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將“產品經理”形象描述成“保姆”。但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這個詞越來越不貼切。雖然保姆事無具盡,但只保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出問題??刹槐WC孩子長大成人后是否優(yōu)秀?因此,產品經理只當“保姆”是不夠的。
產品經理要像中國的親爹親媽父母一樣,需要竭盡全力成全孩子。
那么產品經理成全一款產品,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呢?
第一、不要怕沒面子
以前我很在乎其身邊人對我的看法,怕同時覺得我做產品不專業(yè)。因此有問題也不敢問,只是自己吭哧吭哧蒙頭做,但是這樣做效率肯定很低,而且自己做的還不一定對。這樣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團隊的時間。而現(xiàn)在不懂,我都會主動去咨詢,而不是膽怯。為什么要學會去請教?第一、我們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二、專業(yè)的人對這個問題肯定已有深入的研究,從他們那里獲取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入。
所以,做一款產品,當你對行業(yè)知識不明白,業(yè)務不明白的時候,虛心去請教。即使別人覺得你不專業(yè)又如何?只要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優(yōu)秀了,用戶喜歡了,就賺到了。
第二、不要怕麻煩
要把一款產品做好,相關的人會涉及很多,而產品經理是產品的靈魂。而要這么多資源匯集起來,產品經理應該“不要怕麻煩”。
上周我接到公司要做數據中心的任務時,一頭霧水。領導也只是大而全的描述了一下,但對于我來說幫助不是非常大。因此我發(fā)動我自己做產品的朋友,專門花了下午,坐在咖啡廳,一個一個去咨詢他們。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打電話問,有發(fā)微信請教;一輪咨詢下來,喝了兩大杯水。我的問題最終也解決了,最后如期的完成了數據中心的項目。
我覺得做產品經理只有不怕麻煩,才會對你的孩子有不斷正向的促進。
三、不要怕付出
做產品經理不僅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必要時也應該花費一定的金錢。
上次做數據中心的時候,項目的時間節(jié)點已經定在那里,但我覺得我不能只是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我的方案自己就推翻了2-3次,推到一次又來一次。在不明白行業(yè)知識的時候,我也會專門在在行上花費幾百款,讓專家來給我講解。我一直以為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的投資。
四、善于利用資源
很多時候,我們都避于人情,避于麻煩,而很少去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就像上一次工作上的問題,我就利用好了身邊的資源。以前我也以為厲害的人,會不會給他們帶去麻煩,其實他們比我們更優(yōu)秀,更樂于分享。
五、有始有終,用結果對比開始,迭代自己。
我堅持健身1年3個月,我也堅持寫作超過1個月,我也堅持早起超過1年多。有中途放棄的,有還在堅持的。但即使寫作只是堅持了1個月,也有很大的收獲。我用一個月后寫的文字與最開始的文字來對比,我才知道,雖然只是寫了一個月,沒給我?guī)碡敻?,也沒給我人生帶來很大的變化。但我卻不再抗拒寫作,反而喜歡上了寫作;我再在羞于表達;而是變得喜歡表達。用結果對比開始,我發(fā)現(xiàn)我改變了,我成長了。
這樣的思維也時產品迭代思維,因此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終,用結果來對比開始,從對比中來迭代自己。
去年做產品的心態(tài),一般只想到把產品做出來就已經很滿足了,至于產品的成敗也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后來我慢慢失去了斗志,把夢想只當作上班,上班只當作完成任務。
或許人的成長,先是思維的變化。今年我認為做產品,就是要親爹親媽一樣,竭盡全力成全你的孩子。或許更加通俗的講,就是要有“外包的心態(tài)”來完成你的產品。
講一個場景或許你就很明白了。
例如:你的領導叫你買一張今天去北京的火車票。
保姆和員工的心態(tài):領導,今天去北京的火車票已經賣完了。有時間我再看看有么有搶票的軟件能不能搶到票。
外包的心態(tài):"領導,我剛才查了一下,今天去北京的火車票已經賣完了。但是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下方式進行選擇。
“去北京的機票還有在售,相比火車時間會提前2個小時,但是價錢會貴一半。同時那邊的機場附近的酒店我也問了還有房間,去的話隨時都可以住下休息。”
“去北京的話,我問了我朋友,可以包車過去,價格會貴個兩百塊錢,同時時間上也會延長1個小時,不過你放心,我讓我朋友在北京做好接待。領導,您英明,您看選擇哪種?”
其實從這個場景,我們就知道,員工和保姆的心態(tài),就是只是負責沒有問題,但是外包的心態(tài),是要想盡一切辦法促進這件事,把這單生意做好。
因此,我認為,產品經理只作“保姆”是不夠的,而是以“親爹親媽”或“外包心態(tài)”,成全你的孩子,成全你的顧客。
and
我是余小智 。產品經理、創(chuàng)業(yè)者,
被簡書稱為“90后最會寫故事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