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媽的故事,或許也是千千萬萬媽媽與女兒的故事。這世間,沒有你們做不到的事。
作者| 春半集
1
一個惜字如金的人
前幾年我拿我媽的賬戶理財,每次挪錢需要她手機發驗證碼。怕她以為是騙子,我就跟她語音通話,接通后:
媽:哎?
我:媽,把驗證碼發過來。
嘟嘟嘟嘟嘟……
掛斷了……連個“哦”都沒有。
我姥姥家有個微信群,我妹在里面發畢設作品,我在里面發文章,大舅媽在里面發新菜,大家都嘰嘰喳喳的聊天點評,她也不發表評論。等鳥兒們都靜下來了,她大手一揮:
“都不錯!”
傲嬌的老爸給我們發他寫的文章,美其名曰“幫我看看”。我跟哥哥不識相的提了各種修改意見,說了三大簍子話。他不服氣,引經據典,一條一條的跟我們辯駁。辯了一個小時后,也沒有結果。我媽在群里@我爸,說:
“要誠心聽取年輕人意見,改過來?!?/p>
于是我們都閉嘴了。
我開始寫文章后,她知道我需要鼓勵,常常在親友間提及,在我面前卻從來沒說過一句話。上一篇《這是一部我看了15分鐘就想推薦的良心劇》發出后,她給我后臺留言:
“女兒太棒了!有愛心!”
這么多年了,這是她第一次說這種話。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而且如果要設立一個“當面批評背后夸兒女獎”,我媽鐵定年年拿獎。
讓她說一句“媽媽愛你”,會掉她三層雞皮疙瘩。
2
一些七零八碎的小事
洗薺菜
每年過年回家,我媽都會準備很多蔬菜讓我帶回北京。我喜歡吃玉米,她就把家里菜地的玉米棒子全都剝了,分成玉米粒一袋一袋的裝好。還有切得整整齊齊、一小捆一小捆的蔥蒜,還有剝好的豌豆、洗好的薺菜。
后來我在北京自己買薺菜吃的時候,薺菜怎么都洗不干凈,一盆盆的淘換。那時候才意識到我媽給我洗菜的時候,不知道洗了多少遍。
家里的冬天沒有暖氣,水那么涼,該有多冷??!
咬蒲棒
那年她來北京,我先生帶她去公園玩。路過一個湖邊,她停下來不走了,走到跟前要去摘里面的蒲棒。蒲棒長得很結實,她掰不動扯不掉,用牙才咬了下來。先生趕過去時,看她手也紅了,嘴唇都破了,問她做什么用,她說:
“她喜歡呀!帶回去給她插花玩。”
一幅畫
我大學的時候買過一幅小畫,畫上面是一對可愛的小孩兒。小女孩踮起腳尖,捏著小男孩的臉。我媽看到這畫后,驚喜道:
“這不是你跟你哥嘛!”
然后她就把那幅畫要了回去,掛在了老家屋里。
裙子好
過年我在家整理東西,她挨著床沿在旁邊坐著。
“你也不幫我收拾……”
“你自己不會收拾嗎?”
“……”
“昨天看電視,那誰誰穿了一件裙子,我看她那腿啊,又粗又黑,好難看。還是你這裙子好!”
出門遇到熟人
“喲!你家女兒呀?這么白啊……”
“是啊,她皮膚就跟牛奶里泡過一樣!”
在后面突然聽到這話的我,立時就羞紅了臉。她倒好,昂著頭,表情特別自然。
?。∷尤划斆婵淞宋遥?/p>
3
這事兒全賴我媽
我吃啥都容易長肉,喝涼水都長。
我爸媽都是老師,我從上學起,就住在學校里面,緊跟學校的作息。每天7:00吃早飯,12:00吃午飯,17:30吃晚飯,雷打不動。我媽像個供飯機器人,從不誤時。
她不準不吃飯。在家十幾年來,我從來沒少吃過一次飯。她總是說“大豆有營養”“花生補腦子”紅小豆補血”“豇豆可是好東西”,然后一股腦的都放進早上的稀飯里。
“喝不完不準去上學?!?/b>
我一點都喝不下。那時候遲到了會被老師罰站,我怕極了,根本不敢遲到。只能忍辱負重,含淚咽下那碗稠的不能再稠的“稀飯”。
我因此被喂出了一個比周圍人都要健康的吸收系統。
4
你還能再摳一點
打補丁
我媽年輕時也跟人學過縫紉針織,給我們做過毛衣。我爸??渌智?。
“你看你媽給我補的襪子,厲不厲害!”他雖是問句,但語氣全用的感嘆號。所以我也懶得回答。但是他馬上就把襪子遞到我的鼻前,我一看,前腳掌、后腳跟,都是我媽拿舊布打的補丁。
那時候,他們幾乎所有的內衣和襪子,都有我媽仔仔細細打的補丁。
?喝酸奶
我讀高中的時候,課業很重,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一直學習到晚上10點鐘才下晚自習。我媽就給我們訂了酸奶。酸奶喝完了,瓶子上總會留下一點殘漬。我媽就把酸奶瓶拿過去,倒點白開水進去,叫我喝完。
?
吃豆渣
不僅要喝酸奶,她隔三岔五就要打豆漿給我們喝。那時候的豆漿機不像現在這么好用,我家的豆漿機打出來的豆漿很糙,底下全是大顆大顆的豆渣。我媽愛惜東西,即使影響口感也不愿意過濾掉,每次我們喝完了豆漿,還要吃半天的豆渣。
除了供父母,她把家里所有的錢都卡得死死的。她有好多個記賬的筆記本,每一筆花的錢,哪天花的,買了什么,幾塊幾毛,她都記在本子上。我估計她大約已經記了十幾本了。
靠著堅忍的毅力,她才供了我們兄妹二人上學買房。
5
我媽是個民間藝術家
行李箱
自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起,我媽就開始準備行囊了。大到衣服、被子、床單、鞋子,小到漱口杯、牙刷、梳子、筆記本,我眼看著她一包一包的塞東西,箱子早就塞不下了,她還能往里再塞雙襪子,再塞包手紙。我既驚訝于她把整個家都要搬空了,又驚異于她怎么塞下那些東西的。她先讓火車托運了四大箱物品,我們倆再帶了兩個大箱子,坐著綠皮火車吭哧吭哧的一路到了北京。
我當時性格迷糊糊的,我媽怕我找不到東西,給所有物品列了清單,寫滿了整整兩大頁紙。
誰能想到呢?她連A4紙都給我帶了兩包。
別手帕
我和哥哥小時候的照片里,衣服前胸前,都吊著一條別具一格的手帕。
那是我媽專門別在衣服上,給我們擦鼻涕用的。無論穿哪件衣服,都要別一條手帕。別家的小孩都是擤了鼻涕直接往外甩,瀟灑又從容。而我們,必須用手帕擦。
那條手帕非常醒目,成為了我們的標志。它還將一直飄在我們所有幼時的照片里,摳都摳不下來了。
大開間
中學時我們住在學校前面的印刷廠。那是一間大開間,一進門就一覽無余。我媽不知道從哪里弄來四塊超大的天鵝絨布,生生的把大開間給隔成了客廳、廚房、主臥和次臥。我同學來我家,看到我家垂吊著的天鵝絨,羨慕道:
“你家好漂亮?。 ?/p>
?她哪里知道,這其實就是一個簡陋的小開間廠房呢……
拾麥穗
一到麥子收糧的季節,我媽就帶我們去周圍的田地里,去撿麥穗。麥子長在地里是凌亂的,而且麥稈光滑,收割時怎么也弄不干凈。田戶們忙著收割,也沒空管這些小零碎。她說:
“浪費了好可惜!”
我們三個人,半天就能撿半袋麥穗。我媽把它們扎成一把子一把子的帶回家。收回來的麥穗,她就攤晾在水泥路上曬,用棍子捶成麥粒,喂雞或者去面粉廠換面。
我寫這段的時候,問我媽這些細節,她都不記得了。我哥記得清,他說:“能換一百多斤的面!”
整個學生時代,我們家都是很清貧的。有兩年我們跟爸爸兩地分離,我媽一個人帶著哥哥和我。但是她還是牛氣轟轟的創造了讓我同學羨慕的漂亮的家,讓我們做著精致的手帕小孩。
而大學第一年她給我帶的筆記本,到現在我都還沒有用完。
6
我媽差點眼瞎了
評職稱
有一年她終于夠評高級職稱了,每天從早到晚狠狠的看書補課,準備評職材料,一筆一劃的寫教案。好多個夜晚,她趴在桌上寫,趴在床邊寫,站在電飯鍋前寫,靠著洗衣機寫,常常準備評級材料到后半夜,把眼睛熬壞了。
有一天她跟我爸說:“我不會就要瞎了吧?”
然而,也終于挺過來了。后來她就只跟我們說了一句:
“累的打碎了牙往肚里吞下去,也要評上職稱!”
新手機
過年我哥給她買了個新手機,她天天拿著手機琢磨。她本來話不多,卻一直纏著我們問這問那。
“這個新手機怎么安裝微信?”
“你別管了,等我有時間了,我給你統一安?!?/p>
“我讓你安干嘛?你教我怎么安,我自己得學會?!?/p>
“你學這個干啥?”
“這學會了多好!活到老,學到老啊?!?/b>
會用新手機以后,她常常拍下她看的報紙,發到家族群里,讓大家跟她一起學習。她還跟別人學了怎么做騰訊相冊,怎么往照片上加文字,時不時的往群里發,全是很多年前的舊照片。
我媽就是我媽。她不僅不會承認老,也永遠不會讓自己與時代脫節,她不愿意做一個落伍的人。她什么都要繼續嘗試、體驗、學習、進步。她不能落后。
“再說了,你們不在家,我到時候不會,找誰去?”
我們離家千里,她早做好了打算:老了也得一切靠自己。
7
?有些事啊,可能永遠說不出口啦
先生跟我求婚后,我打電話回家。
“媽,我們訂婚了……”
沒有聲音……
“媽?”
“這么大的事情,你不先問問你爸媽同不同意嗎?”
她有點生氣。但是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是這么過來的,她大約也慢慢習慣了。
結婚那天我媽一直在忙著招呼客人,我也一直在表演做一個新娘。我們彼此都沒有多看對方一眼,更沒有說一句話。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聊過婚禮當天的任何事情。
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爸好友梁叔來我家玩,說起婚禮那天:
“你媽就一直在下面抹眼淚呀……”
這事我不知道。在很久以后,才被當做一個輕松的“笑談”,傳到了做女兒的耳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垜_《目送》
我不知道在我們這一場母女緣分中,還有多少我不會知道、不曾察覺的事情。
我不會問她那天哭沒哭,不會問她高中時偷偷跟在我后面是不是怕有人害我,不會問她送我上大學的第一天夜里睡沒睡著,更不會問她有沒有想我。
像千千萬萬的父母一樣,她羞于表示愛和贊美,甚至關心,她內斂的近乎冷漠。在曾經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中,我們彼此早就放棄了用語言表達愛,她在背后默默的做著她覺得自己該做的事,從來也不肯多說一句話。
許許多多我們未曾察覺的心事,回憶起來也挺模糊,都隨著歲月飄走了。不管她會不會目送,我們都會漸行漸遠。
她給了我一個強大到減不下去肥的胃,和一腔不折不撓不愿服輸的生命力,也許我永遠都無法報答。
文章來源:公眾號@春半集,用心生活,認真創作優質內容。焦慮絕緣體,暢談讀書、生活、影視、旅游、情感,分享忙碌工作之外的一切可能。我寫我真實的故事,你做我最近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