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場景一:接完孩子放學,在幼兒園旁邊的超市,看見了這樣一幕:一個大概三歲多的孩子拿著一個零食不放手,一個媽媽在旁邊責令孩子放下,孩子的手卻越抓越緊,孩子媽媽的責罵聲越來越大。
見孩子無動于衷,孩子的媽媽就轉身離去了,可孩子還是一動不動的停留在那里。孩子媽媽又掉過頭來,抓住孩子的手往外拖,孩子被拖出了超市,手里還緊緊的拽著那包零食。
媽媽被徹底激怒了,用書包在孩子身上抽打著,孩子還是抓著零食不放手。最后孩子媽媽在超市門口順手拿了個托把,打向了孩子。
看到這驚心動魄的場面,我的兩個孩子都被嚇壞了,我趕緊帶著孩子走開了。一個完全混亂的場面,一個完全失控的母親。
孩子只是想買個零食,母親只是想制止,卻偏偏演練成了一場戰爭,還動了武力。孩子被打了,母親發怒了。
場景二:在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時,又見到了一個失控的媽媽,孩子在快要上臺表演時,突然不肯穿表演服了,怎么勸說都無用,他母親一下子怒火重傷了,抬著腳踢向了孩子,孩子賴在地上無動于衷。
旁邊的家長都上去拉住了那個母親,孩子沒一會就平靜了下來,但還是不肯穿表演服,那個母親又沖了上去,對著孩子又是一頓拳打腳踢,好不容易又被其他的家長拉到了一邊。
那個孩子不停的哭泣和抽搐著,手和腳在地上不停的拍打著,仿佛在發泄著自己的不滿。旁邊的家長給孩子遞了個糖,孩子馬上停止了哭泣,高興的接過了糖。
場景三,在圖書館一角,一個大概七八歲的孩子,低著頭站著,一位媽媽在旁邊指責著。我仔細聽了下,孩子媽媽在問孩子看了什么書,孩子答不上來。
孩子的媽媽不停的用手指戳著孩子的頭,孩子的頭被戳得偏到了另一邊。那個母親還是覺得不解恨,又用手中的書本抽打著孩子,孩子一直低著頭默不作聲,那個母親一邊用書本抽打孩子,一邊辱罵著孩子。
02
看到的這幾個場景,真是很揪心,當然這些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好。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可見我們中國的文化對父母的寬容度有多大!
這三個場景,都是孩子的母親在發怒,在打罵孩子,而孩子都在默默承受,都在無聲和眼淚中忍受著。
孩子是多么的寬容呀,孩子是多么大度呀,他們那么小,卻要去原諒最親的人對他的傷害。大家都知道孩子有個特性,不記仇,即使你剛剛傷害過他,他也會同樣對你好,因為在孩子心里沒有仇恨的種子。
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一個母親,卻可以對善良的孩子下得如此的狠手。
面對孩子的善良,面對孩子的純真,我們本不應該給他們播下仇恨的種子。
看過那篇母親攜女兒跳樓的文章,所有人都被震驚了,當然震驚到的不是那個事件,而是那個女兒的那句,媽媽我自己跳。
一個母親拉著女兒跳樓,怕女兒不愿意跳,而緊緊攥著女兒。懂事的女兒卻說,她自己來!多么揪心的一句話呀!難道孩子不比我們成人有情有義嗎?
你辱罵一個孩子,你打一個孩子,你傷害一個孩子,他都原諒了你。當你要跳樓時孩子還陪著你!
哪一個成年人會有如此偉大?哪個成年人又能做到孩子這般大度?是的,你是在忍受他的淘氣,他的調皮,他的鬧騰。但是他何嘗不也在忍受你的打罵,你的傷害,你的壞脾氣?
他忍受你的程度,遠遠大于你忍受他的程度。而且你是個成年人,他只是個孩子。你為什么不能好好管理你自己的情緒?你為什么要跟一個孩子過不去呢?
當然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人才。但是對于這句話都是知其一,并不知其意。這句話也成了,那些慣用暴力教育的家長和老師的遮羞布。
什么是棍棒教育?不聽話時就打罵一頓?調皮搗蛋時,打罵一頓?不小心砸爛了東西時,打罵一頓?打人罵人時,打罵一頓?如果這樣,那一天要打罵多少頓天才黑?
那么,請問到底是孩子撞上了你那天心情不好,被你打罵一頓?還是孩子做了一件能讓你特別生氣的事情,被你打罵一頓?
也許大部分的家長都說不上來,孩子會在什么情況下會被打罵和責怪?基本上父母會籠統的說一句:不聽話的時候!
那么這句不聽話,真的就堂而皇之嗎?他為什么要聽你的話?是你的聲音好聽,還是你說的正是他想聽的?
如果他不聽話,請你找自己的原因。他不聽,不是他的問題,那是你說的話他不喜歡聽!
看過太多的校園和家庭虐童事件,除了個別幼師心理有問題,大部分都歸結在孩子不聽話這個詞上!
不聽話就用武力解決嗎?不聽話就用暴力解決嗎?不聽話就用懲罰解決嗎?
那么清楚的告訴你們,孩子不聽你的話,是你說話的方式有問題,不是他不聽話,而是你說的方式他不喜歡。
很多叛逆的孩子,會在遇到某個好老師后得以拯救,他不愿意聽你的,但并不代表他不愿意聽別人的。如果他不愿意聽你的,請記住,那只是因為你說話的方式他不接受。
請不要再拿棍棒底下出人才來說事了,棍棒教育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切不可使用。如果你濫用了棍棒教育,那么,當他犯了更嚴重的錯誤時,你用什么來教育他?
看到過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年時就已經過多濫用了棍棒教育,動不動就打一頓,打完了還理直氣壯說,不打會無法無天!
而往往童年在棍棒教育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后不是稱王稱霸,就是膽小怕事。稱王稱霸的孩子他也學會了打人。膽小的孩子生怕做錯事情惹怒別人。
到了孩子十多歲的時候,父母想改變孩子就只能好話說盡,苦口婆心了,就差沒下跪了。因為棍棒教育的極刑他都不怕了,你還有什么招可以治得了他?
這樣說來,是不是覺得我們不應該教育孩子?不是的,孩子一定要教,但是絕對不能語言暴力和棍棒教育,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
什么是心平氣和?首先你自己要做到讓自己心平氣和,讓孩子心平氣和,如果有一方做不到心平氣和,教育都是無效的。我們都知道,人發怒時是聽不見別人的勸告,那么孩子也一樣。
如果不能心平氣和,所有的教育都變成了火上澆油,就會演練成一場戰役,結果是兩敗俱傷。請記住你的目的,你只是想幫孩子改正錯誤,并不是要發泄你的不滿情緒。
那么這個時候要講方法,要講究策略,先平靜自己,再平靜對方,再進行交流。如果交流不了,那么你要溫柔而堅定,可以讓孩子發泄他的不滿,你只需要冷靜的堅持你自己。
如果要懲罰孩子,那也是在你和他都沒有帶任何情緒的情況下,先告訴孩子他為什么會受懲罰,然后再問他是否清楚自己受懲罰的原因?
其實,所謂的懲罰,只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目的達到了就行,方式是可以輕松的。記住,懲罰不是目的,只是工具,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強壓式教育出了太多問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得越厲害,反抗就越厲害。這個道理同樣適應于家庭和學校。就像受歡迎的老師講課總是能吸引學生,不受歡迎的老師強壓著學生聽,學生也聽不進去。
當然上面我所講都是母親失控的案例,有時候我也在想,為什么帶孩子這么重要的責任落在女人頭上?這個社會賦予女人的責任確實太多,簡直不堪重負。
壓力越大,我們越需要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因為你如果管理不了你自己的情緒,你怎么來管理孩子?事情再多,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是首當其沖。
作為一個媽媽,第一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果你要教育孩子,請你先平靜自己,一定要在確保自己沒有帶任何情緒的情況下進行。
第二,耐心傾聽,盡管一個媽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你一定要有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你一定要傾聽他的需求,他的不滿,他的悲傷,千萬不要忽略他的感受。
第三,身教重于言傳,如果你總是告訴他應該怎么做,還不如你跟他一起做,因為你自己都做不到事情,你怎么能要求他一個孩子做到?
每個媽媽都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你的溫柔,你的善良,你的耐心,你的平和,你的堅定,你的愛,來感化你的孩子。遠離暴力,遠離打罵,遠離嫌棄。
孩子孤零零的來到這個世上,是投靠你而來的,如果連你都嫌棄他,他該有多么孤單?請善待你的孩子,因為下輩子不會再見,這輩子請好好愛他!
因為在虐童行為中更嚴重的是:媽媽虐童行為!因為媽媽不僅虐了孩子的人,還虐了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