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教育之路——(5)司馬光
文:楊慶瑞
(文章1190字,閱讀需要2分鐘)
1
一提起司馬光,很容易就讓人想起“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小時候有這樣的聰明勁兒,長大了也是博學多才,顯示出了大家風范。他與一些學者,花費了整整19年時間編撰了一部《資治通鑒》。
這部歷史書流傳至今,是一部歷史上一部編年體史書,史學地位和文學地位相當高。
但是馬光,早年的教育經歷是怎么樣的呢?
2
在司馬光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司馬池就教他讀書。
到七歲的時候,不但能夠背誦《左氏春秋》,還能夠講明白書里的內容。
也就在7歲這年,來了一個“砸缸救友”,這件事震動京洛。如果放在現在,那肯定要上新聞頭條,來個各大報刊封面報道!
天圣九年(1031年) 司馬光12歲,隨父親司馬池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出任利州轉運使,在棧道上遇著巨蟒,他沉著冷靜地手持利劍,扎進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下邊。
這個孩子機靈,遇事反應快。也膽子夠大,所以敢拿寶劍刺巨蟒,估計好多孩子看到巨蟒之類的動物都會嚇壞了。
3
司馬光博學多才,一方面他博聞強識,另一方面也是父親的這一培養。他聰明懂事,所以父親非常喜歡他。
當時好多的大臣名士都很賞識這個未成年的司馬光,尚書張純主動提出將女兒許配給他,任過負宰相的龐籍在司馬光的父親去世后,把司馬光當作自己兒子一樣培育。
司馬光的父親輾轉河南、陜西、四川各地為官,始終把司馬光帶在身邊。
所以,司馬光在15歲以前就跟隨父親走過好多地方,在這些地方訪古探奇,賦詩題壁,領略風土人情,極大地豐富了司馬光的社會知識。
4
司馬光他好學強識,他的父親也著意培養,所以能夠博學多才。
司馬光能夠迅速成長,跟他老爸的習慣分不開。他老爸司馬池每次出門出游或者跟同僚密友吹牛聊天,總是帶著這個早熟的兒子。
加上司馬光本來就很聰慧,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增長了見識,耳濡目染,讓這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早早跨入了成人的行列。
有道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司馬光在未成年的時候就已經做到,還做到了“閱人無數”。
5
看看這位早熟的孩子司馬光在童年經歷了這么多,哪些應該是他成才的因素呢?
1)父親親自擼胳膊上陣,教孩子讀書。據說在家庭里面,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一些。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司馬光跟著父親遍走各地,見識了不少風土人情,得以增長了諸多方面的社會知識。這點,恐怕是宅在家里的孩子難以與之比肩的。
3)能常跟著老爸去接觸外面的人,聽到他們談論什么,看到他們如何談。這點很重要,而且他老爸接觸的是當時的官場名流,這點對司馬光的影響是不小的。
4)司馬光的老爸帶著兒子出門去,沒有因為兒子的聰明成熟而表現出得意炫耀。
司馬光也是以為非常誠實嚴謹的人,在很多資料上可以看到,甚至到了他晚年編著史書的時候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司馬光的成長,可能給爸爸們警醒??赡芎⒆觽冋诔砷L路上,眼巴巴等著爸爸們的表現呢!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楊慶瑞,堅持夢想,相信會遇見非凡的自己!點擊關注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