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得不面對“永遠在線,隨時干擾,信息溢出,思考變淺”的現(xiàn)狀,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決策和行動,因此,拖延也變成一個常見現(xiàn)象。拖延癥的現(xiàn)象只是冰山表面,冰山下掩藏的是個人動機、認知和能力,這才是導致拖延的根本原因。怎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拖延,提高效率呢?
一、提高個人認知和內(nèi)化做事動機
- 提高對這件事的認知,內(nèi)化做事的動機。這件事是不是我必須做的?不是非我不可的,果斷舍棄。如果必須要我做,我發(fā)自內(nèi)心想做么?如果不得不做,我能主動選擇從中學到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新的嘗試?認真思考以上問題,直到把這件事變成我愿意做的。
- 明確做事的目標和可量化的結(jié)果。做事情要目標清晰、方向正確,尤其是完成別人交辦的事情。在沒理解對方真正意圖的情況下,努力開跑,只能是南轅北轍。忙死忙活地干,等別人輕飄飄一句“這不是我想要的”,你撞墻的心都有了。最好結(jié)果是可量化的,便于自己和別人評估進展和完成效果。
二、提升個人技能和才干
- 提升決策能力。有選擇困難癥的人,總是想不明白,延遲決策,容易拖延,因此,提升正確的決策能力很重要。人們做選擇的時候,是比較各個選項的優(yōu)劣,做出明智選擇的么?然而據(jù)研究表明,人們80%的決策都是潛意識發(fā)揮作用,潛意識依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面對類似的情況作出判斷,幾乎沒有經(jīng)過思考。因此,一個人的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容易憑借直覺作出正確的決策。所以專家做決策時就能又快又準,而新手做決策反而又慢漏洞越多。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和高節(jié)奏的工作狀態(tài),我們做一個完美決策的成本太高,因此,找到一個可行、滿意的方案,就可以立即行動,在做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這樣會更加高效。
- 鍛煉思維的專注力。冥想、興趣和及時反饋是提升專注力的三大利器。通過不斷鍛煉,讓自己的思維和注意力能集中在一點,迅速組織思考,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加強時間的利用效率。
三、強化執(zhí)行
人的大腦天然有畏難情節(jié),面對挑戰(zhàn),寧愿選簡單的事情先做,哪怕發(fā)一封電子郵件也證明自己有干活,但重要且困難的事情一旦擱置,就可能變成永遠擱置。
- 立即行動,獲得美好的感受。把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完成一個小目標就鼓勵自己一下,讓自己體驗美好的感受,這是持續(xù)行動的力量源泉。
- 想象計劃。采取心理模擬法,因為人腦無法區(qū)分現(xiàn)實和想象,人們可以想象次日要完成的計劃細節(jié),想得越具體越容易執(zhí)行。
- 每天完成三件事,并把最重要的事情固化。每天的三件事的安排,第一件是可以馬上完成的事情;第二件是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第三件事是非常緊迫的事情。先完成容易的事情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而非常緊迫的事情,因為你很急,所以當天一般能完成。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有難度而且不那么緊迫,容易被拖延,因此,最好能固化下來,可以是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也可以是某一個事件之后,例如:鍛煉身體,可以訂為飯后散步;15點開始寫作等等。
- 簡單不緊迫的事情納入日程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簡單不緊迫、甚至需要延遲在某個時間點做的事情,將這類事情標記在日程表,清空頭腦,按時執(zhí)行即可。例如:給親人生日祝福、購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