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人啊,尤其像我這種人,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個理由,所以我在決心去做一件事之前,通常都會花時間想明白,然后做出決定之后,堅定的去執行它。
為什么要旅行,也就是旅行的意義?
朋友建議我一個人去旅行,他的觀點說年輕,有時間就應該去旅游,錢財這些都不足為道,我們觀點有些許分歧,個人覺得年輕時間是很寶貴的,時間和金錢除了花在旅游上,更應該更多地投入到知識和能力的技能,此外個人覺得金錢的積累還是必要的,畢竟這個階段有了存款可以做更多對于自身未來的投資,比如成家立業,考證,攻讀更高的學歷,學習更有價值的技能等等。。。所以往往不能一概而論!之后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最后我們達成共識,我們都建議一個人背上行囊去旅行
后來我的結論:
1.當你獨自完成一段旅行之后,你才算是一個完全真正意義上的人!
我不是沒想過,但是一直沒有做這件事,人啊!面對未知都會恐懼,這是人類的本能。
當我看到報紙上個報道,新聞上各種推送,哪里被偷了,哪里被搶了,哪里被殺了等等,一系列建議不要獨自行動的負面新聞,我真的被世俗的恐懼給攔住了,不退縮了,不止一次我想去徒步旅行,我想去騎行,想去宿營,說實話,對于這個世界有太多吸引并讓我激動不已的經歷,我想去去經歷經歷,看看這個世界。但是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哪怕走也都是跟著好多朋友,接本都是他們策劃目的地,規劃路線,我只是一個樂享其成的受益者,所以即使是一個人的旅行我也會跟團游,或多或少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深深的知道自己對于這個世界還沒有達到整整意義的獨立,還沒有走出真正的舒適圈,一個人扛起一個世界。
不用想也知道,當我們獨自踏上征途的時候,我們需要提前規劃目的地,規劃行程,選擇交通工具,下榻地點等等,遇到各種需要處理的問題,畢竟我們不單單為了一頓美食,也不單單為了一座城市,更不會簡簡單單為了一個景點。
我想更多的更優秀的旅行,應該是見識過美麗的風景,被大自然的美驚地服服帖帖的,異域的人文而后腦洞大開,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存在體,繼而品嘗當地有名的美食,享受味蕾,同時切身體會一座城市交通,建設,人文,最后少不了的結識小伙伴,崇拜并品讀他們厚厚的行路時.
我認為的完整意義:一場旅行下來,應該做到,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能尋到一位名師指路,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視野,繼而回到工作崗位上,因為見識了世界最美好的一面,所以為了更美好生活和理想不懈奮斗,因為見識更多優秀的人,所以更加確信自己想要的另一半是一個怎樣的人而讓自身更加優秀。
2.當你獨自完成一段旅行之后,你會更有勇氣面對生活,找到活著的意義,知道自己想要的人和生活到底是什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古人告訴我們的旅行的意義。行走,不停歇的行走,意義就在腳下,有人其實就是在邊旅行邊探尋人生的意義。
旅行,是為了逃避,躲開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故事,一些思緒,有人這樣說。
18歲讀大學,問你理想是什么,你說環游世界;22歲讀完大學,你說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歲工作穩定,你說買了房以后再說;30歲有車有房,你說等結婚了再帶老婆一起去;35歲有了小孩,你說小孩大一點再去;40歲孩子大了,你說養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沒有去。
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你的人生不會沒有出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同意就能飛!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頁。
美景不僅僅是目的地,還應該是在路上,旅行也不僅僅是目的地,還在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如果生活羈絆了你的身體,別讓它也羈絆你的心。只要心境在,就算只是搭一班通向未知的巴士,也算是探索星球了。
旅行事實上而言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樣美麗,起碼一開始不是這樣的,這就是我為什么在離開云南之后對旅行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
關于朋友說的傾其所有去旅行我并不認同,我所認同的旅行,我覺得意義應該是用來享受工作和生活帶給人體驗,感受和經歷這個世界的美好,所以我并不贊同一個朋友講的,花掉大部分自身的積蓄用來窮游,我所認同的應該是,因為旅行,我們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有了更廣的視野,發現了更多好的人和事物,于是我們更加有了追求這種美好的動力,于是我們更加篤定越努力越幸運,于是我們更加努力追求工作的價值和金錢的積累,最后我們有了更多的錢投入更優質的旅行,結交更好的人和事物,享受更高層次的旅行服務,繼而良性循環....
后記:想起錢鐘書的一句話:“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給單身的大家出個餿主意:如果,對一個人,是取是舍,很矛盾要不要選擇他的時候,就和他出去旅行吧。通過他的待人接物,處理問題,照顧他人……檢驗他的耐心度,細心度,處理問題的能力……
最后承諾一把,三十歲之前,我會來幾場獨自的旅程以完成一個完全意義上人的蛻變,其次,打算在深圳內,買上登山裝備,徒步旅行裝備,投入所熱愛的生活去,未來我會繼續堅持這樣的生活:學習,旅行,工作,結交優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