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的一把傘,擺渡了兩個人,一個布政史,一個按察使。這把傘,十八年前,擺渡的是友誼小義,十八年后,擺渡的是天下大義。
熱播劇《于成龍》劇情中,于成龍福州碼頭送別章吉仁的一幕,原本很平常的離別,因為十八年前的一把傘,我久久不能釋懷。
十八年前,于章二人,尿泥里一起長大,書院里一起讀書,一起進京摯簽選官,離開來堡村,一起奔向遠方,各自去尋找前程時,章送于這把傘。
十八年來,章從七品知縣累遷至二品大員布政史,謹從官階官職看,章不可謂不努力,不可謂不作為,報國之心,不可謂不誠。然在福建通海案中,其明知有錯而不糾,置幾百條人命于不顧,忘乎天下蒼生之大義,本末倒置,說到底,還是一己私利作祟。
于堅持查案,成了,冤屈的人得救,章肯定第一個獲罪,敗了,冤屈的人照樣冤屈,只是要搭上于的頂戴花翎和項上人頭。
居官者,德才兼備最佳,最怕無德無能之徒,更恨有能無德之輩,有德,有大德,才能走得遠走得穩。
由是,章其能尚可,盡力盡為,屢獲擢拔升遷,然其德已走下坡,雖曾有功,終會被拿下,朝夕而已。最終,章因福建通海案獲罪,被貶為吏部六品郎官。
于送章傘,用意有三。一是在訓章,批評他忘了初心,忘了友誼之根本,還傘給他,是要告訴他,我還是當年的我,只是,你已變。二是在警章,天下大義乃民生,頂戴是責任,頂戴越紅意味著責任越重大,服務民生才是頂戴之根本。三是在救章,使章吐肺腑之言,不致抑郁憋死。因為于知道,只有在于面前,也只能在于面前,章才會像個小孩子一樣,無所顧忌,痛哭流涕。人前會偽裝,憋住不吐,就像有個長不熟的癤子,章會疼死。章說自己有罪,淚眼婆娑,檢討自己,我相信是真的。
大是大非,含糊不得,這是友誼的原則底線,也是天下大義的原則底線。
縱觀于成龍一生,無不以天下大義為己任,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羅城除暴,武昌降匪,平定東山,福建清冤獄,直隸賑災,為民請命,嚴肅吏治,勤懇辦學,清廉,不徇私,不枉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誠如康熙帝所賜,天下廉吏第一。
后來者,禁煙英雄林則徐有詩云:“茍以國家生死義,豈因禍福避趨之?!币馑际钦f,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這十八年前的一把傘,尚能擺渡后來者否?又能擺渡后來者幾人?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封建時代如此,大同盛世亦如此。于成龍是俠,有作為,敢擔當。
今喜逢大同盛世,實乃幸事。在其位,謀其政,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皆為天下先,有責,敢當,夢回唐朝,何愁?
20170123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