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內容已經快三年了,做付費內容也有半年的時間了。在這半年中我和我的團隊經歷了內容創業的興起,也搭上了知識付費這趟車。如今知識付費這個詞也被喊了一年有余了,現在我就站在一個從業者的角度和你聊聊我眼中的知識付費的裸體到底是個啥樣。
先來說說為什么知識付費會火,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有三點:
一、知識領域的基建水平完善
以前如果你說你想靠內容賺錢,先要有個刊號,然后再把內容搬運到紙上,做成書、報紙或雜志來售賣。而現在知識散布在各種媒介上,喜馬拉雅、優酷、秒拍、分答、知乎、公眾號等不同形式的平臺讓你可以把知識變成圖文、音頻或視頻留存下來。同時微信支付、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工具和平臺完美的結合,讓你把“這次錢包忘家里了”的理由都說不出來就買單了,決策成本都跟著往下刷刷的降。
二、當下年輕人整體的認知焦慮
以前沒覺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多重要,而現在好像每天不學點什么新知識,就會有一種深深的內疚感油然而生。曾經有個大佬跟我講,財富上的差距被拉開還好說,認知上的差距一旦被拉開后基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就好比北漂一族每年回家過春節,發現和老家的同學好像不再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談了,取而代之的是無話可談。
三、自媒體變現
在知識付費興起前,談到自媒體如何賺錢,好像只有廣告和內容電商,都是基于流量的變現方式。而這個行當屬于頭部資源統治一切的行業,廣告主基本都被頭部所瓜分,是一個上面歌舞升平,下面民不聊生的生態環境。但知識付費給自媒體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不需要大流量也可以賺到錢,因此內容創業正在發生質變。
以上三點是成就知識付費興起的主要原因,可我看到的卻是知識付費將會發生的一次可預見的瓶頸期,原因同樣是三點:
一、付費內容=注水豬肉
因為我是一個從業者,因為我購買了大量的知識付費產品,從內容上來說值得購買的產品真的少之又少。現在只要是在某一領域小有名氣,即使沒什么真才實學,從知乎找些高價值的內容自己洗遍稿就成了新的付費產品,然后賣出去再給群眾們洗腦。就好像連鎖加盟行業一樣,有的品牌是為了做實實在在的品牌,而有的人就是想賺點加盟費,大家出發點不一樣,內容就勢必參差不齊,畢竟這是一個賺快錢的窗口期。
二、平臺戰略
拿音頻來舉例子,目前的音頻付費產品還是一個頭部資源賺大錢,腰部資源賺小錢。有知識、沒資源不賺錢的階段。為什么呢,因為平臺的戰略是你站外幫我帶多少流量,我站內給你補多少流量。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是什么微博、微信大號,不能從站外導流到你的付費產品里,那么站內你的內容再好也不會有多少人看到,因為平臺根本不會給你推薦的機會。
三、用戶覺醒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購買了3種以上付費產品的朋友,那么我只有一個問題,你達到了預想的提高嗎?是不是聽了那么多牛逼人的課,依舊不知道我該怎么變得牛逼?其實這就對了,因為目前的大部分付費內容解決的是認知四象限中的后兩部分,即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內容僅僅是告訴你原來還可以這樣,讓你從不知到知道,但從“知道”進階到“精通”靠的不是幾十分鐘的音頻課程,而是完整的深度學習的課程體系。所以我購買的一些付費產品更多的是給我一些啟發與借鑒。從目前所有付費內容的打開率也可以看出來用戶覺醒的越來越多,打開率也就越來越低。
可以說因為有了知識付費,內容創業進入了下半場。原來泛娛樂化的內容做不了付費內容,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垂直有深度的內容。而知識付費的下半場該怎么玩呢。
目前知識付費還是一個劣幣驅除良幣的階段
,看看現在的付費音頻產品就可以知道。
拿我同事買的一個關于時間管理的付費課程為例,這個節目每天灌輸大量的雞湯,其核心大意是我現在有多成功,我之所以這么成功是因為我的時間管理相當給力,你特么要能喝下我這碗雞湯,保證你會和我一樣成功。如果你覺得你還是沒我成功也不重要,再買我的咖啡和效率手冊,保證讓你成功如我。大家可以看下知乎的評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61010(復制鏈接在瀏覽器中打開)但平臺因為這個主播可以站外引流,因此一次又一次的banner大圖伺候著。我只想說,真正平臺的危機會出現在第一年節目會員到期后,用戶復購將面臨重大的信任危機,畢竟大家損失的不僅僅是錢,還有內容垃圾帶來的時間成本。而真正用心在做內容的人因為沒有站外引流的能力,做了一年的付費內容還沒賺到錢,第二年我想他應該不會再繼續產出價值和平臺合作了吧。
所以我有幾個建議給三類朋友,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多少改變一下這個行業,讓內容創業走得更穩更久。
對于內容平臺的朋友:我希望大家不要本著開超市的思路去經營平臺,知識型產品追求的不是大而全,而是有料、用得上。既然叫自己是知識型電商,那就該學學人家做電商的那幫人,用戶評論、完播率、收聽量、訂閱量才是衡量節目好壞的標準,不是站外能帶多少流量決定站內推不推薦。我特么要是搞來流量,錄點放屁聲你們也給推薦呢?賺快錢的不要想著做平臺,做平臺的我建議也別老想著賺快錢。
對于生產內容的朋友:我希望大家真的腳踏實地、本本分分的做內容。都說做內容的人有商業潔癖,沒商業頭腦,不好意思收錢。我只想說那是以前,不怕你耍流氓,就怕耍完流氓還裝逼。我特么這兩年見到太多偽知識學者自費出本書,然后天天出去裝逼騙人的。你們特么就不怕哪天被人家當場揭穿piapia打臉是么。
對于知識消費者:我想說的是你們真的不要希望可以通過99元就可以改變人生,知識產品最大的價值是讓你從原來的知識空白變得和別人有點談資、讓你可以找到你需要深度學習的那扇門,這特么不是點讀機,哪里不行點哪里。大部分付費產品對你最大的幫助是告訴你,你到底該學什么,至于怎么學,那是教育培訓機構的責任。所以千萬不要預期過高,也不要想通過買知識達到自己的心安。
說了這么多關于知識付費的話題,其實我僅僅是作為一名從業者,希望這個行業不被某些人給毀了。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紅利期、泡沫期和穩定期。而對于知識付費領域能否可持續發展靠的是平臺、內容生產者不斷的優化內容和機制,讓良幣驅除劣幣。同時用戶也要給這個剛剛形成的市場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真正的付費內容應該是給用戶提供稀缺性的內容,這個稀缺性的內容才是價值的體現。拿我最近做的一款小產品來舉例子,我前不久做了一個私密的小圈子,每天向這個圈子里發布一些最新的行業趨勢報告,其實這些報告哪里都能下載。而我提供的價值是從成千上萬份報告中篩選出最有價值、最值得關注的300份,我們的價值是我們通過每天的拆解和30次的分享幫你找到報告中的商機。所以同樣是在一個小密圈app中,有人一年承諾給用戶最少1000份報告,賣88/年。而我們賣299依舊不斷有人下單。為什么,這就是大家所提供的內容價值不同導致的溢價不同。
因此我最后要說,如果你覺得你做的事情不愧對良心,那就讓內容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讓用戶看到價值,也別不好意思為價值定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