰,幾乎沒有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也不需要自己做出什么選擇。但當他進入到大學后,環境變了,教學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于高中階段,課程安排寬松了很多,需要自由支配的時間突然多了起來。當由原來的面面俱到“被管理”變為自我管理時,小L突然不知道應該怎么做,而恰巧同學中有喜歡玩游戲的,小L就開始效仿同學,用游戲來填充寬裕的課余時間。B象限的特征之一就是認真,就算是玩游戲也會認真地玩下去。就像《天性》一書中所講:“B天性人需要榜樣和權威,如果身邊不能有令他信服的榜樣,他會到外面尋找,如果他找到的是一個妖怪,他也會成為一個盡職的小妖。”
家有B天性孩子,家長怎么做才能幫他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平穩過渡?
在孩子考入大學即將開始新生活的時候,父母針對B天性孩子的引導尤為重要,要讓孩子明白大學與高中的不同,孩子需要在心理上和行動上做好準備。
關于成長
進入大學就從“原來有明確的目標且有一同努力的伙伴”成長為“要自己尋找目標且要獨自上路”,因此獨立思考是大學的必須完成的課題。
高中是一個有目標的階段,除非你放棄讀大學,否則,考大學就是所有人的目標。這個階段,會有家長和老師告訴你做什么,老師也會輔助你為目標負責并且努力,簡單但很充實。進入大學,沒人給你目標,甚至家人也不再向你提什么奮斗目標,更不會有人為你負責。一下子失去了奮斗目標,很多大學生都會在入學初期有或長或短的時間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
這個問題如果以一個成年人的認知來看,是一個很簡單、很自然的過程;對于有些天性(比如A)的孩子來說,這種轉變和適應會很快,很自然。但對于習慣于遵循一定程序處理問題、具有輕度或重度選擇困難癥的B天性的孩子而言,無異于被拋棄在一個無人的荒野,內心無助、孤獨,無所適從。
家長引導:孩子入學前,讓孩子明白,進入大學之后目標多元化了,大學生有了自由選擇自己的奮斗目標的權力,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為自己設定方向。入學后,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頻率,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奮斗目標,并和孩子一起規劃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陪孩子一起適應人生中最大的變化期。
關于時間管理
高中階段,學生一天的作息就是學習、吃飯、休息,基本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而進入大學,自由度大大提升了。在大學里,課程安排比高中時寬松很多,時常會出現一個半天甚至全天沒課的情況,而這整塊的時間都是屬于自己,完全可以自由安排。
這樣的時間安排對于D天性的孩子而言,為自己追尋真正興趣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但對于B天性的孩子,就可能會在持續思考“應該做些什么”的過程中流逝了時光,蹉跎了歲月。以前那個“打了雞血”一樣的學霸,可能就此變成一個“沒主意、沒想法、不上進”碌碌無為的青年。
家長引導:在孩子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幫助孩子建立目標,并和孩子分解目標,如果有必要,協助孩子一起制定學期計劃,讓孩子在新的環境中繼續發揮B天性重過程、強執行的優勢,平穩渡過適應期。
關于獨立
學習上,大學對自學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強調主動學習,學習的內涵也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個人修養的提升,進入社會必備的一些能力積累。
生活上的變化,可能是孩子進入大學后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挑戰。從高中時期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大學的一切 “靠自己”,如果對這種變化沒有心理準備,不能很快調整自己適應這種變化,當各種事情一起撲來,B天性孩子會讓凌亂、抓狂,會覺得無助,彷徨。
家長引導:如果做好了在“成長”和“時間管理”上的工作,B天性孩子能比較容易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模式里。除此之外,入學前給孩子獨立處理生活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在家長身邊渡過生活上的“破冰期”,縮短在新環境中的適應期。
認識天性,遠距離陪伴孩子從熟悉到陌生的自然過渡,讓學霸持續他的“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