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更喜歡狗,忠誠又有安全感。尤其是回家后看到熱情的狗子圍著你,沖著你搖尾示好,那一刻覺得對生活應該像狗子一樣熱情又不記仇,只要你對我好,我愿意不離不棄。后來,歲數大了,駕馭不了狗子的熱情,遛狗的時候追不上傻狗子,于是有了養貓的想法。
如今吸貓、鏟屎官在網上火的一塌糊涂,而最早養貓這件事火起來多數是因為很多宅男宅女養貓的視頻不斷涌現,很多人忽然意識到養貓好像很省事,至少不必擔心帶出門追不上它這個問題。
我自己是個喜歡貓狗的人,但至今依舊只是一個看客。小時候就是單純的喜歡,可是爸媽不同意自己養;長大了總是躍躍欲試的想養,可是又不敢輕易的養,因為這事兒在長大后變得不僅僅是樂趣,還有責任。最近讓我十分沖動的想養貓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姐的生活中迎來了人生第一只喵星人—小茉莉,一只純種的美短,好看又聰明。小茉莉的到來刺激我的同時又讓一枚過氣女青年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熱情,也多了一份初任鏟屎官的樂趣;二是我最近讀了很多關于貓的故事,如果說有關狗子的故事多數與忠誠有關,那貓星人的故事更多了幾分靈性和動人。有一則動人的故事是梁實秋講的貓的故事,他說他在北平的時候,窗子是糊紙的,就有一只貓劃開窗紙進入,在他的書桌上留下貓爪印,書架也弄得凌亂。幾次三番后,梁實秋找了他家的廚師,他說他家的廚師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家的廚子因為廚房里的魚肉常常被貓偷走,于是發明里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鐵絲在窗子上做個圓箍,貓竄進來的時候身軀正好碰到鐵絲圓箍。廚子用這方法確實抓到了那只總留下貓爪印的貓,這廚子本想就地處死這貓,梁實秋覺得太過殘忍。但是廚子認為不殺可以,也要讓貓有所忌憚。于是在貓身上用鐵絲系上一個空罐頭,開啟街門放它一條生路。只聽見稀里嘩啦的聲音,貓跑的越快聲音就越大,貓受驚后跑的更快,引起了幾只野狗的追趕。
梁實秋說他不知道這貓以后遭遇如何,卻心想吃了這樣的苦頭,這貓定是不會再來他的書房??僧斕煲估?,就聽見鐵罐的響聲,越來越近。終于這貓又捅破窗紙回到書房,這一回梁實秋下了決心要活捉它,于是到書房查看,先是看到大書架頂棚最高處的幾本書散落。仔細一聽,書架上好像有呼嚕聲,心想這貓居然還敢回來到我書房睡覺,于是爬上去一看,四只小貓正擁著那只闖進來的貓喝奶……馬未都說梁實秋講的這個貓的故事是他看過所有寫貓故事寫的最好的,我自己看了原文描述也不禁為之動容。罐子聲對貓的驚嚇很大,如果不是這份母愛在支撐,又怎么還敢冒著危險回來呢?
現代人常說狗主貓奴,有人誤解貓的高冷,總覺得養貓永遠養不出狗的那份貼心和忠誠。研究中發現貓比狗更會識別人的情緒,它更懂得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養狗多少可以類比為夫妻關系,忠誠永遠是首位的,而養貓有點像情人關系,距離感總是恰到好處。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在,你不需要我的時候我絕不打擾。貓身上的特質,也教會人應該如何自處,一切陪伴你的終究會消逝。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我們要學會如何自處,如何不在生活里怒刷存在感,甚至學會不打擾別人的生活。很多養貓的人都說,家里成年的貓陪伴自己的方式就是永遠臥在離自己一米遠的地方閉目養神,氣定神閑的陪你到天明,而一米這個距離,我總是覺得只要貓才能把捏的如此精準又不讓人覺得寂寞。
幼貓會纏著你陪它戲耍,多少是在渴望你的注意。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要么在吸引爹媽的注意,要么在吸引老師的注意;成貓有自己一套作息表,自娛自樂、察言觀色,有人在的時候瞅你一會兒,沒人的時候找個有陽光的角落自己獨處。是不是也有點像現在的我們?有人說過養貓不是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而是那只與你結緣的貓允許你走進它的生活。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儀式感,我最近減少了馬上養一只貓的沖動,我想等那份緣分和契機,等到一只愿意讓我走進它生活的喵星人。
養狗也好貓也罷,以及一切寵物,除了給生活帶來樂趣和使命感,也許還會帶來一份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作為人我們終究無法看盡彼此的一生,我們從來參與他人的永遠只是生命旅途的一段時光,而對于貓狗而言我們是可以看到它們完整的一生,它們用自己的有生之年與你相處,分享你的喜怒哀樂,用自己的行為模式感染你的生活節奏。人總覺得是自己養著這些寵物,可是回頭看看如果不是這些寵物被時代馴化為家養的動物,人又哪有機會體驗這樣一段美妙的經歷呢?
有一句挺糙的話是越是跟人打交道,越念畜生的好。但凡為人,心底還是要留一份善意給予萬物才好。我們不該因為有一副人的皮囊就總覺帶著一份優越感,你要知道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不是因為我們多么厲害,而是因為人心夠狠!
天冷了,如果你看到家附近的流浪貓狗,也請你拿出一點點善念善待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