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Day151 12-29
作??者:爬格子的兔子
文??集:且行且思
主? 題:世界冠軍告訴你,你的學習方法錯了
《學習之道》作者是個牛逼轟轟的人,分別拿了兩個毫不相關領域的世界冠軍,一個是太極,一個是國際象棋,而且還非常年輕。
然而,他最擅長不是太極也不是象棋,而是如何學習。
這本書就是主要描述他的學習之道。
1
事實證明,學習和智力關系不大,而正確的理念則更為重要。
何為正確的學習理念?
學習分為兩種層次,一種層次是整體學習,一種是漸進學習。
這兩種方法之間最根本的區域在于觀念的不同,而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整體學習,學習道和術,學習套路,然而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他們很容易給自己貼上“自己不擅長”“自己沒這個天賦”等等原因當中,而不愿正視自己的問題。
這種想法一方面打擊了自己的自信,一方面也給自己找了不去做的強大理由,長期下來,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肯嘗試,喪失很多機會。
更有意思的是,在實驗中,整體學習型的孩子,在遇到了難題后,再解決簡單問題的成功率也大幅下降。信心和觀念,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直接影響到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的,這個實驗便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漸進學習,則近乎一種“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學習和處世態度。
漸進型學習者相信,任何技能都是可以被掌握的,只要一次比一次更進一點,終有一天能夠大成。因而,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態度更加積極,遇到困難,不那么浮躁,遇到挫折,也不容易放棄,他們更容易有自信,直面各種問題,并解決各種問題。
我們所鼓勵和提倡的就是漸進式學習。
因為任何知識型的技能都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精進而最終掌握的,而首當其沖的,是先要矯正對于學習這件事的態度。
2
建立了正確的學習理念之后,要正式進入學習的過程了。
在這個過程中,“畫小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任何一門學科中,基本都是由20%的基礎知識和80%的專業知識組成的,而這80%的部分,都是由20%的基礎原理演變和推導來的。
對基礎知識和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有多深刻,幾乎決定了在這個領域能有多大的高度。
以作者自己為例,他在學習象棋和太極的過程中,都是從最基礎的一招一式開始演練。
他的學習方法與眾不同的是,他不像一般人一開始就開始學套路、學技法,而是把單個的棋子的潛能和應用發揮到極致,比如整個棋牌上只用兩個棋子,依次透徹的了解每一個棋子對于整體局勢的影響,一個棋子有哪些應用,是如何影響其他棋子,是如何影響宏觀變化。
而在學習太極的時候,他也不是和其他師兄一樣學套路、學技法,而是深刻的研究和學習每一個基礎招式的由來和影響,了解每一個動作對于整體的意義。
這樣,他按照這樣的方式,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的時候,他首先研究每一個基礎對整體的意義和影響,每一個基礎都能學得深,為后續把知識打通打下基礎。
3
有效的學習的第三塊,是建組塊。
以學車為例,熟練之后,相當于把剎車、離合、油門等動作打包成了一個組塊,能夠熟練操作;
再如學象棋,當把每一個棋子都研究透徹之后,就開始研究把不同的棋子變成一個組塊,熟練這些組塊的策略和對全盤的操作。達到一定境界后,看看棋局上有什么棋子,能夠不經過思索,就能隨時對棋盤上的各路棋子,進行最有威力的組合。
學得深,打成組塊之后,就可以觀察得很多,想得很少,讓技能變成了自動駕駛。
4
接納、利用和創造不完美和障礙,把苛刻的條件當歷練,把困境變成優勢。
為什么要把困境當優勢?
因為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的環境,也沒辦法要求環境給你提供一個完美的做事情的條件。
那我們遇到困難怎么辦?事情不做了么?
不,我們要構建自己的軟區域。硬區域是讓環境適應我們,這在現實中很難達到。構建我們的軟區域,則不要求壞境給一個完美的條件,而是我去適應環境,在不完美的極致條件下,做到完美。
這是作者從太極陰陽相生的原理中悟到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只看自己如何應對。
這里也舉了作者的兩個案例。
作者的右手骨折后,促使作者訓練左手,最后達到了左手以一敵二,最后在比賽中大獲全勝。
作者還曾跟著噪音的節奏來協調思考的節奏,練習下棋。
最后,我們還要主動創造困難,比如在有充足時間的前提下,也要在更短的時間里完成工作。主動比自己在更苛刻的條件下,做到完美。以此而往,不斷精進,我們才能在某個領域里成為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