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無疑是好書,可我看著真的想睡覺
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兩周,今天終于看完了。
看書的狀態(tài)大概是:打雞血般的斗志昂揚→一個黑人問號→兩個黑人問號→三個黑人問號→好像身體被掏空→扶朕起來,朕還能學→好吧,放棄治療了。
該書的初版早在1940就已出現(xiàn),1972年又新增了很多內(nèi)容,時至今日仍被追捧。我就是這樣一個“慕名而來”的人,被太多人安利,所以也來看看,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
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它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對每一個層次的閱讀都有具體的講解與操作方法、閱讀步驟等。
說實話,看完我腦袋里對那些方法、步驟都是模模糊糊的,知道書中有分條、分點的列出,但又記得具體,導出筆記竟然有好幾千字,可還是一片茫然。
對那些重要的步驟方法我記不清,反倒將里面的幾句話記得牢固。
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guān)心的實際問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個本實用性的書籍,但讀完,的確沒有解決我應該如何閱讀的問題。所以,作者自己也意識到會有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所以提前在書中說明,以免讀者讀完之后失望。
當然,我這種讀者應該算極少數(shù),很多人看完還是很有收獲的。里面的一些論點也用到了具體的例子去論證。但就像老師講理論知識的抬頭率遠不及他放視頻、侃大山高一樣,理論知識真的很枯燥。
對于小說,我們不應該反對或贊成,而是喜歡或不喜歡。
這句話是在介紹如何閱讀不同讀物是說的。這一點我十分贊同,因為小說本就不是理論性、可以判斷對錯的東西。根據(jù)小說想象,這一切都是發(fā)生在自己腦海中,是極為私人的事情。
像小說等這類想像文學的主要目的是娛樂,而非教育。所以讀者都比較偏向這類文章,我當然也不例外。看到自己喜歡的小說,真的就想一口氣把它讀完,同故事人物一同生活,看到最后又舍不得結(jié)束。
為了訊息而閱讀,就跟為了娛樂閱讀一樣,沒法幫助你心智的成長。
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大多數(shù)閱讀都是為了訊息和娛樂。看新聞、看公號,甚至是看書,都是為了了解周圍,學習一點知識,打發(fā)時間,充實生活。遠談不上促進心智成長。
哪怕是現(xiàn)在讀完這本書,我以后看書時也幾乎不會用上那些方法。因為讀完最大的感受是,讀書要選自己愛讀的,讀書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折磨。盡管會有很多說法可以反駁這句話,但作為一個普通的、把讀書當愛好的人,不需要用這么多方法技巧來束縛自己。
就跟“知道很多道理,仍舊過不好一生”一樣,知道了很多閱讀技巧,仍舊讀不好一本書。
原因很簡單,前者沒有用道理指導生活,后者沒有將技巧運用于閱讀。
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再次強調(diào):良好的閱讀基礎(chǔ)在于主動的閱讀。閱讀時越主動,就讀得越好。 ?所謂主動的閱讀,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
而我在讀的時候,抱怨的聲音遠比提問的聲音大得多,更不用說運用到實踐中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只能算看完了,看完了一個個字。
所以嚴格意義上,這算不上一篇書評,更像一個反思。希望下次自己選書不要隨波逐流,看書要心平氣和、有所收獲。
都看到最后了,點一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