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不下十遍,給人講了不下百遍的書,當我開始打字,內心是激動而忐忑的,激動是因為和眾多上進的讀者分享我與這本書的故事,而忐忑是我明白這本書的意義和亮點遠不是我短短上千字能寫盡的!
坦白說本書在排版格式插圖以及色彩上并無太大特色,只能說整體上讓人感覺還是舒服的,視覺享受就談不上了。既無名人作序,封面扉頁也沒有各類大家評語,取而代之的是作者語錄!起初我并不理解,然而當我讀完一兩章后我突然意識到,或許對于此書外在的華麗裝飾并無太大必要,因為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你的整個大腦和心靈是被作者的思路緊緊抓牢的,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直到讀完整本或者整章,猛然一抬頭:咦,怎么就過了午飯時間?我想這也許也正是作者的用意:忽略外在,關注思想內容本身!讀完內容再回過頭來看封面的作者語錄,你會發現恰恰是全書思想的高度概括,讓你頓覺犀利的同時又不得不嘆服,當然全書中金句絕不僅限于封面語錄,這里摘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三句:
你“自的不是習,是寂寞!”
當你超越他們一點點,扯腳鬼們會打擊你;當你超越他們很多,扯腳鬼們會崇拜你!
大學生中上進的極少,極其頹廢的也極少,大部分人都處在中間的庸人狀態:沒什么目標,也不怎么頹廢,每天該上課就去上課,沒課就在宿舍睡覺和上網等,有事就做,沒事就玩,得過且過。
這些觀點鮮明又有意思的句子構成了本書的一大亮點,而犀利則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至今不會忘記當年正立志考研和學英語的我看到目錄中的小標題“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以及“冒著考研的炮火愚蠢地前進”的心情,整個人都憤怒了,當然我的脾氣還比較好,如果是性格急躁的讀者,估計作者在現場就打起來了,然而當你帶著這種不爽的心讀下去,看完作者的分析,你的怒氣全消,然后羞愧一笑,繼而轉為對作者的無比敬佩之情:怎么會有人對我要考研學英語的各種合理不合理的心理分析的如此透徹?同時理解了作者頂著被罵憤青的壓力選擇犀利背后的良苦用心——讓人被罵的同時印象深刻痛定思痛,這是不痛不癢的文字無法做到的。罵得爽,是很多人讀完本書最大的感受,并且讀之前越頹廢,讀完就會被罵得越爽,據說和我一屆的有個從來不看書的游戲戰神,不小心讀到此書就沒停下來,爽得連晚飯也忘記了吃,之后也再沒玩過游戲!當然犀利的后果,一種是讓大部分人從一開始的偶有不爽到讀完后的拍手稱快,另一種是讓小部分人惱羞成怒直接拒絕接觸此書!
其實犀利又不失幽默的語言加隨時引爆的金句已足夠反復研究《墳》的理由,然后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接地氣!全書語言通俗易懂,細節刻畫生動畫面感十足,且絕大部分案例取自大學生生活本身,比如“躲在門縫后面看開班會的內向男生”,比如“老師愛上不上,學生愛聽不聽相互忽悠的上課場景”等,由此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和心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眾多讀者感慨“極有共鳴”的原因!本書的接地氣還體現在作者在剖析問題之后提出了很多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如何確定自己要不要考研,要不要學英語;怎樣正確得努力;怎么提高情商;怎樣避免墮落;平二代如何改變自己等。(我也實在無法理解為什么會有人把它當作成功學書籍或者心靈雞湯)當然就解法的深度和思想性而言,《墳》確實不如作者的第二本著作《異類》更能滿足讀者的需求,畢竟本書更重要的意義還是揭露大學及大學生的問題!
除了我前面講的幾個亮點之外,各種小亮點也使得本書妙趣橫生,比如形象而犀利(我不知道為什么本能想到這個詞)的比喻(如果你是一只老鷹,就不要和雞搶蟲子吃;拖上進者后退的裹腳布與扯腳鬼;毫無斗志和激情的蛆等),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在此一一多贅述,留待各位讀者自行挖掘.在此還想給各位讀者提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對本書斷章取義!不要把書中對于盲目考研學英語等的批判當成自己不學習的借口,或者因書中對于大學現象的論述看不起身邊迷茫頹廢的伙伴,因為本書的意義在于揭露大學問題,防止更多迷茫墮落現象的產生!
最后,為了更客觀的綜合評價本書,我特地翻閱了豆瓣上關于本書的書評,以及收集了不少大學生讀者的反饋。大部分讀者表示讀完本書有不同程度的共鳴,少數人表示不能接受作者過于隨意和犀利的語言風格,極少數表示太多人對本書的好評讓自己對于接觸本書比較反感,還有極個別人告訴我說不愿接觸本書因為不想認清大學現實(對于此類奇葩,我也是醉了)。有大一的學弟和我反映,書寫得很好,但是有些案例太過極端,比如他就從沒見過雙眼呆滯,面無表情的人,說實話大一讀到此類的描述,我也是不理解的,但是在創辦愛社的過程,我親身接觸這一類內向呆滯對人沒有感覺甚至從沒和女生說過話的大學生時,才意識自己當時是多么的孤陋寡聞,就如書中眼界與思維一章所寫,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邏輯里,你沒見過的很多事物,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大學期間,我曾用一百種方式和數百位大學生推薦過本書,不是因為它多么好,也不代表它完全沒有問題,僅僅是因為,從思想和實用的角度,它能引發更多迷茫頹廢者對于大學的思考,從而讓自己的大學多一點點可能。作為《墳》的忠實粉絲,對于各種負面評價,我覺得也非常正常,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如果你給一只吃草的羊喂一塊肉,它會很難受得吐出來,你既不能責怪羊不識貨,也不能說這肉不好吃。因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評價此書,我只想說:這是一本能讓人發生改變的書,如果你有即將上大學或者正在上大學的朋友或親人,不妨送他一本!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2000萬或者更多分之一的讀者,我將自己對于本書的感觸寫下來,與各位讀過的沒讀過的同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