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督、陪練的重要性
最近在100天鍛煉跑步中,已經堅持了52天,遇到下雨天氣就改為計步1W+。天氣預報說今天還有雨,心想那早上又可以多瞇半個小時了。室友也醒了,看了下好像沒下雨,問我跑步去不。這下可沒借口了。于是,穿戴上運動裝備,跑步。
雖然堅持了這么久了,但潛意識里還是沒有形成習慣,依然有著不想跳出舒適區的潛在行為。
幸運有群里小伙伴打卡制度的監督,有室友的陪跑。
二、習慣性的行為太可怕
臨出門的時候,看到室友又一次沒有順手帶垃圾,室友忘性很大,順手性也比較差,房子里的燈、水龍頭、排風扇之類的經常忘記關,為此,另一個室友抱怨了好幾次。幾個人合住,不比一個人,總要顧慮到集體的感受的。提醒她,她說是習慣了,以前都是她老公在后面收拾。但,姑娘,現在不是以前了,人總要向前看,固守著以前的習慣,如何尋求新的改變?室友雖然有點小懶,自理有點小差,但意識到問題了態度還是很好的。因為一心尋求新的突破,現在行動力也很不錯。
面對著有著好態度的室友,我有時都會有點想發火。想想自己有時的偏執行為,自己認為對的還偏執到底,態度也不會像她這么好。不懂的事情,還理直氣壯的說不會,然后安心做甩手掌柜。別人該是有多大的包容心,才忍著沒丟下我這個朋友。還有我的家人和親友們……自己的確是太任性了。
時常會糾結的小情緒,原來都是自己心態沒放好,更沒去深究原因和解決問題。習慣性的懶惰,讓人連思考的能力也弱化,這才是最可怕的。
同理,正向的、有助于成長的習慣,會帶來怎樣大的影響,各位可自行腦補。
三、成甲聽書之《刻意練習》
其實聽成甲說書的《刻意練習》有好幾遍了,第一次接觸到這個節目,第一次聽說這本書,觀點讓人眼前一亮,原來自己走入誤區了,原來之前以為的觀點有這么多條件要配合。聽完也就過了,后面在晨跑中陸陸續續也有聽過幾遍,跟第一次感觸差不多,聽這么多遍,旨在加深印象。(書到現在還沒開始看,汗)
今早跑步照常隨意選了一段音頻,成甲說書之《刻意練習》第N+1遍。突然心里就特有感覺。想明白了從不懂到天才的套路:爛開始→有目的練習(這個階段分為有效和無效練習,有效的練習才能進步,有效的練習要專注有目的有反饋修正并跳出舒適區)→刻意練習(建立心理表征,行為和結果之間高質量的反饋,時間和精力高投入)→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個是在刻意練習的基礎上才成立)。
現在我們仰慕高手、專家、天才,覺得離我們很遠,覺得差距太大,覺得高不可攀,都是我們沒找到攀登的路徑。
尋找一條通往的路徑,從腳下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踩下去,開始吧。行為和結果之間建立聯系,反饋并修正,專注,投入時間和精力。之前所止步的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