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都是到深夜,將《不如去飛》這本書看完,只不過兩個晚上之間的間隔不是24小時,我都要忘記中間到底間隔了多長時間,反正在看第三個晚上在看第一頁的時候,沒有看過的感覺。
每次去書店,特別的喜歡看那些背包客、騎行者的書,不過心里也給自己警示,不要買這樣的書細看,可總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每次必然的帶回一本這個類型的書,因為讀了這些書,心里總有一種想往外跑的感覺,這次讀《不如去飛》也是這樣,因為我自己就有超出代步工具的自行車與裝備,也曾經用一天的時候頂著大風騎行180公里的去看一座大橋的經歷,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因為自行車而夜不歸宿過。
寫書的作者除了寫出事情的經過,還有一種感染你的能力,也許只是你心底里也有這個想法,或缺少戶外書給你點燃,所以在進入作者所書寫的世界的時候,這種愿望就更加的強烈,每次看完書,都告誡自己,這只不過是一本書,還不能成為你的生活的一部分。
《不如去飛》里的主人公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我們也過著與他同樣的生活,在他騎車環(huán)游世界之前,可以說是我們沒有他那么大的勇氣,但也可以說,他沒有我們這樣對待生活的韌性,他怕折斷自己,所以去飛,我們因為有韌性,不怕折斷,所以我們沒有去飛。飛了又能怎樣,還是要回來過原來的生活,如果你非要說出去了才能知道生活的真諦,那么,我只能說你懂事太晚。如果,真的給我放幾天假,可以讓我隨心所欲的去騎行游玩的話,我也很樂意,對于玩的事,我從小就會,可能我?guī)Р换啬敲瓷羁痰牡览恚抑划斶@是在玩,與在海邊釣魚差不多的興趣。
我對《不如去飛》里各國的生活還是很感興趣的,這是我想探知事情本源的愿望,因為我至今沒有踏出過國門,所以對國外發(fā)生的事都是道聽途說來的,在周圍發(fā)生一件事的時候,會蹦出一群人來稱國外怎樣怎樣,國外真的那么樣嗎?聽見的不算真。而如果讓我去體驗一下的話,還是可以的,可以讓我贊成他們的說法,或者用事實反對他們的例子,就像是在棋盤前掙得面紅耳赤的對弈者。(http://www.keya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