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愛情
世上最好的愛情,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世上最美的情話是,“有你相伴,此生無憾”。
年少時,總憧憬著成為愛情童話的主人公。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白馬王子踏馬揚鞭而來,牽起我的手,帶我走遍千山萬水。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幸福可以有很多種模樣。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在遇見你的那一刻,就開始有了答卷。
《詩經》有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少人艷羨這從一而終的愛情,遇一人心,不問花開幾許,只問淺笑安然。
羅伊·克里夫特曾在《愛》中說: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也許正因為“愛之深則情之切,戀至熱則心至迷”。試問有多少人,曾因愛戀,不忍回首,卻又念念不忘?曾經說過無數次,永遠不分離,可是到后來,還是散落天涯?
情至深則愛無言,情至切則愛無聲。你是否曾一邊放了手,一邊又被困于情?
當友誼走至末路的時候,不要強求,不要刻舟求劍,也不要水中撈月。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不必害怕別人會對我們怎么樣,只要我們對待別人的一切行為,保持寬容。
NO.2? 沒有一個點能困住你
在此時此地,你的眼睛只看到這些樹木,這些房子,看到這么一些人。而且,你看的時候,理所當然的,已經做了種種分別: 這是人,那是小狗;這是房子,那是樹;這是男人,那是女人……這些分別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從來不會懷疑。
我們就活在這些分別里,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是美的,那是丑的;這是富有的,那是貧窮的;這是新的,那是舊的;這是成功,那是失敗;這是應該的,那是不應該的……
每時每刻,我們的心總是在做著這些分別,然后,就會有所行動,當然也就會有情緒的反應: 或喜或悲,或怒或樂……
你在某個點,某個辦公室,某條街上,你好像只能困在這個點上,但你只要稍稍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周圍的光大,不僅廣大,而且充滿虛空。所有的事物,其實都在虛空里。
所有的點之外,是更廣大的世界,所有的點本身,就是無限的世界。離開這個點,你會走得更遠;在這個點上,你會走得更深。
所以,永遠不必害怕,沒有一個點能夠把你困住,困住你的,永遠只是你自己的心?。
解放自己的心,走出愛情的“牢”。
NO.3? 時間會驗證一切
時間是一種永不停止的相續,現在立即成為過去,而過去,也曾經是未來。每一個時間的點,都在一個流動不已、周而復始的循環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每一個片刻,都是過去、現在、未來。
時間,不是一個外在于你的什么東西,時間,是你生命的本身,是存在本身。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自己的生命在流淌,不論多么無聊,不論多么痛苦,都是你自己的生命所經歷的,無所謂好,亦無所謂壞。
如果說有什么善用時間的法則,那么,只有一條法則: 活在當下,不等待,不眷戀,不慌張,不恐懼,只是在當下里全然地去做,去覺知,去享受……
任何一個當下都是自己生命的自然流淌,所以,不論在什么狀況下,不論快樂還是痛苦,都不抗拒,不排斥,把一切的狀況看作是生命本身的旋律。
NO.4? 如何才能解脫?
既然是解脫,也就意味著,我們并不需要成為另外一個什么,而只要回到本來的樣子就可以了。佛陀認為,我們一切的眾生,本來就是清凈的,只是因為妄念而迷失了本性,所以一直在世間漂泊,得不到安寧。
如果我們放下一切的執著,就可以找到返回的路,本源的路。
因而,所謂佛性,所謂佛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也不是什么玄妙的法門,而是一直就在這里,也在那里的真相。
佛陀并沒有增加什么或減少什么,他只不過撕開一層又一層虛幻的假象,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原來是如此的,告訴我們存在原來是如此的。
因而,所謂的佛性,所謂的佛法,其實并不神秘,并不珍貴,而是很普通,是每個眾生都具有的東西,一直就在你的身上,一直在每個存在之中。
不論你是什么,佛性,解脫的力量,都在你之中,不會因為你富有而增加,也不會因為你貧窮而減少。
NO.5? 不困于心,不亂于情
佛教的不執著、放下、清凈,是人的一種自我解放。從哪兒解放出來呢?從我們群執著的形象(妄相),以及所執著的觀念(妄見)中解放出來。
接受,在接受中感受生命各種狀態的美,在感受中覺知到生命的喜悅。
任何一個人,無論對你做什么,你都明白不過是一種因緣,一種注定會消逝的虛妄現象,不會騷擾你的心。
面前的那朵花,不論多美麗,你也沒有辦法讓它永存。但是,你可以關照到它不是一種絕對孤立的存在。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而且不可避免的,會慢慢凋謝在無常之中。因而,你不會被眼前的美所搖蕩。
無論什么人,無論什么花,一切的一切,你都是如此地看著,很安靜地看著,心始終在自己的心里,不被他們牽引而動蕩。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