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貝雪兒
? ? ? ? ? 生活到底是什么,我想大概沒有人刻意去思考這個話題,因為假大空。就算思考了也沒有完全的結論,然而就是這樣大的命題卻在我的腦海里徘徊了三個月有余。也許是因為在恢復眼睛的這段時間里,遠離了速食電子產品,遠離了紛繁的網絡,整個人的世界變得簡單透明多了,留給自己思考的空間也就寬闊了。從新一線城市生活到古樸鄉鎮生活,發現每種生活都有自己的主旋律和副歌。用學術研究環境標準的術語來講就是信噪比越高,環境越好,對于學術研究的氛圍越有利。說到這里有些人迷惑了,生活和信噪比有什么關系,確實沒什么必然聯系,可我思考到它和我生活的環境卻息息相關。我生活的環境就是信噪比很高卻對于圈子里的人講半點作用都沒有。然而我一直在想既然如此優勢環境怎么樣才能使用的更好,讓它發揮作用作生活的調節器。
? ? ? ? 自從和木木交流得知這個新名詞后,我才發現,原來平靜小鎮還帶有這么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駐扎”在小鎮后一直特別擔心自己就此沉淪,活在與世隔絕世外桃源一樣的桃花谷里,最后死于一潭死水。
告誡自己,時刻警醒,必須保持思維活躍,心境開闊。每天下午必須堅持鍛煉健走,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可以清晰回顧一天工作中的得與失,思考如何將明天的工作干的更順利,思考明天該用什么節奏上班,思考該如何處理一些復雜的東西;健走完畢后晚上用瑜伽來調節8小時上班后僵硬的身體;洗漱完畢后一邊泡腳一邊面膜一邊聽書,最后按點睡覺……啊~如此健康無可挑剔的規律生活,堪稱健康生活的典范。
? ? ? ? 過了很久,也可能是突然之間發現,這種規律生活不是死水卻比死水更讓人迷惑。這種規律生活的背后存在著很大的空洞,這個空洞正是致命的,那就是自己一直以來活在“精神世界”里。所謂的鍛煉,瑜伽,讀書,聽書,練琴,寫詩,寫文章……這些愛好和興趣確實幫自己渡過了一段孤獨落寞甚至悲傷的時光,靠著精神食糧支撐過來,然后就以為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生活模式,突然有一天領悟到可怕的事實――你一直活在精神世界里,你的生活模式架空于現實,脫離實際很久了…啊~真的是多么痛的領悟……
? ? ? ? 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于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所以有時一個弱點太弱,另有再多優點也是徒然。作為女生,生活在小縣城的女生,有些實質的東西必須要接受――最后最終的歸宿是現實生活。縱然才華和外貌可以讓你生活的順風順水,可是當兩樣都不占絕對優勢,還有一項弱勢拖著后腿時,你會有類似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尷尬處境。這也許就是我一直再找尋的特定問題的答案……還好,不晚,還好,有救。
? ? ?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覺醒的,我猜應該是和玲姐姐的接觸,她比我年長幾歲,成家立業,工作穩定,家庭美滿,是個事業愛情家庭三豐收的幸福女人。無意間有幾次陪她一塊去學校接小朋友,看到那麼多孩子放學,一群天真可愛的小臉蛋,蹦蹦跳跳蹦噠到爸爸媽媽身邊,爸爸媽媽一邊接過書包一邊用溫暖的大手摸著孩子的腦袋,問今天作業寫完了麼,今天學到了什么新課文,今天在學校吃飽飯了沒,中午喝水了沒……孩子會開心的告訴爸爸媽媽,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可認真做了,今天中午是米飯菜和湯,今天回來老師讓做手抄報,你得幫我……聽著聽著心里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欣喜若狂,從來沒有的溫暖而舒服的感覺,簡單平淡的親子溝通,讓我發現了生活的小美好,這就是生活啊,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然后路過學校,穿過人群,爬上桃花谷,路上心里有幻想以后自己的生活,嘴角露出了微笑,背起雙手,聽著音樂繼續微笑向前……有幾次和學校里的一個老師,應該稱之為阿姨坐車一塊回家,她每次都帶特別多的東西,有別人送的菜,自己做的酸菜,從熟人處挖的花苗樹苗,幫別人稍的魚,一開始覺得她有點搞笑,縣城什么東西買不到,非得大包小包的,有點把石頭給山里背的感覺,我有問她,阿姨你可真細心,東西都自己帶回家了。阿姨說,東西仍掉可惜了,麻煩就是麻煩點,拿回去還可以再用的……這也是一種生活,不怕麻煩的生活,崇尚節儉的生活……平凡而真實的生活……
? ? ? ? 從身邊不同人群感受到他們平平淡淡卻趣味叢生的生活,回歸到自身的生活,當我意識到問題時,思考了有段時間,到底自己該怎么樣才能把生活過成真正的生活,不僅僅只是精神層面需求,更重要的是現實生活。后來的答案很明確,我找到了一條特別生活化的路,那就是做飯。說起做飯,還是7年前,7年前的自己,會活面,會搟面,會做簡單的飯,后來由于時間和學業原因沒能再繼續。重新拾起廚藝,依然是從零開始。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準時出現在廚房里,像個跟屁蟲一樣,跟在小惠姐姐的后面,做她的廚房小幫手,幫她做點簡單的準備階段工作,看她如何做菜,一邊看,一邊問,再拿出手機記錄著做飯要點,這個菜火要先大再小,這個菜得先放進熱水中燙下,這個菜不用調老抽……很感謝小惠姐姐不覺得我煩,有問必答,真心教我。真的特別幸運,也許這就是我發現生活的機遇和巧合后最好的安排,就是喜悅出于巧合的幸福。
? ? ? ?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來的勇氣,堅定了學廚的決心,周內學習,周末回家實操。早起鍛煉一圈后去超市買菜,爸爸媽媽會在出門前再三叮囑,買菜不是買最貴的,要挑最合適價格合適菜,我笑了,在于這點上,作為一個經濟人最明白性價比。拿著家里一把的硬幣,全是一毛一毛的硬幣,以前沒有覺得一毛硬幣竟如此有作用,然后一路沿街走下去,從第一家農家菜攤問價格問到最后一家。
走進超市,看到一群大媽在菜攤挑挑摘摘,也會跟著挑挑摘摘,和不認識的阿姨討論著春筍怎么做好吃,大蒜是獨頭蒜好還是濕蒜好,幫老奶奶從貨架上拿味極鮮,幫她看活動價格和原價對比,給她解答讓她放心拿著確實是搞活動后得價格。以前對于買菜挑菜不屑一顧,當真正的接觸時才知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是千古真理,看似簡單配料和食材不同的買法相差甚遠,我很欣慰,對于柴米油鹽的感悟真的是深刻而及時,讓我體會到花錢容易,賺錢不易,以后的每一毛錢都該有它自己的作用。
? ? ? 帶著滿意的食材滿載而歸,回來后休息一陣,聽著音樂,閉目養神讓眼睛休息。當開始下廚之前會捋清步驟,也會拿著手機一邊百度一邊叨咕,在做飯時我的原則是,一個人的廚房,不允許第二個人出現。就這樣,一邊看菜譜一邊實操,買菜――淘菜――配菜――做菜――調色――成品,這個過程我不愿說它有多難,會有摔掉媽媽最喜歡的漂亮碟子,削菜有劃傷手心,切菜有斷掉指甲,滾燙的油將手背燙出紅片,我想每個會做菜的人在出師之前沒有這些痕跡那學費絕對是沒交夠的。所以對于學習這件事,不是用難易形容,其中每一步都是用心學習,用心感悟,用生活的痕跡體會生活,學會生活。
? ? ? ? 當看到自己親手做成一頓飯時,即使是簡單的家常菜,尤其看到爸爸媽媽那種不再否定的眼神時,我知道,這條生活化的路我選對了。一直在努力,努力的想獲得父母的肯定,從小到大,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正面夸獎過我,即使我從進校的第1048名到高考離校的第98名,從一個定局二本生努力到最后的一本,大學四年,會計從業,銀行從業,證券從業,四級,六級,C1駕照,畢業后從企業裸辭到考上社區過渡再到體制內上岸,這些一切我覺得是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走來取得的成果他們沒有一句肯定。有時候會特別難過,難過到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差勁,連自己的父母從來都沒有一句贊揚,不管你再努力,他們始終看到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即使我已經成為其他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沒能成為自己父母眼中的那個優秀的孩子。后來啊,經過了很多才明白,他們在乎的不是我有多優秀,他們不在乎我爬的有多高,他們希望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踏踏實實的日子,還有一顆時刻愛我的心。將自己生活化后才明白了很多很多……不是要追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是要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就好,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都要腳踏實地,用最真實的狀態去生活……一個人的成熟在思想里,一個人的天真在眼神里。我相信我就是那個擁有思想,眼神清澈的姑娘……然后平平淡淡的生活,活出平平靜靜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