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正義精講445
卷十·行針第六十七
2/2
原文:
黃帝曰:其氣與針相逢奈何?
岐伯曰:陰陽和調,而血氣淖澤滑利,故針入而氣出,疾而相逢也。
黃帝曰:針已出而氣獨行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其陰氣多而陽氣少,陰氣沉而陽氣浮者內藏,故針已出,氣乃隨其后,故獨行也。
黃帝曰:數刺乃知,何氣使然?
岐伯曰:此人之多陰而少陽,其氣沉而氣往難,故數刺乃知也。
黃帝曰:針入而氣逆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其氣逆與其數刺病益甚者,非陰陽之氣浮沉之勢也,此皆粗之所敗,上(“上”當為“工”——譯者注)之所失,其形氣無過焉。
原文譯文對照:
~~~~~~~~~~
黃帝曰:其氣與針相逢奈何?
黃帝問:有些患者,能在發針(針具刺入人體)時當即得氣,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陰陽和調,而血氣淖澤滑利,故針入而氣出,疾而相逢也。
岐伯答道:這種患者,其陰分和陽分之狀態,彼此調和且勢力均衡,故其一身之氣血運行濡潤滑利,絕無阻滯,所以在針具刺入的一霎那,刺位之氣血就會同步發生相應擾動,感覺起來就是一刺入便得氣。
黃帝曰:針已出而氣獨行者,何氣使然?
黃帝問:有些患者,在出針(針具離體)后,其刺位之得氣感卻能獨立存在一段時間,這是哪種類型的氣血體質所造成的?
岐伯曰:其陰氣多而陽氣少,陰氣沉而陽氣浮者內藏,故針已出,氣乃隨其后,故獨行也。
岐伯答道:這種人的陰分氣血較盛,而陽分氣血卻較衰;陰氣的總體運行特點是向體內深處沉陷,而陽氣的總體運行特點是向體表外層浮升。由于這種人的氣血陰多陽少,且陰氣向內臟方向歸斂,而陽氣向體表各處奔放,故其氣血特點總體呈“內藏”、“內郁”的態勢,故而當針具刺入后,須待氣血從體內深處徐徐上達。出針之后,內郁之氣血會因針具離體而突然獲得更大的騰挪空間,以致患者感覺到出針后刺位區域氣血之流勢突然加劇——這種體感,就是“針感”,俗稱“得氣”。這種氣來自于陰多陽少之體質,故而其氣行緩慢,落后于行針操作,感覺起來就如同一股特立獨行之氣。
黃帝曰:數刺乃知,何氣使然?
黃帝問:有些患者,需要針刺多次之后,才能感到“得氣”。這是哪種類型的氣血體質所造成的?
岐伯曰:此人之多陰而少陽,其氣沉而氣往難,故數刺乃知也。
岐伯答道:這種人也是陰分氣血偏盛而陽分氣血偏衰的體質。由于陰氣多而陽氣少,他們的氣血往往整體向內沉郁收斂,而難以自行向外升浮奔放。所以要多刺幾回,才能將內沉之氣血上引至體表,令患者體感到刺位區域“得氣”。
黃帝曰:針入而氣逆者,何氣使然?
黃帝問:有些患者,一受針就會發生暈針等不良反應,這是哪種類型的氣血體質所造成的?
岐伯曰:其氣逆與其數刺病益甚者,非陰陽之氣浮沉之勢也,此皆粗之所敗,上(“上”當為“工”——譯者注)之所失,其形氣無過焉。
岐伯答道:那些一受針就產生暈針等不良反應者,以及刺治幾次之后其病勢反而加重者,這并非由于他們的氣血體質類型有什么特殊之處,而全都屬于因醫工技術低劣而誤診誤治,造成了醫療事故。
~~~~~~~~~~
老黃歷擇吉,2025.4.16
上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444
下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