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奇跡--災難片帶給我的啟示

這幾日很迷電影解說,除了豆瓣經典250部電影,還有很多很好的電影,通過解說視頻,發現好的電影,也不失一種好辦法。雖說這幾天看了很多解說,大部分都是吐槽爛片,但還是發現唯一一部值得稱道的就是《海嘯奇跡》,是根據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事件真實改編的,電影的拍攝采用時間順序,該片講述媽媽瑪麗亞和爸爸亨利帶著3個兒子到泰國慶祝圣誕節。媽媽是醫生,爸爸在日本一家公司當程序員,圣誕夜的狂歡結束后,一家人遇上了本世紀最可怕的大海嘯。一陣大浪將一家人沖散,最終她一家人團聚的故事。

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視覺沖擊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媽媽在被海嘯吞噬之后,被水中的各種東西撞擊,加上女主角的演技非常棒,人們在觀影時,也能感受到那種無助與痛苦,代入感非常強烈。除此之外,一家人大兒子和二兒子小兒子團聚的時候,那種吶喊令人動容。因為我在看電影之前就看過解說,所以情感的觸動會弱化,在看解說的時候,看到這種場景也淚目。這些是我看整部電影的一些細碎想法,那我從本片中得到幾個啟發,在這里寫下來,以便于日后重溫電影可以補充,或者有不同看法可以對比。

一、幫助他人并不是為了得到什么

在影片中,幫助很像一場無形的但又彼此看似無關的接力賽,第一個遞接力棒的人是女主瑪利亞,海嘯發生時,一家人都沖散了,但電影是分為兩條主線,媽媽和大兒子,爸爸和二兒子小兒子,一家人在不斷尋覓彼此直至團聚。媽媽和大兒子盧卡斯在逃生的路上,聽到一個小孩子的聲音,媽媽想救人,而大兒子卻說,海嘯要是再來大家都會死,此時的媽媽腿部已受重傷,但是媽媽依舊堅持大喊著回應小孩子。在媽媽的堅持下,盧卡斯妥協,他們一起爬到樹上等待救援。第二次幫助是媽媽得救,躺在病床上休養,泰國的醫院在當時醫療設備很有限,媽媽問兒子,自己的腿是什么顏色,紅色代表是好事,如果變黑了代表著壞事。盧卡斯看了以后說是紅色,媽媽見狀,就說盧卡斯,你去幫幫別人吧,做什么都好,做點事情。于是開始幫大人尋找失散的小孩,當看到別人團聚時,盧卡斯也非常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而另外一邊,爸爸亨利還在原來的地方找著媽媽和盧卡斯,兩個小兒子在海嘯來臨時候,他恰好抱住了。然而尋找一天未果,爸爸只好自己留在這里找,把還在放上救援車,和一對夫婦說,幫忙照看孩子。自己繼續尋找。然而不得已,找的遍體鱗傷也沒找到。只能隨著一起去救援地的老百姓上了車,到了救援地,男主想借一個男人的手機,男人卻說,我的手機沒有多少電了,還要用。男主只好作罷。在救援地沒發現自己的兩個孩子,看到了那對夫婦,然而夫婦卻說,我怎么能看他們!話語里有一種自身難保無奈保他人的意思。男主也是非常無奈,心里也不好怪別人。只好開始尋找兩個兒子。在另一個角落,男主聽圍成一個小圈的人們講述海嘯發生時,自己在干什么。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愁容。男主說了自己的遭遇,有個人問他有沒有給家里打電話,他說手機都沒有電了。那人拿出自己的手機,男主有些愣住,相對于之前遇到的人,他對于這個人的幫助顯得有些遲疑。他拿起手機打電話給家里,說自己沒有找到妻子和大兒子,泣不成聲。又說,還有很多人在在等電話,所以必須得掛了。眾人見狀,鼓勵男主打回去,和家人在說,這次他拿起手機告訴家人自己一定會找到妻子,請家人放心。

同樣是幫助,有些人只想著自己,而有些人也知道別人同樣需要和自己一樣的幫助。

二、教育是溝通

瑪利亞在就小孩和叫大兒子去幫助他人的時候,都是告訴他,別人需要幫助,做你擅長的事,幫助他們,大兒子起初不愿意,但是當他從幫助他人當中獲得快樂的時候,那一刻他或許懂得了幫助的意義。瑪利亞沒有告訴大兒子說你幫他們去做什么,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孩子自己通過獨立思考能給別人帶去的幫助。很多時候,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幫孩子思考好這件事是什么事,甚至告訴他這件事的每個步驟,因此孩子漸漸的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

爸爸在和二兒子小兒子分開時,他告訴二兒子,要單人起照顧弟弟的責任,其實兩個小孩一樣小,哥哥說我從來沒有照顧過人,爸爸告訴他,媽媽和大兒子都不知道在哪里,他們身邊沒有人陪伴,肯定非常害怕,爸爸要去找到他們,你要陪在弟弟身邊,讓他不害怕。非常耐心的告訴孩子,兩人像是獨立的兩個人在溝通,沒有強求,只有引導,讓孩子明白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也是一樣可以幫助大人的。

三、你永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

女主瑪利亞在片頭坐飛機遇到氣流的時候,就會呼吸急促非常緊張,大兒子會嘲笑他,說小兒子膽小的性格隨媽媽。同樣她在海嘯來時,感受到建筑物在顫抖,蜷縮在玻璃墻的角落里瑟瑟發抖,最后作為一位母親的求生欲讓她活下來了。當她抱著樹干,發現老公孩子獨不見的時候,突然聽到大兒子叫媽媽,她便不顧一切的游向孩子。當自己大腿一大塊肉被物體切落下來,發現自己傷勢嚴重,也頑強的走出蘆葦地。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很多時候,我會想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是否能有這種勇氣,能這般頑強的活下來。小學的時候讀到周國平的一個故事《多愁傷感的王子》,說一個王子每次聽到別人說悲慘的事情就會說,要是我,我肯定受不了。然而有一天,王子淪落街頭變成乞丐,有一天一個達官貴人路過,聽說了王子的遭遇,便說,要是我,我肯定受不了。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旁觀者,對于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會覺得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肯定會無法承受,其實不然,人總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所以樂觀一些吧。

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災難片,還是希望大家能找原片看看,感受電影帶來的震感和感動。希望我能盡快寫下一篇電影觀感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