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有一些朋友總是幸福的事情。什么是朋友?朋友是一種相遇。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實在是一種緣分。朋友是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而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特殊的日子里朋友彼此送上綿綿心語,寂寞或快樂時相互聚在一起在傾訴和聆聽,身心憔悴時彼此相聚直到歡歌笑語。朋友在歲月流逝中相伴不棄。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你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快樂也有憂愁,特別是當你遇到困惑、遇到壓力的時候,需要一個釋放口來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尤其是我們年輕人,心里承受能力相對弱一些,假如不與人交流,容易被壓垮,除非你修煉得非常好。但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內心的談定與從容,能做到寵辱不驚的人畢竟不是太多。平凡的你我遇到困惑、遇到壓力的時候都需要疏導和化解;我們可以通過運動、音樂、讀書等等去釋放和化解,但是,你如果有真誠的朋友,與之交流,把你的困惑、郁悶或者憂愁說給朋友聽,或許ta能使你的情緒得到緩解,壓力得到釋放,甚至會讓你開懷大笑,仿佛有撥開云霧見太陽的感覺…… ?所以,我們需要朋友。
? ? ? ? ? ? ? ? ? ? ? ? ? ? ? ? ? ? 一、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書要靠平時的積累;同樣的道理,朋友也靠平時的積累。
朋友是我們平時在工作、生活中,通過與他人的接觸交流而來的,是我們長期的與之相處交往,以心換心,真誠相待地慢慢沉淀出來的。但是,如果我們平時與他人的交往中,不懂得低調做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高看自己,低看別人,甚至忘乎所以;或者只顧自己,比較功利,目的性強,那么,雖然你也能交到一點朋友,但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那只能叫功利朋友,或者說酒肉朋友。這樣的朋友或許只是趨炎附勢,當你有一定的地位或者位高權重的時候,他會圍著你轉,而一旦你離開那個位置,他立刻會棄你而去…… ?記得以前有一位領導,該領導人也不錯,知識層次也比較高,但在位時似乎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總認為自己是領導,處處以自己為中心…… ?這位領導也沒有其他愛好,業余喜歡打牌,總有那么一幫人圍著他,有空就陪他打牌。后來領導退了,圍著轉的,打牌的人也離得遠遠的了,再沒有人圍著、陪著打牌了。領導感覺很寂寞,因為在位時已習慣了前呼后擁的氛圍,早已把自己本有的情趣和愛好都丟掉了,身心自然不快樂。但偶爾還有人禮節性的去看看領導的,恰恰是那些平時不是圍著領導轉,而是在本職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人。原來那些圍著領導轉的,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關系,都是看了領導手上那點權力,那點利益;領導以為是彼此的朋友,實際上那不是朋友,起碼不能叫真朋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彼此要成為朋友,那么朋友之間要多點真誠,少點功利性、目的性。
記得一次我在南師大某系給畢業生講“如何走向職場“時,其中講到踏實地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處好職場人際關系。我做了一點延伸,強調在人生路上,要注意培養自己的人脈,要學會交朋友。我說,你不要太功利,你不要去找人就是要人家給你辦事,沒有事情從來不聯系,這樣你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 ?如果你不帶功利性、目的性與人交往,你會輕松愉快;比如你們價值觀趨同,或者情趣愛好相似,你的低調做人,你的真誠……這樣一定會擁有朋友;你們成為朋友了,你有事情需要,他自然會幫助你,否則什么叫朋友呢?例如,為什么有的人去找一個人辦事,即使對方地位很高,依然很熱情,很樂意幫助;而有的人去找對方連面都見不到,個中的道理就在這里。
所以,人生路上,我們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以謙卑的、平和的態度去與人交往;真誠的把別人當朋友,當然如果這個人的人品不行,那另當別論。記得俞敏洪先生曾說過,他在北大時,一般不是以領導者的身份去與人交朋友,而是以請教者和學生的身份,即用一種謙卑的態度去融入別人…… ?所以,你始終不可自視清高,看不起別人,即使你是領導,是老板,或者在“呼風喚雨“的位置上,也終有落幕的那一天,你退下來還是一個普通人,還會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你平時與人相處謙和有禮,有一點真朋友;生活簡單一點,有點興趣愛好,那么你自然會悠然快樂。記得一位在北京某總行工作的朋友,說起他們一位副行長,退休后,愛些花草,親近自然;天熱一點的時候,經常出門戴頂草帽,騎個自行車到處跑一跑,與人交流,朋友多…… ?因為他擺正了位置,沒有高高在上,把自己當成普通大眾中的一員,自然朋友也多,健康快樂,怡然自得。這實際上是一種灑脫,也一種境界。
一次朋友說起他敬佩的一位領導。他說,這位也是他曾經的領導,在位時管理著兩萬多人,退二線到退休后,原來的副職和一些下屬仍然年富力強地活躍在工作崗位上,但他們對老領導反而更加尊重,他們有閑就想陪老領導玩玩、聊聊,只是領導自己怕他們忙,經常推辭。因為領導和這些下屬似乎已經成了朋友。我朋友說,這位領導在位雖然管理嚴格,但公道正派;關心下屬,對人特別尊重,只要你有事去找他,走進他的辦公室都會看到他永遠站著,感覺微笑著在那里“恭候”你,決不會深深地擁坐在那老板椅里。他尊重每一個人,對待普通員工也一視同仁,他不會端架子,你離開他辦公室時,他會握著你的手把你送出來。你有什么事找他,只要不違反政策,能解決的都能夠解決,所以領導就有一些真朋友。這使我聯想起很久前聽到“經濟之聲—財經夜讀”節目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說的是一位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出身貧寒卻事業有成。他成了員工離不開的人,集團總裁也離不開他。記者問他成功的原因,他說:“沒有什么,善待別人,當一個人走上坡的時候,很快就會走到頂峰,然后,又走下坡路;當你走下坡路的時候,你還會遇到這些人,所以要善待別人。”這位董事長說,他在遇到問題時,尤其有人有意見時,他往往都能耐心溝通,把事情談開,談通……可想而知,這樣的人自然朋友多,我想應該是些真朋友。這故事多少還是給我們一些啟示。
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交朋友,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不可帶著功利性和目的性,最好與你地位也沒有太大關系,更多的是相近的價值觀,以做人品質,用真誠和熱情,興趣和友誼,謙卑地去交朋友。這樣才能沉淀朋友,這樣沉淀下來的朋友才值得我們去珍惜。
? ? ? ? ? ? ? ? ? ? ? ? ? ? ? ? ? ?二、
有朋友是幸福的,所以我說,我們一定要有朋友,無論長幼尊卑,換句話說,最好有一點不同年齡層次的朋友。這一觀點,我也經常和一些不同年齡層次的朋友進行過交流,大家都比較贊同。我認為:如果你的朋友圈,僅你一個年齡層面,你代溝可能就比較明顯,你了解的信息相對也會少一些。如果你的朋友,有在大學的、有在職場的;有年富力強,也有退居二線的,甚至退休的;有一般員工,甚至最基層的工人、農民,也有領導干部…… ?這樣你會吸收到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你可能不知道的東西,你會與那些不同年齡段的朋友產生互補,這樣會豐富你的人生,你的思想和思維會相對活躍,有利于全面而多視角的考慮問題,這樣考慮分析問題可能會更全面,更趨成熟。因此,我們平時要采取多元化的態度,去結交一點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
所以,我有點幾個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有年齡比我大的,也有年齡比我小的;有在校大學生,有職場年輕人;有年富力強的,也有退休的老同志、老領導…… ?這有利于文化、知識、經驗及其他信息的互補。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常與一些父輩的朋友去交流,我偶爾喜歡去走走,遇到困惑、困難,或者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也會坦誠的請教他們,他們一般都能根據他們的經驗,告訴我事情如何處理比較好…… ?我的人生也往往得益于有這樣一些“貴人”,他們讓我增長見識,積累經驗,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使我終生受益。
前不久和幾位大學生交流,他們擔心職場壓力。我告訴他們說,遇到壓力很正常,誰都會遇到,但遇到壓力要懂得釋放;你可以培養一點運動、藝術、讀書等方面的情趣,當然,找朋友傾訴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你一定要有能夠傾訴的朋友;你每天面對單調的重復的工作,往往是會疲憊的,他們都表示贊同。我說如果你平時“清高”,不愿意與人接觸,不太相信別人,沒有真誠的朋友,那樣的人生是不是孤寂了一些,所以我們平時要真誠的與他人交往,從中慢慢沉淀朋友。順便我也談了我以上的觀點,我說,你一定得有能夠傾訴的朋友,最好要有點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試想,如果我們都是同一個年齡層次的朋友,假如你退休了,你的朋友也都退休了。這人生未免太窄了些,單調了些,寂寞了些,人生應該豐富多彩…… ?但如果你退休了,你還有一些其他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依然生龍活虎的活躍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偶而能與你一起交流,暢談一些他們的有趣的事兒,你難道不覺得快樂么?這時一位大學生班長說,年長的要與年輕的交流,年輕的要與年長的交流,這樣可以互補,對人生有幫助;年齡大的有閱力、有經驗,有感悟,對年輕人有幫助;年齡小的,有青春,陽光;有童真、童趣,年齡大的與年輕人交流,會保持年輕的心。可見這一觀點,得到年輕人的認可。我也和其他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進行過交流,大都表示贊成。
所以人生路上,我們得有朋友,而且最好要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層面的朋友;因為朋友是一生的財富,是別人奪不走的;朋友能使我們彼此的生活更加豐滿,更加充實而富有情趣……
本文系慢青年原創。作者:慢城,熱愛生活,關注人生,關注青年;以親身經歷和閱歷為基礎,用真誠、善良、感恩的心,寫內心的感受、體驗、思考和感悟…… ?公眾號:慢青年(ID:slowwer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