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了2

? ? 雖然知道介紹家鄉小吃類文章點擊量及關注度均不如心靈雞湯文(如今追求精神層面的人多),但我還是寫第二集了。多年前為什么那么嘴饞好(四聲)吃,我也不知道。到如今家里人還經常取笑我小時候跟大人的對話:大人問:你為什么一天到晚要吃,嘴巴不得空的?我無辜地說:因為我不吃不好過(家鄉話,舒服的意思)。

一、對粑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對粑也是地道的湖北早點。形狀如兩個圓月,中間有折彎。一對對地賣,因此得名“對粑”。食材是米漿里加面粉、白糖,做成型,在平底鍋上慢煎,煎得外面金黃,內里潔白,米香味四溢時,就熟了。趁熱咬上一口,外脆里軟,里面有點象發糕的口感,微微的甜。有時米漿發過頭了會還帶點微微的酸味,我就喜歡吃這種甜中微酸的對粑。

? ? ?離開家鄉后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這種早點,到了廣東,吃到順德的白糖糕,薄薄的,米漿的口感,頓時想起米粑來。然而白糖糕跟米粑是不能比的,米粑因為外皮煎過,咬起來有韌勁,很符合湖北人的較真、耿硬的特點。

二、發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家鄉的發糕切成厚厚的三角形。這種早點的食材跟米粑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在米漿發酵時都會發過一點,因而會比米粑的味道更酸一點。賣發糕的人,怕熱氣散掉,多用像賣冰棒的箱子裝著,上面層層用紗布蓋著發糕。有人要買,才揭開層層的紗,露出里面潔白如雪、熱氣騰騰的發糕來。因為發糕切得厚,壓得又很瓷實,所以咬上去很有嚼勁。都說湖北人精明,但從食物上就看出地道的湖北人(比如我)的實在厚道。

現在見到的發糕花里胡哨,有各種顏色各種口味,比如黃色的玉米面發糕,紫色的蕎麥面發糕,內含葡萄干的,上灑黑芝麻的等等千奇百怪,我一律不喜歡。大道至簡,最樸素的模樣和最原始的味道才最值得回味。

三、苕粑


? ? ?跟面窩一樣,苕粑(也叫苕面窩)也是油炸的。紅薯切成四方小塊,用面粉加水、鹽混和攪拌。然后用長柄圓形勺舀起,放進沸騰的油鍋里炸,炸至金黃色就撈起來瀝油。苕粑因為有紅薯的甜和面,因而甜中帶咸,又酥又面,一定要趁熱乎乎時吃完,不然涼了就不脆。苕粑問世好像比面窩晚,在小學五年級前我很少見有苕粑賣。然后在苕粑面世后,我就基本上只買苕粑而冷落面窩了。因為我是那么愛吃甜食啊。包苕粑的紙也基本上與面窩同出一轍,作業本紙居多,而且苕粑沁出的油我也多半抹在頭發上了(就是這么執著)。

四、歡喜坨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不知道這種早點為什么叫這樣有趣的名字。“坨”是家鄉話里形容球型的東西。因為它看上去還是吃起來心有歡喜呢?不得而知。秉承凡是油炸的凡是甜的我都熱愛的原則,歡喜坨自然是深得我心的早點。因為油炸過的酥脆外皮,沾滿香香的芝麻,咬上去,里面是軟軟糯糯的糯米面,還含有紅糖的內芯。心急的人會咬上一大口,滾燙的紅糖漿噴出來,燙到舌頭,那人就嗷嗷亂叫了。我被燙過一兩次后就懂得要斯文地小口咬,千萬不能心急。歡喜坨里面是實心的,而不是像現在市面上賣的那種好大一個炸麻球,里面卻是空氣。我最愛的歡喜坨,實實在在,歡歡喜喜,就像我那回味無窮的充滿了對美食渴望的童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深藍色的夜飄蕩在冷色調的油畫中,覆蓋了星星溢出的光彩。冬日的寒搖曳在石大的冷風里,浮漾出雪色的流光。 淡淡清涼何處...
    海賊小辛閱讀 251評論 1 4
  • 1,片頭,字幕打出了,本片拍攝過程中沒有動物受到傷害。這句話宣示了電影的價值觀,立馬給人留下了好感。做產品設計時,...
    Teago閱讀 342評論 0 0
  • 在內心深處,擁有一個聲音。那個人說著平日說不出的痛楚和歡喜,或者關于恨,或者關于愛。在內心深處,擁有一個幻景,那個...
    郁之曉閱讀 526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