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必大家周圍都存在這樣一些人:
有人屢次追求異性卻次次失敗,最后累覺不愛;
有人次次努力備戰英語四六級卻總是不過線,最后就放棄努力了;
有人給微信公號投稿卻被拒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就放棄治療,破罐子破摔。
這些屢屢遭受挫折,最終放棄自己的人,就像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遭受電擊的狗一樣,患上了習得性無助,即使有能力跳出遭受電擊的籠子,也不愿再嘗試了。
01 什么是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過一個實驗。實驗把狗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首先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不能逃脫的籠子,然后對狗施加有痛感但是不致死的電擊。狗無論怎么努力,也不能逃脫電擊。
這樣電擊幾次之后,把狗放進另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區域通電,另一個區域不通電,中間用一個不高的隔板攔住,狗可以輕松跳過這個隔板。
把狗放進通電區域,施加電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實驗狗竟然沒有跳到另一個安全區域,反而趴在通電區域,安然接受外部的電擊。
此時把對照組的狗——此前沒有接受過不可逃脫的電擊——放進通電區域接受電擊。此時,對照狗很容易就跳過隔板,來到安全區域。
因為實驗狗曾經在一個逃脫不了的裝置里接受電擊,所以它獲得了一種怎么努力都逃脫不了的信念。即使后來可以輕而易舉地逃離危險的處境,它們也不再嘗試了。
實驗狗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習得性無助。也就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經驗之后,感到絕望無力并且放棄努力的現象。
02 如何避免習得性無助
避免習得性無助包括兩方面,一是避免造成別人習得性無助,二是避免自己陷入習得性無助。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磨難,經歷大起大落落落落落,一次次努力得不到進步或者回報,一次次請求都被無情地拒絕。
此時,人很容易陷入絕望和無助,變得破罐子破摔。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請你幫幫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你眼里是舉手之勞的事,在他人眼里可能就是移山填海。
如果你沒有幫他的能力,至少不要在言語上打擊他,要多鼓勵他。一個人在陷入絕望的境地時,也許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善意的微笑,就可能改變他人的生活。永遠不要低估你的善意對他人的威力。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習得性無助呢?
我的觀點和大多數主流觀點不一致。
我認為,志向不要太遠大,目標不要太高,生活態度不要太樂觀,做人不要太自信,對自己要求不要太嚴格。
你的能力只有50分,但是你的樂觀,你的自信,你的期待卻有90分,所以你永遠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你永遠不能讓自己滿意,你在自己的眼中永遠是個loser。
你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失敗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兩次,……一次又n次。你開始焦慮,開始自責,我怎么那么沒用呢,我怎么就是做不到呢?問題來了 ,你真的是一個loser嗎?也許你是別人眼中羨慕不已的winner呢。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失敗了8000多次。有人譏諷他說:“你失敗了8000多次,真了不起!”愛迪生卻坦然地說:“先生,你錯了,我只不過是證明了7600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而已。”
愛迪生的這種心態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如果他也恩威自己失敗了8000次,估計他早就堅持不下去了。你得有多么強大的內心,才能經受的住8000次的失敗呢。就算愛迪生有,大部分普通人可沒有。
我不是讓人放棄夢想,放棄追求。而是我們應該知道,實際上你的自信,你的樂觀,你的遠大志向,對你做事的結果幾乎毫無影響。你的成就不會隨著你自信的增強而增長。
《人性的枷鎖》上講到:顯然,那種一心想要取得成功的意志,幫不了你的忙,自信心也毫無意義。
我對此深表認同。
專注當下,專注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盡力就好,給自己制定一個蹦一蹦就能夠到的目標。
只有這樣,既不會頹廢,也不會因為屢屢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破罐子破摔。
做一些稍微吃力的事情,你的能力將會在事情的磨練中逐漸提高,人就會越來越自信,反之推動自身能力逐漸的提高,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健康的正反饋。
放過自己吧。不要再逼自己了,因為你逼也沒用。
03 跳出鐵籠,直面習得性無助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目標是有意義的,那么就相信自己,堅持下去。也許在某一天,你縱身一躍,就跳出了原來的牢籠。
在某條路上,如果你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那么你也可以適當放下或者從另一個角度另一條路去走自己剩下的路。
”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比“努力就有回報”這句話更害人。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蘭德,實際上自己只是《人性的枷鎖》里的菲利普而已。
《人性的枷鎖》里的范寧,在巴黎學畫好幾年,始終原地踏步,一點長進也沒有。然而,她卻認為周圍的人沒有眼光,她相信自己堅持下去,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無奈生活的現實是殘酷的,范寧不但沒有天賦,而且連一點藝術細胞也沒有。
她的老師福瓦內甚至直言:五歲小孩上兩節課都能畫得比你好。我只跟你說一句話,聽著:趁早拉倒吧,別做無用功。想吃藝術這口飯,還不如去當個全職女傭呢。
老師輕蔑地給可憐的范寧提出建議,要是她乖乖聽話,不一條道走到黑,那該有多好啊。
然而,范寧聽不進去。她說:
“我不管別人怎么說,反正我會堅持下去。我知道自己有畫畫的天賦,是個天生的藝術家。我說什么都不會放棄的。在學校里遭到同學們嘲笑的人往往最后會脫穎而出成為天才。藝術是我唯一在乎的事,我要為它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只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行。”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它不會隨著一個人的自信而改變。不久,她的錢花光了,在忍受了三天的饑餓之后,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沒人比她更刻苦,也沒人比她更虔誠。她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不難看出這種堅如磐石的自信心一點作用也沒起。
菲利普的其他朋友也同樣很自信,比如米蓋爾·阿胡利亞。他奮斗起來熱血滿腔,但寫出來的故事全是些瑣碎無味的流水賬。
許多來巴黎闖蕩的外國畫家都過著鄉巴佬一樣的日子,也認識了個把人,懷揣夢想堅持二十多年卻和一舉成名的機會頻頻擦身而過,最后只能終日借酒消愁。
人生大道并不是一條寬闊的直路,而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世上并不存在一條簡單的原則或者方法,只要你一直遵循它,就一定能成功。
堅持并不總是對的。及時止損,才是大智慧。
菲利普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堅持下去,最終也就是一個二流畫家。他知道自己沒有藝術天賦,他覺得做一個二流畫家沒有意義,但是就此放棄,兩年來的努力和時間都白費了。他決定去向他的老師福瓦內尋求幫助。
福瓦內看完菲利普的作品,建議他咬咬牙,下定決心干點別的試試運氣吧。富瓦內曾經有和菲利普一樣的困惑,他對菲利普說:
“我愿意拿世上所有東西去換取一個機會,一個能讓我回到你這么大的年紀,遇到一個能給我這樣建議的人,并且乖乖按著他的建議來的機會。好不容易發現了自己的平庸,但卻為時已晚,這才是最殘忍的事啊。”
那么,我怎么知道什么時候該止損,什么時候該堅持呢?
視情況而定。
看到這句話,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別急,我在這里提兩個小建議:
1.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
比如,我給自己設定兩年的期限。兩年之內,我傾盡全力去做自己的寫作自媒體,非常努力地去堅持,去奮斗,去拼搏。兩年之后,我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做出一點成就。那么,我選擇放棄,這條路不適合我。注意,這兩年之內一定要非常努力,用心奮斗過才行。有人兩年寫了三篇文章,投稿一篇沒中,然后說我不行,我沒天賦,我干不了這個。我只能說,你是來搞笑的吧。
2.自己是否得到他人的認可
如果所有人都說你的作品很爛,那么,相信我,他們說的是真話。
有人反對。有人說,我是不世出的天才,我的作品超越了這個時代,你們都看不懂,你們都發現不了我的優點。
如果那么多人都沒有發現你的優點,只能說明你沒有優點。
及時止損,有時候比堅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