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命運的選擇,似乎一直被兩個男人左右著,一個是我的外祖父,一個是我的父親。
(一)
婚前,母親因為外祖父的反對,被動放棄了醫學。
那是缺醫少藥的年代,經村委會選舉推薦,公派母親去縣醫院進行專業學習,回來后,即可成為一名“半農半醫”的赤腳醫生。
村里選我母親,據說,是因為母親不但識文斷字,而且有超強的學習能力。母親小時候,上不起學,每每學校上課時,就去窗外“偷聽”,風雨無阻,這一聽就是兩年。有一次上語文課,老師留了一份作業,要每人寫一篇題目為《我的老師》的作文。母親回去后,做好作業,由一個學生轉交給了老師。語文老師看后驚呆了,除了錯別字,高度評價了母親的作文水平,并親自到家說服外祖父,破格入學三年級,一時傳為佳話。
面對村里推舉母親學醫這一決定,外祖認為女孩子學醫看病,有諸多不便,雖不支持母親去醫院學習,但開始并沒有堅決反對。而母親也在保守思想的束縛下,顧慮重重地去醫院開始了她一年的學習生涯,出乎意料的是母親的理論課和實踐課成績都非常理想。然后回村,上崗。母親最終決定放棄這一職業,是在一個冬天。
那個年代,物質極度貧乏。到了冬天,只有母親駐守的醫療站點有取暖設備,每天男同胞人滿為患,為的是找一個有爐火的地方取取暖。這一現象,被不斷視察的外祖父發現了,外祖父的說辭又加了一層,一個沒有出嫁的女娃,不但給人看病不方便,二是天天有一堆男人在衛生所,說出去不好聽。母親一是怕外祖父生氣;二是受傳統思想束縛,最終動搖,放棄了“赤腳醫生”這一職業。
(二)
婚后,母親因為父親的反對,被動放棄六年教職生涯。
母親在遺憾地放棄了“赤腳醫生”這個職業后。校長找到母親,說學校有一位老師有事請假,希望母親能夠代課三個月。在三個月時間里,母親在語文課上盡職盡責,發揮良好,后被幸運地留校任教,這一教就是六年,直到和父親結婚。
那時候當過兵的父親滿腦子要建設社會主義,搞科學種田,理論多于實際。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父親覺得科學種田更偉大。所以,開始勸說因教學常住姥姥家的母親,放棄教職,回歸家庭和他的科學種田事業。
而母親,繼續在猶豫不決中上著她的語文課。父親為了表決心,先是放棄了自己當兵前后累積七年的教職生涯。再搬出祖母當說客,開始了游稅母親的工作。最終,母親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回歸父親的村,放棄教職,開始了辛勞的一生。
母親老了,常以她的被動人生為教版,告訴我們,凡事要有主見。有些事,看似是別人左右了你的命運,其實質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貓群昵稱: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