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做有挑戰的、能讓自己更進一步的事情。而創業就是這樣的事情。----俞敏洪
洪哥的著作《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給予我一定的啟示,尤其是對于和我一樣,想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人,值得反復去讀、去思考。
現在的中國正處在一個非常寬容的時代,一個愿意接受新思想、新創新、新生活方式的時代。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有幸生在一個美好的年代,就不要錯過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獨特的機遇。
現在的創業環境已經好十年前太多,一個有創意、創想并能抓住真正需求可以服務社會的項目,想獲得投資者認可并為之投資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書中有些建議,我整理了以下幾點:
1、創業之前,先審視自己
首先,審視自己是否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1)目標能力:我們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為了做好、做大一件事情,并且前提是在進行自我評估后,發現這有可能實現,這時我們才能開始創業。而不是頭腦一熱,覺得想做點什么,或是看著別人創業自己也湊個熱鬧,自己要做什么都拎不清,怎么可能會成功。
2)專業能力:對自己創業的領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是這領域的專家,才能掌控住大局,不會被奪走競爭力。
3)營銷能力:營銷能力是你發展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
4)轉化能力:把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或是把你個人的專業知識轉化為社會能力、管理能力。
5)社交能力:做事業就是要和人打交道,沒有社交能力,很難打開市場。
6)用人能力:僅僅一個人做事情不能叫創業,成就個人英雄主義還可以,成就事業,就得知人善用。
7)把控能力:事物發展到什么階段該做什么事,平衡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8)革新能力:順應時代發展,摒棄舊的、落后的觀念,積極獲取新思想、新技術
如果想要創業,個人覺得至少要具備以上1、2、5條的能力進行起步,其余的可以邊做邊修煉,不管是個人成長或是創業都是不斷學習、改進的過程。
2、創業項目能否成功的基本判斷
1)發展潛力:是否由創新意識推動,是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不管同一領域內的競爭是否激烈,是否能夠創造價值。
2)靠譜:清晰的發展思路,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聚焦點,項目符合大趨勢等。
3)創業者本身: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對項目、對國家、對時代都有堅定的信心。
如果項目本身都不靠譜、沒有市場、沒有真正的需求者,創意多半也會夭折在創業初期,同時創業者本身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與身體素質,創業是個艱苦活,沒有強健的身心很難堅持下去。
3、跳過創業的“坑”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和高成功率的事,期間要蹚過無數險灘與暗坑。
1)控制成本:不管現在有多少錢,一定要想辦法節約,不能鋪張浪費,尤其在商業模式沒有確定,收支不能平衡的情況下,以免后繼無力。
2)警惕虛假商業模式:要有收入,以至達到收支平衡;找到現在做的事在未來的商業模式。
3)對的合伙人很重要:我曾吃過合伙人只顧自己的利益的虧,導致最后的散伙。
4)夢想與現實:美好的愿景是要有的,但是要回歸到現實,能落地、接地氣兒。
對正處于創業熱潮迷茫的人,這些建議值得逐條去思考,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在思考自己有了創業的可能性有大部分把握的情況下,就大膽去做吧,從最小可用品(特性最少、先期投入最少)做起,一但開始就不要給自己找退路。
和好友聚在一起時,談到我們各自的創業經歷,朋友說參與創業雖然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并不后悔。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很多,在最艱苦的情況下堅持做下去,期間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這種經歷最難能可貴,也最是鍛煉人。后來由于合伙人之間的矛盾實在無法調和,最終走向解體,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創業有風險,入門請謹慎,但如果準備條件基本達成,就快去做吧,也不要怕失敗,快速失敗也是快速成長的過程,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他的第五個公司 ,之前的四個公司全部失敗。越挫越勇的好品質在成功的創業者身上是必備的。所以趁著這個好時代,去做該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