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一次坐公交的時候,我聽到了兩個中年婦女的聊天,因為聊天的人講的是方言,而我又是個來此地生活不久的人,只能聽得懂大概,所以對話有一點虛構的部分:
? ? “我跟你講啊,王書記的丫頭現在不得了,二十九了還沒嫁人呢。”
? ? “不會吧,我好幾年沒有見到王書記了,他的丫頭我都差不多忘了。好像考上大學的時候請客,我們見了她一次。人還蠻精明的,長得也好看。”
? ? “是啊,讀了大學,學英語的,現在搞外貿,一年掙幾十萬。去年還一個人在溫泉買了一套房子。聽說屋里裝修的花花綠綠,像公主住的位置。”
? ? “買了房子!這么有本事啊,我的兒子在上海好幾年了,只能租房子住,哎!”
? ? “你先不嘆氣哦。你說一個女孩子這么有本事干什么,哪個娶得了她?本來家庭條件就好,現在又會賺錢,他女兒的眼光不是要高到天上去。”
? ? “我看到電視劇里面也有這樣的女孩子,好像有個么樣的稱號,我一時想不起來了,哎,個鬼記性。”
? ? “叫剩女呢!王書記的女兒如果是剩女,那也是有本事的剩女。”
? ? 。。。。。。
二,剩女剩男成了國民話題,當下的婚姻問題也就成了社會性的問題。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年輕人結婚晚一點是很正常。讀完大學時,大家都是二十二或二十三歲了,稍微一蹉跎就進入晚婚晚育階段了。大家對男人結婚的早晚似乎不太在意,因為男人如果要有事業,年紀往往超過三十歲了,三十歲的男人正是吃香的時候呢。而三十歲這道坎幾乎成了女性的生死線,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三十歲后懷孕就成了高齡初產婦,孕期有很大的風險。從生育角度來說,剩女的存在的確是不妥當的。可是人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人,也是社會化的人,什么樣的社會必然有相應的行為方式。剩女問題從社會角度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三,我國解放婦女的事業做得還是很好的,至少我們看到,在許多方面我們提供了男女平等的待遇,盡管有些地區重男輕女的頑固思想還在作祟,但畢竟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事情了,在此不作討論。既然男女平等了,那么這就意味著更多的女性可以進入職場,可以與男性競爭。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下,女性的自主意思提高了,經濟能力也提高了。
四,家庭的存在是為了什么呢?無非是把人聚在一起,大家分工協作,爭取讓彼此的生活過的比孤軍奮戰好些。而如今孤軍奮戰就足以養活自己,家庭的吸引力自然降低了。當女性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不向往家庭生活,更不想承擔家庭責任,那么就有剩下的可能了。這是一種主動被剩下的途徑,這樣的剩女們經濟條件好,一個人的生活無比滋潤。
五,而更多的剩女是在婚戀市場上,因為主動因素與被動因素相互結合才被剩下的。當男女在有機會頻繁接觸的學生時代沒有獲得情侶,在職場上就更加沒有機會了。因為員工流動性很強,男女如果在職場邂逅,還不等彼此有多么了解,就到了分別的時候了。更不用說有些公司就像大學的某些專業一樣,是女兒國或和尚廟,而且有的公司還一條不明說的規定“不許有辦公室戀情”。既然讓人不用感到太過尷尬的戀愛場所和機會不能幫助自己,就只好求助于相親了。
六,在相親這方面,女孩見了太多的對象,自己的要求也就漸漸抬高了,大量單身男青年也就直接被排除掉了。所謂優質男又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那種相親之后結婚的女孩,也有很多遇人不淑的例子,如此一來女孩們的防范意識也就變強了。以至于到了最后,由于父母的過度張羅,對相親也就麻木了。
七,另外還有一個思想上的矛盾無法解決,女孩子們一方面大喊男女平等,一方面又要男人有本事,掙大錢。如果真的執行平等的原則,不把相親對象分成三六九等,如果覺得婚姻生活是靠兩個人共同經營才會幸福美滿,那么步入婚姻殿堂是很容易的。可同時又對男方提出太高的要求。在這兩種思想的結合之下,哪有不被剩下的道理。
八,我們或許可以從問題的反面來看一看,人一定要結婚嗎,一定要組織家庭嗎?家庭不是從天而降的鐵律,它是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發明的一種社會制度。這種制度將從前孤軍奮戰的人組織起來,大家各自分工,互利互惠,而為了維持這種結構,又出現了私有制,出現了許多倫理道德。如果孤軍奮戰能夠活下去,能在力量上獲得解放,人完全可以過一種彼此孤立的生活。可是還有一件事必然要把人聚在一起,那就是繁殖后代。如今的人,因為分工,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可以憑一己之力謀得生存,從生存方面來說,是可以拒絕家庭的。但是人類的繁殖功能還沒有被機器取代,哪天不用人類參與繁殖,也不用養育后代了,家庭也就解體了。生存是個人的,繁殖是群體的,這種獨身大潮的出現,說明個體與群體的矛盾開始出現了。
九,如果剩女問題解決了,剩男問題也就解決了。可是目前看來十分困難,幾千萬的獨身人士估計還要繼續獨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