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非好片,無問西東影評

? ? ? 電影放到40分鐘的時候,我大概明白電影要表達的內容;電影放到1小時40分鐘的時候,我不得不給該片一個大大的差評。在最后半個小時的時間,我終于搞明白了整部影片的聯系。

? ? ? 影片主要采用倒敘的形式,以21世紀的張果果(張震演),60年代的陳鵬(黃曉明演)、30年代的沈光耀(王力宏演)以及10年代的吳嶺瀾(陳楚生演)四個不同年代的優秀青年為我們講述一個生命的終極話題:我們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上。

? ? ?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對于這樣的電影立意和這樣的明星陣容,我在看電影之前也是很滿意的。但是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失望。

? ? ? 從電影形式上說,大部分電影時長內未看到幾個故事之間的聯系。不同時代的人物,東拼西湊。毫無章法。如果說硬要加上什么聯系,我認為可能有兩條,一條是吳嶺瀾是沈光耀的老師,沈光耀是陳鵬的恩人,陳鵬是張總的恩人。第二條是,四個同樣是青年才俊在年輕的時候都遇到怎樣活著這一人類的終極命題,并且最后都大徹大悟了。尤其是吳嶺瀾基本達到了一個智者的高度。但是給我的感覺是這種聯系,雕琢的痕跡很明顯,一部電影有一個掃地森已經很牛了,突然出現四個掃地僧,并且都相互聯系,這就可怕了。而且這四個掃地僧都是男主,這更可怕。

? ? ? 從電影的內容上,有必要一個一個人物的進行吐槽。

? ? ? 吳嶺瀾。學生時候的吳嶺瀾成績中文輕理,但抱負重理輕文。吳嶺瀾說雖然我文科成績好,但是我認為學習成績好的都去學理科了,所以我得學理科。同時,我學習的原因是學習能讓我踏實,我也沒發現學習有什么用。看到這里我突然有一種跳戲的感覺,這不就是2000年左右中學生的心理么。歷史果真如此驚人的相似么。1910年左右是清末民國初期,受傳統思想影響,理科為技,文科為本,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仍是社會主流。吳嶺瀾的思想很明顯超越了時空,有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覺。更可怕的是清華貼海報的大爺說的那句“來這里原來都是第一”。請允許我呵呵噠。那時候的大學不是按家庭背景來上的么。大爺啊,你真以為1910年代有高考啊?

? ? ? 沈光耀。首先我向沈光耀致敬,這一段是唯一讓我哭的一段。不過也是槽點滿滿。沈光耀進入空軍后,用部隊的飛機給窮苦地區的孩子們送食物。部隊難道不應該有嚴明的紀律的么。長官在劇中說:你每次把飛機開到同樣一個位置,是想讓敵軍發現你么。在沈光耀眼里,可能給孩子送食物是真實的,是善良的,并可以實實在在救活人的。但是對于部隊來說,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當前,不是幾個人的生命可以比擬的。軍人做事要打報告聽指揮,而不是靠感覺。

? ? ? 陳鵬。陳鵬是孤兒,也是窮苦地方長大的青年才俊。小時候,陳鵬吃都吃不飽,周圍撫養他的人知識水平也不高。陳鵬的逆襲本身就不符合邏輯、不符合生活常識。傻白甜王敏佳出事后,陳鵬把她送到自己成長的地方避難,并告訴陳鵬沈光耀以前投遞食物到這里。沈光耀參加戰爭的地點據考證是杭州一片,但是王敏佳原來生活在北京。這兩個相差甚遠的地點聯系在一起,牽強尷尬。

? ? ? 張果果。現代社會的張果果總是一臉憂愁的樣子。特別有意思的是,去北京生孩子的人一定要在北京養孩子,讓孩子在北京成長,并且大部分費用由張果果慈善捐助。正常情況下,患重大疾病的人是會前往北京上海治療疾病,但基本手術完成后就應該回老家的吧。如果所有瞧病的人都要定居北京,北京的霧霾(如電影展示)應該會更嚴重吧。

? ? ? 走在路上的時候我再想,我每天坐車下班下班,過車兩點一線的生活。很多時候,第二天的我是什么一個狀態,頭天的我已經得知。生活就像太陽東升西落一樣反復反復。我也會思考活著的意義在哪里。我相信導演與我思考的同樣一個問題。電影說你聽到的,你看到的,就是真實。但是電影里說的道理,并沒有什么意思。有穩定收入的人想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思一點想出這些假大空的道理。但是你認為這真的是生活的大智慧么,我認為不然。真真的大智慧是什么?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