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對游戲從業者來說,是個喜憂摻半點日子。
高興的是,根據《2017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銷售達到近1000億的規模。
當然,這里少不了《王者榮耀》和《陰陽師》這兩大現象級產品的功勞,移動游戲在總銷售額中占比也達到了56.3%。
憂傷的是,本來游戲產業的蛋糕就不多,騰訊和網易已經快分完了地盤,現在,擅長逆襲的小米又加入了進來。
在27日,國內規模最大的游戲展會 Chinajoy 上,小米不再只是作為一個渠道商參加,而是作為出品方,一口氣帶來三款產品,分別是《小米超神》、《小米槍戰》和《小米賽車》。
就跟小米5x對標的是藍綠廠一樣,《小米超神》對標的是《王者榮耀》,《小米槍戰》對標的是《穿越火線》,《小米賽車》對標的是《極品飛車》。
果然,哪里有風口,哪里就會有小米。
但是游戲的生意是你想搶就能搶的嗎?
騰訊、網易留給小米的空間真不多了。
首先,騰訊和網易憑借多年的耕耘,早已把自己打造成行業壟斷的地位。今年上半年,由騰訊、網易發行或代理的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占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比例接近70%。
還有30%的份額,就是一些老司機的地盤了,像樂逗、盛大、征途網絡、完美時空等等。
而且騰訊和網易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道理,騰訊和網易能取得今時今日的位置,也不單單是靠《王者榮耀》和《陰陽師》兩部手游就行的。騰訊在推出《王者榮耀》前,就借微信的東風出過《打飛機》,《穿越火線》,《使命召喚》等。網易就更不用說了,要不是《王者榮耀》橫空出世,網易憑《大話西游》、《夢幻西游》、《倩女幽魂》等人氣大作,那還絕對是國內游戲的老大哥。
但每一款游戲都有它推出舞臺等一天,如果指望一款游戲坐天下,是根本不可能的。當初陳天橋憑借盛大坐穩游戲一把手的位置,傳奇世界一時風頭無二,還成功在美國上市,但陳天橋卻把游戲賺的錢都拿去投資公司,結果干游戲的沒有吃到一點甜頭,都跑了。沒落之路當然就沒跑了。
而騰訊卻很聰明,去年拿出一個億獎勵了王者榮耀手游團隊,讓外界羨慕。網易對游戲部門也是一級的重視,游戲部門老大直接向丁磊匯報工作。
單單靠著游戲,網易上半年股價上漲了40%多,騰訊上半年股價上漲了近50%,要在此時盼著騰訊、網易出錯的對手,這種概率實在太小了。
其次,小米進軍游戲行業太遲了。雖然小米早就在2014年通過布局小米互娛,打起了游戲的主意,還找來時任麒麟游戲 CEO 的尚進,但那個時候許多大佬早就盯上了游戲。畢竟游戲賺錢的能力誰都看得出來。
商業大佬史玉柱,重新來過后,建立巨人網絡,重頭產品就是游戲《征途》和《球球大作戰》。這個月,巨人網絡還宣布,每年投入2億元資金建設研發平臺,招募、扶持游戲開發團隊。史玉柱甚至放話要讓精品游戲負責人身家過億。
除了商業大佬看得上,資本市場也不做看客。做過偷星九月天、神魔圣域、部落沖突等游戲的昆侖萬維在創業板股票大幅下跌之際,卻因為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大舉買入而漲停,證金還成為了昆侖萬維等第一大股東。
所以說,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前提下,小米能打的牌并不多。
小米無論是做手機還是做家電,都是互聯網的打法,但游戲是個虛擬產品,騰訊網易的打法沒有成本高、毛利率低這一說,有的只是研發和維護,還有市場推廣和渠道這一說。因此,小米的饑餓營銷也好,還是互聯網打法也罷,并沒有先天優勢。
如果說小米有的優勢,只是小米手機這個渠道,更準確的說是小米商城這個入口。但這個入口不是必需品。騰訊有微信和qq,網易依賴口碑在渠道上擁有話語權,跟小米這個優勢相比,他們估計會忽略不計。
還有游戲紅利正在慢慢消失。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游戲用戶數量增長依舊在放緩,用戶規模5.07億人,同比增長3.6%,用戶規模將逐漸趨于穩定。
也就是說,未來游戲的戰場將會更加偏重產品本身和用戶與游戲平臺的粘合度。幾乎沒什么游戲經驗的小米此時進來,可以說選的時機并不好。
未來,就算小米能出個爆款游戲,也不意味著它能從騰訊、網易嘴里搶走多少吃的,甚至不能說小米游戲就成功站穩了市場。國外市場哪些個開發過切水果、憤怒的小鳥的游戲公司,現在過的都并不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