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應龍臺寫給兒子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應龍臺把讀書的意義闡述的很透徹,在他眼中,讀書并非是為了被迫謀生,而是擁有更多的選擇的權利,從而獲得成就感和尊嚴,進而獲得快樂。而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讀書為生活所迫,被迫謀生的一種方式,他們的出發點都一樣,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但結局卻相去甚遠,一個是為了成就感尊嚴和快樂,另一個卻只是為了錢,這樣的人生略顯凄涼。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讀書教會我們的豈止這些。
學會理解。曾有人問我:你一個本科生,為什么要來做現在的工作。我沒有解釋,我知道即使解釋也無濟于事,彼此的價值觀相去甚遠,再多的解釋都是詭辯,我也并不會因此而懊惱,就像父親一直向我抱怨,為什么不選擇跟專業相關的工作,四年的大學豈不是白讀了,早知道現在,又何必去選現在的專業。我想換做曾經的自己定會站出來去爭上幾句,但語言的解釋都太過蒼白,無法說服對方,又何必自討沒趣,結果會是最好的證明。雖然我無法使其理解自己的世界,但卻可以試著去理解對方的世界。
學會尊重。在世人眼中,工作被披上各種顏色的外套,就像人一樣,被劃分成三六九等,所以會有人會為自己做了一份并不“體面”的工作而難以啟齒,有人會為自己做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而眼高于頂。無論我坐在光鮮亮麗的辦公室里高談闊論,還是在嚴冬酷暑之中奔波忙碌,同樣是工作,并無太大的區別,只是攻其所長,何來高低貴賤。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人向我抱怨:我孩子現在學習成績這么差,我都不知道再念下去還有什么用。我說:成績并不代表一切,讀書會教會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暴躁,不易怒,待人謙恭,這便是一種成功。有人總把心直口快,暴躁易怒歸咎于性格如此,但性格亦是后天培養所致,并非一層不變,何不多看幾本書,偶爾文藝一番。
學會思考。人區別于動物最大的行為特征是直立行走,而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其自己獨立的思想。臧克家曾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便是這個道理。一個活著的人要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便如同死人一般,一個人,雖然死去,但其思想卻永垂不朽。我們也許無法像偉人一樣永遠閃爍智慧的火花,但卻要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靜心思考,靜聽雨后春筍吐露芬芳,人生只差一場頓悟。
讀書也許無法帶個你實質性的財富,但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整個人生,量變到質變是一個痛苦的積累過程,你無法看到路的終點,但正因為無法看見才有無盡的期許與憧憬,也正因如此才并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