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紀錄片<鏡子>,片中有個讀高中輟學在家的孩子說:“他們總是要我按照他們的想法活著,從小到大都是。我喜歡小動物,他們從不讓我碰。我一買回來,就被他們拿去丟了。我之前說中考完要出去玩幾天,他們說好,先考完試先。考完了后我說我要出去,他們又說等他們請到假先陪我去,結果不了了之,像騙小孩子一樣的。騎個單車,也不準騎過馬路對面,我還沒開口說我可以照顧自己,他們直接就說不行。我為什么不去讀書?為什么想去做背包客?我就是想讓他們知道我可以的。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堅強的人,我就是想讓自己不停的遇到困難。我即使傷害了自己,他們也只會說我不會照顧自己。他們永遠都是對的,我們永遠都是錯的!”
而這個孩子的爸爸當家長學堂的老師給電話他,希望他來家長學堂學習時,還一直在找各種借口不來,一直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覺得自己是對的,只是孩子有問題,要改造的是孩子,和自己沒關系…老師說:“你如果不來,你的孩子將會更遭!你的孩子為什么不愿讀書,而想去做背包客都是被你逼的。”爸爸聽到老師的話很不能接受…
當老師問到:“如果這是你生命的最后十分鐘,你想對孩子說些什么?”
爸爸說:我希望他自立自強,永不放棄,過得比我好…
老師:好的定義是指的是什么?
爸爸:實現自己的理想,至于他的理想,希望糾正,希望糾偏…
老師:你的理想是什么,為什么他的理想就要糾正、糾偏?你真的有去了解他嗎?現在你說的都是你希望他做的,是你自己的理想,你有真正去了解他嗎?現在做什么都需要考證,可是做夫妻、父母卻不需要,而且一做就是一輩子!
家人露出不自然的笑…
另外兩個孩子說:基本以前他們不讓我干的,我這半年都干了個遍,我不想再被控制了,我們有自己的思想…
看到這里,理解那位父親的苦心的同時,我不禁在想: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我那么愛你,為了你我付出這么多,你為什么就不聽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我都是為你好啊!”包括夫妻之間,也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以愛的名義,從而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真的覺得這樣是為對方好的,可是為什么換來的卻是對方的抗拒和抱怨呢?每當這時我們就失望、傷心,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我們總是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愛對方,卻沒有更深的去了解對方!其實與其說你很愛他,不如說活在自己的執念里…
記得一位前輩曾說:“沒有尊重、智慧的愛是癡愛,是一種傷害!”
愛,是了解!愛,是尊重!用適合他的方式去愛,而不是用你所認為的愛…
不要說:我那么愛你!
如果真愛,那么就從了解他人,了解自己開始…
我那么愛你!我希望是有智慧的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