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個決定的前提是:公司與自己家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單程2.5小時,一班公交,三班地鐵,10元/程
我選擇在北京工作有一部分是因為父母在北京,對這個城市比較熟,想當然地這么干了。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城市,就業機會多,體驗一下亞歷山大的感覺。
我的生活一直不錯,有朋友扶持,有父母接濟,沒吃過什么苦。即便畢業依然花家里的錢,自己雖然有時覺得好不意思開口,但每次還是都開口了。
工作以后一定要自己租房子,這個想法從我開始找工作起就愈演愈烈。想有自己的空間,想自己一個人過日子試試,想更自由。
這當然會得到父母的反對,租房子的開支很大,對于剛工作的我來說就是一大半工資。
也正因為有租房子的想法,找工作時,地點從來不是我考慮的任何一個要素。所以當我找了一個離家大半個北京城,自己很滿意的公司時,從不發表什么意見的爸爸不樂意了。
太遠。
工作定了以后,自然要定房子。
我看的都是自如、鏈家這樣的機構,總覺得有隨處可見的門店,會更有保證一些。但同時也意味著,房租、服務費都不會是小數目。
租房,唯一的原因就是想離公司近點,節約下來很多時間,能干很多其他的事。離得近,也不怕加班。不加班時能早點回家,給自己做一頓美美的晚飯,更能干點兒其他更有意義的事。
但我自己很懶,不想去看房。只是把自己覺得合適的房子收藏,等父母來了讓他們幫忙看看。也是因為最一開始時,租金和服務費都得他們先幫忙墊付。
讓父母幫忙選擇,就意味著會夾雜他們的想法,我也是做好了這種準備的。兩代人之間的觀念不同,也毋庸贅述。但我沒想到的是,在錢這方面會如此的不同。
我想,錢應該就是兩代人之間最大的分歧了。
經過幾次面紅耳赤地討論以后,我進行了反思。仔細算了一下路程,更是細細地做了個預算。
來回路費一個月600,中午吃飯一個月大概也600,在家的話早晚飯幾乎不用花錢,一個月生活費1500足夠了。如果自己租房子的話,早晚飯都得考慮在內,一個月光飯費就得1500。
而這些數字都是在我能挺住,不饞的情況下。
如果租房,加上房租亂七八糟的,真的就不是小數目了。雖然現在我不用考慮攢錢的事,畢竟自己工作了,就不該再向父母伸手。他們給的算他們給的,自己是不能再主動要的。
最近兩天上班,無論是早上還是晚上,我都計時到分。看看坐公交需要多久,坐地鐵需要多久,包括等待的時間。也會計算如果我不磨蹭,鬧鐘響了就起,到下班點就能走,早上能幾點到公司,晚上能幾點到家。
算了兩天以后覺得時間自己能接受。
如果想看書可以在地鐵上。如果還想干別的,晚上到家的時候只要更有效率,收拾完一切,就能坐那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
這一切都是有時間的。
我可以晚上八點半到家,洗澡、洗衣服、整理房間,一樣都不差的完成。也可以再做半小時瑜伽,安安靜靜看一小時劇。并不會凌晨才睡,最晚十一點也能睡了。
當然了,手機在手,怎么可能躺進被窩就睡。
就是這樣的兩天,我決定不租房了。省了房租不說,還能在家里理所當然地蹭吃蹭喝。爸爸做的飯,比自己好過不知多少倍。如果中午帶飯,還能節約下更多的資金,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有媽媽在家收拾屋子,不知又省下了多少精力。
無形中父母就成了自己的后盾。
一開始想租房的那些考慮,如今也沒有消失,只是我找到了其他方式來代替。
一開始的想法是:現在不用攢錢。但后來算了一下,我必須抓住自己的便利條件,先攢下一些錢。
用自己攢的錢租房子,可以自己說的算;用自己攢的錢報任何班,不用再擔心價格上與父母有分歧。
如果現在就租房,錢肯定是父母出。說是自己發了工資還,但幾率會有多少呢?后路太多,自己就容易懶散。
我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所以只給自己定了攢夠三個月房租錢的時間。但我還是想試試,看看能不能更久。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Sun-Simei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