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速食社交
作者/離離原上草的梨
1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位剛剛添加的微信好友上來第一句不是打招呼,也不是問好。而是一句機械性的備注信息,比如“XXX-北京”,“XX公司-XXX”。
然后你就要出于禮貌地把自己的姓名地區職業,發過去讓對方加這個備注。接著過了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這個家伙還是不會主動給你發消息,只有什么朋友圈投票,關注XX微信號,還有過節要紅包的時候才會想起 你。
最可恨的是,你會時常收到一條“清理朋友圈,原來你才是我的真朋友,勿刪,此條可不用回復。”
我真的受夠了這種速食社交。
2
什么時候人們都變得這么著急,急著加新朋友,急著備注,連寒暄的時間都沒有。就像麥當勞的得來速餐廳一樣,有人習慣這種快捷的飲食,但是有人對這樣的快捷嗤之以鼻。
速食社交很不走心。為了社交而去社交,像速食一樣,為了填飽肚子而去吃東西,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營養價值,更別提通過飲食改善自己的身體情況了。
交朋友和吃飯一樣重要,吃到壞的變質的食物,人會上吐下瀉。結識到壞的“變質的”朋友,會比上吐下瀉更讓人難受惡心。
如果你是速食社交,來者不拒,且自控能力稍差。那么你很容易身處在一個充滿虛偽和雜亂的關系網中。你時常被邀請參加一些看似精彩實際枯燥的聚會上,喝到酩酊大醉,認識新的酒肉朋友,完成更多的速食社交。
其實這樣長期往復下去的結果,在無形中既消耗身體的健康程度,又把精神摧殘的一蹶不振。
3
我認為交朋友應該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用心走腦子的那種尊重。最起碼記住彼此的微信名稱和頭像,這樣對號入座的事情我想沒那么困難吧。
往往喜歡速食社交,急于添加備注的人,才最不記得你是誰。他們多是一時興起或匆匆忙忙加了你,通過所謂的“免費XX”,“朋友互推”等一系列拓寬社交的手段,來充實自己的朋友圈,實際上你不用心對別人,你經營的這張關系網就會變得很脆弱。
有人說備注才是給對方尊重,我承認這一點。但我想更大的尊重應該是把對方放在心里,哪怕占用自己的一點點精力和時間。而不是速食社交。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著名的“150定律”,即人類的認知能力所允許個體擁有的真朋友(一年至少聯系一次)最多是150人。
大腦里除去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還有一部分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連這一百多人姓什么叫什么都記不住的話,那么你很難維持那么多朋友。就算你備注,這些速食社交來的友情也一樣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逝。
4
速食社交給了我們更多的朋友,但并沒有給我們友情;讓我們得到了彼此的聯系方式,但竟然不會認真地說一兩句話;拓寬了我們的社交圈子,但可能讓我們忽視了真正的朋友。
花時間和精力去交朋友比速食社交更能帶來幸福感,聯系人的質量比數量重要,交流和溝通也是必不可少。如果你疲于應付社交,你可以降低交朋友的頻率,而不是草草應付。你和朋友的關系取決于你的態度。
千萬不要讓速食社交把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