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結構理論的第五個重要概念:突變
【在臨界點附近控制參數的微小改變導致系統狀態明顯的大幅度變化的現象,叫做突變。耗散結構的出現都是以這種臨界點附近的突變方式實現的。
一座城市不斷有人外出和進入,生產的產品和原料也要川流不息地運人及運出。這種與外界環境自由地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系統,稱為開放系統。當開放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閾值時,它就可能從原來無序的混亂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和功能上的有序狀態,即耗散結構。如一壺水放在火爐上,水溫逐漸升高,但水開后水蒸氣不斷蒸發,壺中的水和空氣就形成了一個開放系統,帶走了火爐提供的熱量,水溫不再升高,達到了一種新的穩定狀態?!?/p>
突變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幾乎在社會中的組織和個人都不可避免這一規律。就個體而言,尤其在專業領域的學習,某天突然覺得豁然開朗,一通百通了。組織的變革,從細小的單元開始,慢慢擴散到全局,某天一個微小的誘因觸發,組織開始向上或向下的波動。
中國式眾籌的籌款過程也是如此。一個項目的醞釀需要較長的一段周期,從項目發起的打磨,到每個擬加入股東的溝通和磨合,一個一個的篩選和相互碰撞,不止是基于項目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對項目愿景的認同,對發展的規劃和建議,各自資源的整合與匹配,每一個互動都帶動項目的勢能的提升,當項目勢能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啟動只需要一聲號令而已。因此突變的發生有賴于細小元素的累積。
一個組織和系統的發展,在惡化的過程也一定有細小的誘因發生,只是,往往被忽略,柯達的破產,諾基亞的倒下,都是在組織高度成熟后,官僚體制束縛了創新的動力。對于中國式眾籌組織的借鑒是在組織發展中,需要有效的機制和恰當的人力配置推動引發眾籌股東的參與價值以及他們從項目中收獲的附加價值。吸入和呼出的合理平衡才能夠帶動更多促進更高程度突變誘因的累積,帶動組織不斷創新和自我變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