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本沒這個打算為之留下什么,當初的選擇參雜著任性的成份,想擺脫自己作下的繭,想試試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改變當下的諸多不如意,想通過這個方式離心儀的人更近一些,甚至還有那么一絲絲我就是想與眾不同的虛榮。余下的對心理學的純粹可想而知。夜晚三大雷區:回憶聊人生翻日記我一腳就踩中兩個,睡眠已被炸飛,索性爬起來一吐為快。
從某個角度作為一個失敗者總得表個態,反思下你為什么失敗。不然怎么對得起付諸東流的時間呢?
Q1:咖喱啡,你的失敗是偶然?是必然?還是偶然中的必然?
咖:原來以為因果是線性的,系數就是你努力的程度。人們喜歡這個粗暴的內歸因方式,這種歸因把結果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你看,我就是這次沒努力,所以blabla”,雖然這個理由很遭口水,但卻比讓自己承認“是的,他就是比我運氣好,是的,我就是在智商上比他差,是的,我天生就是個倒霉鬼”要讓人心安許多。這種歸因是我們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向這個無情的世界發出的吶喊:去他媽的命運,老子命運老子說了算!我只是沒那么做而不是做不到!可是,這種聲嘶力竭誰會聽得見呢?自己更像一個宿命論者,命運賜予你了一塊胎記,別再試圖想著去遮蓋它,走到他面前,發出質問:除此之外,你還給了我什么?也許得不到即時的回答,也會在某一天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Q2:失敗是成功他媽,你怎么覺得你的他媽呢?
咖:失敗是成功他媽更像一種心理慰藉,就好像自己娶了個媳婦以為就能抱上兒子了,婚后才發現有一種病叫不孕不育。但對這種不孕不育的發現自己該怎么辦是一個好問題,我是對真愛捍衛超越對自己基因傳遞的欲望,還是離婚再找個能給自己生娃的?被人們一度排斥的事實發生更像突然出現在面前的十字街頭,迫使你做出選擇,必須選擇!成功他媽不應該是失敗,失敗屁都不是,要說非要給成功找個媽,應該是失敗后在壓力的催化下生成出的思考和選擇。
每一次選擇都通往未知,在備考后期神經的一段時間想過失敗對自己的各種意義是什么,卻沒有想到過這個選擇會帶給自己如此之多。因為psy開始關注知乎心理學三大男神、中大老師微博,因為小師太開始關注陽老師,因為關注陽老師的安人心智有幸進了開智群,因為進了開智群,這個所以無法用語言描述。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像小溪的魚兒游進大海,看到了海藻、礁石,認識了水母和海星……這些已讓自己忘記失敗的意味,只想知道未來是什么。
給別人遞交過太多份結果,獨處時,更愿意看細枝末節有沒有小驚喜。終點就在那里,在有限的時間里游更多的風景拍更多的照片說這是回憶,不如扔掉相機,就停在那里,仔細凝望,把風景印在記憶里。畢竟,照片獨立于我們之外,記憶卻可被我們帶走。
感謝abcdefg和七大姑之余,最想感謝愛。
這種人類特有的高級情感,驅散置身荒野的恐慌,賦予心發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