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宕家嗎?如此說吧,《國重興》你定有所耳聞的。”
“您是說那本至今仍在續寫的曠世巨作么,大概……已有七十四年光陰了吧,甚至我的祖輩仍在津津樂道。”
青磚、黑瓦構建出肅穆莊重的院墻,古樸的暗紅色柏木門威嚴靜立,青石古階,小橋流水,這正乃宕家古院。今一日,迎一位訪客,初聞此地,心馳神往。
緩緩扣響門環,沉抑、頓挫大門悠悠迎開,厚重且古樸的潤風拂面而過。迎客之人身著一襲中山裝,不動自威,正氣凌然。未待及訪客回神便含笑開口道:“來者即是客,快快請進,不必多禮,當回自己家就好。”邁步踏入庭院,蒼天巨柏映入眼眸,使之目光不能再移半分。
“不難看出,您對充滿歷史厚重感的事務興趣盎然,家祖曾言此棵蒼柏許是次座庭院初代主人所種,遂許已數千年歲。”
勁柏之下一套紅木案椅靜侍而立,客與主人先后入座。
“不請自來,擾了您家清安,多有得罪,還請見恕。”
“呵呵,無什么要緊的,平日里甚少客,還請不要拘束,隨意游樂。”
“先生,其實我來此是為解心中一惑,還煩請指點一二。”
“呵呵,但說無妨。”
“嗯……先生家是如何作出《國重興》這樣的曠世巨作,心中實屬好奇。”
主人并未即刻言語,卻是起身轉進室中,不多時便手捧一支筆,莊重地邁步近客旁,遞予客。客雙手接過筆,目光掃視下,只見其筆身之上赫然鐫刻著“銘韌”二字。
“我知您心中定然有些許疑慮,請待我為您訴說往昔舊事,一切疑慮便可煙消云散。”
客雙手執著筆,目不轉睛地盯著刻字,似乎若有所思。
“先祖曾言‘銘記初心,堅韌不移,是為銘韌’。世人皆知筆不如這蒼柏長久。”將手輕拍于蒼柏堅挺的身干上“但字卻可以。我宕家扎根于此不過近百年光陰,而此雙字卻流傳了千年之悠。庭院不知流傳過多少世族,此雙字也不知被擁有多次,真正擁有這雙字的無不是驚才艷艷之輩,或許您曾聽聞《貞觀》《開元》兩篇傳世佳作,他們曾乃一戶李姓人所作,這座庭院曾經的主人其一。”
潤風裹挾砂礫,迷了雙眼。
“可他們終究難逃落寞之命,不論多么的驚才艷艷。”
葉影晃動,孤葉翻轉飄落,落入手心,落進眼眶,只見其枯黃身破數洞。
“您問詢我,為何能作得好文章,蘊意便于‘銘韌’二字其里。與手中筆心意相通,天人合一,心中所思,手中筆便順其自然,好文章便也自然而然,渾然天成。從來不乏心懷不軌之人覬覦此物,處心積慮,費盡心機,終于獨掌此物。可,這樣的人能真正做到與筆心意相通、合二為一么?下筆如泥阻塞,勞神廢思盡作些三流之作,不過自取滅亡罷了。”
風吹葉動,破葉飄離手中,緩緩悠蕩。默默嘆出一口氣,遙望天際間。
“宕家也無從避免,一個敗類鬼迷心竅、追名逐利,險些令宕家落入毀滅深淵,是所有其余的宕家人齊心協力,驅逐了他,挽救于水火之中。他──宕暝囻,一個心術不正的天才,甚惜甚恥。”
客緩緩從驚嘆之余回神“他現今何處?”主緩緩收回目光“或許早已離開這片土地,去往了海的那頭吧。”
風起云波,新生蒼翠的木葉悄然滑落,緊跟破葉其后,覆壓于其上。
“七十四年前,先輩經歷挫折與磨難,于千年歷史中參透真理,開辟了一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新道路。千百年來,為何無一族能存續至今?他們過于自私了,掌筆者從不是能者居之,卻只想著一脈單傳,獨掌于手。傳于后人,并非人人生有其執掌之能,所以得過且過、坐吃山空,偌大基業一朝毀去,只落得家敗頹亡。”
飲一口清新潤風,正色道。
“筆仍在于此,執筆之人決定所寫之文,德不處其厚,才不過其庸,怎得作雅文。先祖曾言,一人之德非比十人之德,十非比百人之厚。一個人的才情德義終是不能夠的,而千百人、萬萬人便能匯少成多,成就盛世典章。正是如此,先祖才以‘國重興’為開拓之題,永恒地續是這盛世典章。不再是一人,每一位宕家人都是筆主,章容里是每一位宕家人才情所顯,沒有嫉妒和不公,有的便是每位病家人全心全意、眾志成城。這就乃天下大同啊!”
面容盈滿驕傲,風卷云涌天地為之動容。客久久不語,目光閃爍之間隨后起身作揖“謝先生指教,如今惑難已解,便是離去之時,愿先生家族世代昌隆!”
青石磚黑石瓦,寧靜肅穆,敞開的紅柏木門似有云氣流蕩,小橋與流水,高山與青云。
“師傅,為何您會知道宕家居址呢?”
“你見過他了吧,宕家第五任領導者——宕巉工,就如同他們世代流傳一樣,我也是從師傅那知曉,師傅又從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