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HO University,作為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一個試驗項目,開始于2005年,由兩位老師和6名學生組成。在過去10年的時間里,ZOHO大學共培養了400多名學生。幾乎所有學生畢業后進入ZOHO工作,僅有4名學生畢業后去了其它公司。打破傳統規則
雖然ZOHO創始人及CEO,Sridhar Vembu畢業于印度最頂尖,也被認為是世界最難考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IIT),并獲得世界名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但他發現員工的學歷與實際的工作能力沒有必然的關系。在一次公司內部調查,問“你覺得大學教育有用嗎?”,超過60%的員工表示大學簡直是一個虛度光陰的地方。于是,Sridhar決定嘗試一種有效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ZOHO大學由此而誕生。
ZOHO大學項目
ZOHO每年會從金奈周邊和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南部的一個邦,首府:金奈,ZOHO研發中心所在地)其它小鎮的公立高中,招收一些由于家庭貧困輟學或放棄攻讀大學的學生,通過基本的技能和邏輯測試后,錄取進入ZOHO大學。在18個月的培訓期內,主要教授英語、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三門課程,并在ZOHO公司內部實習。除了免費的食宿外,每個月還為每名學生提供8000盧比(相當于800元人民幣)的金錢補貼。畢業后,學生可以選擇留在ZOHO工作或自由擇業。
Sridhar表示:“不管員工是畢業于知名大學還是ZOHO大學,都同等對待,我們只看重工作表現。ZOHO大學的畢業生有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甚至產品經理。”
學員成長
以Zoho Creator(PaaS開發平臺,用于開發個性化管理系統)產品經理Saran Babu,26歲,曾是ZOHO大學第一批學員,現在管理著60位工程師的團隊。雖然他當初學的是C++,但現在教團隊成員如何使用Java編寫軟件。
Babu已經在ZOHO工作了10年,他回憶道:“那時我就讀于金奈公立中學,夢想做一名電子工程師,但由于家庭條件,我打算畢業后找份臨工。物理是我最喜歡的科目,我并不擅長計算機,因為當時學校里一臺電腦都沒有。12年級(高三)的時候,ZOHO公司的人來到學校,告訴我們進行一個測試。我參加了考試并且考的不錯,成為了6名學生中的一員。”
創新與價值
Rebecca Khanna,ZOHO大學一位講師說:“在成立之初,說服老師和家長非常困難,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現在要容易的多。”
在位于ZOHO園區的一間教室里,17歲的Kiruba Jayashree正在學習Java、HTML和Python,是目前ZOHO大學正在培養的100名學員之一。她的父親是農民,母親是家庭主婦。在去年進入ZOHO大學之前,她根本沒有碰過電腦。
ZOHO大學校長Rajendran表示:“我非常高興一直在陪伴ZOHO大學和學員的成長,從他們的身上,即使沒有良好的學歷或家庭背景,只要保持不斷學習,一定能得到收獲。現在ZOHO 15%的研發工程師都來自這個ZOHO大學項目,不僅幫助了ZOHO成長,也讓我們生活的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