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正確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可以通過自覺、自醒、自悟而獲得,那么,如何做到"三自"?
自覺:自己領(lǐng)悟;
自醒:自己醒悟;
自悟:自己覺悟;
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人生(三悟):
(1)開始感悟(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2)有所覺悟(知道為什么要做的理由和目的)
(3)徹底醒悟(知道該怎么去做)
為此,新人進入職場,必須要明白下面三句話,深刻含義:
1、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叫成長(努力學習,認真工作)
2、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叫改變(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職業(yè)自律)
3、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是突破(公眾面前張嘴巴說話,為了工作面對陌生人聊天)
如果一個新人進入知道,只知道熬時間等發(fā)工資,那是在浪費生命。因為你在工作的時候,你的青春在燃燒,時間在飛跑。只知道混日子的人,除了收獲不再年輕,一無所獲。
所以,一個年輕人進入職場之前,一定要悟透這句話的真實用意,那就是:人不開悟,枉成年。
所謂開悟,就是開啟智慧,悟明道理。
何為智慧?何為道理?
先說智慧,智慧就是是與非的抉擇,取與舍的定奪。人如果只有知識,沒有智慧,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個書呆子。人如果沒有知識做底蘊,智慧也會淪為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人只有知識和智慧雙修,才能夠大徹大悟。
再說,道理,道之理也,因果邏輯也。大道無形生育萬物,大道無情運行萬物,大道無名養(yǎng)育萬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順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有人會說,知道道理有個屁用,我道理懂得比你多,但依然過的很窮,你說知道道理,有個屁用?
我卻說:無知!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知道多少而給予你多少,它會因為你做到了多少而給予你多少!
學習不是為了知道,而是為了做到!
學過不等于做過,知道不等于做到!
飯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看的,如果人們看看就能過吃飽,那么,飯只需要看看就可以,而不需要去吃了!
所以,人的一生就是在找尋生命之道,工作之道,發(fā)財之道,健康之道,交友之道,開心之道等等諸多之道。
唯有尋找到了事物的規(guī)律(道),才算找到了根本的解決之道。
所以,一個成年人的一生應該是開悟之路。只有開啟了智慧,悟明了事理,才能夠順應自然,才能夠心想事成。
一個不開悟的人,這一定是率性而為,甚至于膽大包天,無所畏懼,這樣做事的結(jié)果,一定可想而知,下場肯定不好。
一個職場新人,進入職場,要想少有彎路,就要和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學習智慧。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讓自己變得出類拔萃。
為什么有很多的讀書人自然很窮,而讀書不太多的人卻變得富有?為什么?
其實這里,要從知識和智慧的區(qū)別說起:
何為知識?
互動百科查詢:
知識是人類的認識成果。來自社會實踐。其初級形態(tài)是經(jīng)驗知識,高級形態(tài)是系統(tǒng)科學理論。知識就是概念之間的連結(jié)。它是概念的內(nèi)容的一個方面。概念的內(nèi)容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與直觀之間的連結(jié)。我們構(gòu)造概念的目的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把握直觀。因此,概念與概念之間必需彼此連結(jié)形成知識。有了知識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觀。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以及組織。
說的通俗易懂一點,知識是別人的智慧,以文字或其它形式告知。所以,讀書多的人更多的是學習了文字語言,會不會用以及能夠用多少,取決于用知識的人的智慧。
智慧是自己的知識,是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反應。
恰恰知道多少未必會用多少,不取決于知識而取決于智慧。
比如,去駕校學習開車,拿到上路的資格,駕駛證。但是,未必保證每個人會開車以及開好車。會開車和開好車,取決于每個人的智慧。
價值觀的養(yǎng)成需要真正的把知識轉(zhuǎn)化成為智慧,只有有了智慧,才能真正的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