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關系理論題材里看到一段故事,差點驚掉我的眼鏡:
在電視劇里,白素貞被塑造成一個追求真愛的好女孩兒,但白素貞是典型的鷹派人物,即使是電視劇也保留了“水漫金山”這個重要的鷹派內核。
在原著小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里,白娘子用一個極度鷹派的口吻對她家相公說:
“若聽我言語喜喜歡歡,萬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滿城皆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腳踏渾波,皆死于非命!”
怎么樣,有沒有驚嚇到。當年艷羨許仙一文弱男人娶的美貌天仙能耐非凡相夫教子的美人口水掉了幾尺的男人們,看了這一段作何感想?(反正我是驚嚇到了)
果真人是個矛盾的集合體,不止一面。享受了好的就要承受不好的。
= = = = = = = = = = = = =
說點正經的,今日《關系攻略》里熊太行老師講的真是講到我心里去了,一文點醒混沌人:
人際關系中的鷹派和鴿派。你是鷹派還是鴿派?
一類是那種光芒四射、咄咄逼人的人,稍微有一點錯處,可能就會被他揪住批判一番,他對自己嚴格,對別人更嚴格。你想做他的朋友,就要優秀而且強大才行,與他為友,你要有一些高過他的地方。我們稱之為人際關系上的“鷹派”。
鷹派相信實力,鷹派對自己充滿期待,認為自己應該在食物鏈的頂端,至死方休。
相反,認為交朋友關鍵在于開心,形形色色的朋友都要交,注重合作和說服的那一派人,我們稱之為人際關系上的“鴿派”。
鴿派相信合作和說服,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鴿派對社會充滿期待,認為人人應該都獻出一點愛,從我做起。
你是鷹派還是鴿派?別著急下判斷,最典型的鷹和鴿都是很罕見的,很多人都是復雜的混合體,有鷹偏鴿、鴿偏鷹、外鷹內鴿和外鴿內鷹。
現代心理學各流派普遍認可的人格理論,是“大五人格”,這五個維度是:開放性、責任感、外傾性、友善性和神經質。
用五個維度來衡量人際關系上的鷹派和鴿派可以發現,這兩派人并沒有什么優劣和高下,事實上看看那些偉大的事業都是兩派人攜手完成的。
我們要的不是糾正對方,不是“你變成我這樣才好”,我們要的是理解自己、理解對方,克服自己的短板、學習對方的所長。
如果你是鷹派,老師給出幾點建議需要注意:
1)第一點,謎之自信
一個鷹派的一把手,最好有一個強有力的鴿派副手,把他從謎之自信當中時不時地拉回來。
2)第二點,沖動是魔鬼
就是剛才講的白素貞的故事
3)第三點,鷹派要學習悲憫
鷹派人往往在智力和業務能力上都不差,但厲害的人一定要有悲憫之心。“一鷹兩鴿”是非常好的組合,很多作品都是這么搭配的。
復雜的性格能讓你在人際關系當中更加主動,盡量避免做讓別人一眼看穿的人。要多和性格互補的人做朋友。
4)第四點, 避免逆境崩盤
鷹派在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很容易崩盤,運氣好的鷹派可能會扛下來挫折,把自己向鴿派靠攏,一個更好的辦法是盡早從別人那里去體驗挫折和崩潰。
5)第五點, 一定不要做十分鷹
鷹為什么強大?嘴不會比狗厲害,爪子沒法比得過山貓。
鷹在空中,層次高、看得遠,能最先發覺遠處的機會和敵害,一個鷹派人也應該像這樣強大。如果只是簡單地表現一個攻擊的姿態,遇見生人就要啄幾下,那最多就是一只不友好的鵝。
如果是鴿派呢,老師一樣有建議:
1)第一點問題:低效的表達
鴿派在鷹派面前往往難以說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太過委婉而導致自己的意見被忽視。
2)第二個鴿派需要注意的問題:大多數的鴿派害怕和別人撕破臉,并且希望自己能做好人,這是一個非常折磨人的念頭。
友善當然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是過分糾結于追求“我是個好人”,會讓自己陷入重度的疲累當中,這種折磨我稱之為“人內損耗”。
鴿派人物要成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第一點,可以再霸道一點
鴿子是一種勇敢的動物,離家千里都可以堅定回巢。一個人可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被動的人,但關鍵時刻可以站得出來,敢于和黑暗拼刺刀。
你的霸道會有一個力量槽,在關鍵時刻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道。
2)第二點,不要怕別人笑你軟弱
對比你更弱小的人客氣有禮貌,不是害怕對手,而是害怕自己變成自己都不喜歡的人。你要知道,你不是軟弱,你的爪和甲,在你強大的心胸之下。
3)第三點,去交一些生命值更高的朋友
你們一定遇到過這種朋友,人生節奏一定比你快,說話快,走路快,效率很高,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他們的生命值很長,這樣的人鷹派的比較多。
跟這樣的人共事,可以學習他們身上的一些氣質。
4)第四點,練習公開講話和表演
鴿子是行事柔和,相信恒久的力量。但鴿子不應該是害羞或者娘娘腔的。
鴿派的人可以多鍛煉自己在公開場合演講甚至歌唱的能力,和鷹派的演講者容易慷慨激昂相比,鴿派的演講者謙遜、柔和,如果再有一點自嘲,會是非常出色的演講者。
今日得到:
鷹派和鴿派,可能在人成長的早期區別會特別明顯,但是在人們進步之后,這個界限會進一步含糊,兩派隨著成長,最終會趨向合流。
優秀的鷹派會生出悲憫,優秀的鴿派會長出骨頭。
就好像最好的男人和女人,往往會擁有類似的美德,男人會變得溫柔,女人會變得堅強。最好的人格是雌雄同體的,這句話并不夸張。
最后,祝你可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以上內容節選自“得到”APP里熊太行老師的《關系攻略》課程,羅胖免費區的分享)
遇見“得到”,很美很美!
沒有“得到”,怎會得到;
沒有得到,怎會得道!
讓我們一起去遇見更好的自己!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