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在想,科技對人的作用真的都是好的嗎?手工時代過去了,人們越來越追求速度和效果。而電器越多,人的腦袋和手就變得越來越不靈敏,會遲鈍,不敏感。因為科技,人也失去和自然及各種無形力量感應及相會的能力,效率使人產生自己無所不能的錯覺,覺得什么都可以自我滿足。這樣同時也就失去敬畏之心。——《得未曾有.渡過輪回夢海》
先說個趣談吧。嗯,反正我覺得是有趣的。
前些天母親病了,跟她一直僵化的關系因著這場病完全化解了。昨日她終于下了樓,說起家鄉那里最近出了個厲害的人。話說這人才二十二歲(反正特別年輕),自己的小生意做得挺不錯,但是因為被藥王菩薩看中,收做了弟子,從此開始了給人開藥方看病算命的事情。
我聽得稀奇,湊過去了一點。母親看父親沒太有興趣的樣子決定爆料,說那誰誰家的兒子失蹤了七年,找此人算,得知其子于去年4月23日被人陷害死亡,還說當時兒子附身于此人身上,下跪痛苦向老父親道歉,罵自己混賬,后悔從前沒聽父親的教導。
父親聽得微笑,說了句那有說死亡地點嗎?母親沒回答。我則是無所謂真假的,要真得說,則是寧愿信其有的。
科學越發達,人們就越不迷信。從前覺得這是好事,如今再看,卻覺得人有時候迷信一點未必不好。
信世間有神靈的人心里多少是有敬畏的。如果他們要做一件壞事,抬頭看看頭頂,想到天上有神靈看著,死后生死簿上記下一筆,也許來世就得多承受幾分悲慘。最后,或許就不會做了。
科學的發展確實讓很多從前無法解釋清楚的事情得以解釋清楚,可同時也讓人變得更自私冷漠,因為這世間若沒有了神靈,人們也就不肯積功德,做善事,為下世和子孫后人積福。
同樣,科技的發展雖然讓生活愈加便利,但同時也使人變得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再肯靜下心來沉著做事,甚至有些人為貪求一時的榮譽,明知是錯仍要前行。
比如網文圈抄襲越來越嚴重的現象。原作者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字,抄襲者復制粘貼就完事,勤快點的改改人物名字,變換一下順序;再勤快點的多抄幾本書,換掉皮肉,但骨架還是那是原來的那副。
最嚴重的是網絡上的鍵盤俠和噴子。網絡給了他們自由發言的權利,然而他們并不好好使用,看什么都不順眼,再美好的東西都要找出點瑕疵來憋足勁兒地罵,別人要是反駁了他們更來勁。
下午看《朗讀者》,前面一堆人刷老舍的“舍”該讀第三聲還是第四聲,如果是真的懷著考究的心態當然可取,然而明顯不是,看的我關了彈幕,結果到張梓琳部分一開彈幕看見一句“裙底有光”,那一刻想起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
許淵沖老先生出來的時候我的心簡直是提著的,生怕他們再說什么攻擊性的話,還好并沒有。只是這種僥幸心理很快被打破。當許淵沖先生的學生們朗讀的時候他們卻又噴起發音來了,好似他們才是權威似的。
科技產品的發明創造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讓我們一個個變成不辨是非,沒有半點寬容心的人的。仔細想想,電子產品讓我們忽略了線下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讓我們拋棄了手寫,甚至有些人拋棄了思考,遇到不會的問題直接找度娘,有些人更是當起了伸手黨,你不給他他還要生你氣,好像你天生欠他似的。
這也是我為何堅持每天看點書的原因,閱讀雖然不能給我帶來財富,滿足我物質上的需求,甚至不能讓我成為一個理性的人,但時間長了,至少不會那么浮躁和憤懣,會逐漸地沉下去,會寬容平和地對待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