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陰天,感覺悶熱。
按原計劃,今天將約上毛毛、雞漢、啊米一起出發江門臺山探路。
徒步為何成為我近年最愛的運動項目?因為我覺得會比登山難度稍低些,又比跑步稍輕松些。我們去發現未走過的路或將未去過的線路然后將其增減、整合、評估、串聯出一條新的路線將之稱為“探路”。因此,探路又是我在徒步運動中最愛的環節。
8:45集齊人員準備出發了。啊米是今天新認識的朋友,小胖子挺可愛的,慢慢地我們開始稱其為“肥仔”更親近。我們由大廣高速沿沈海高速、新臺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向西驅車近4小時到達臺山石山村。找約好了的向導明仔,卻出海打魚未歸,明仔媽媽熱情地將我們領到家中飲茶,然后去忙于招呼其他客人了。
石山村靠海而聚居,大部分都是二至四層小樓房比較密集。閑著沒事在農家小園發現明仔喜愛盤栽,榆樹、羅漢松等均修剪得形態各異。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卻是這家伙將一棵金銀花矮化后造型獨特,要知道金銀花也是我最愛的植物,我家也種了好幾棵,但主要是一般的種植和采摘花曬干作涼茶用罷了。然而他居然將其升華到盤景造型也是我未想到的。
時至中午近1點了,明仔還沒回來,于是我們隨便在村口的農家小店打尖,點了湯和幾樣小菜吃飽再回去時,明仔回來了。他說今天打魚不算多,有些雜魚、蝦等幾十斤吧,已煮好招呼其他客人了,當然有毛毛在不怕沒得吃,只怕吃不下,毛毛對于他人的食物很自然地自己招呼自己的,用他的話就是“自己人來的,吾使客氣”,我也試了一只海蝦果然很鮮味。雞漢剛才可能太餓了,吃了很多雞蛋現在卻吃不下了,內心在狂罵毛毛,我和毛毛在狂笑他太餓鬼了。
唉,對了,之前不是一直稱呼“一分哥”嗎,怎么今天叫成“雞漢”了,毛毛說他喜歡吃雞,雞漢卻解釋說是因為他屬雞,所以酒肉朋友直呼其為“雞漢”,我和毛毛對于他的解釋表示想揍他。
下午,明仔因為村中有喜宴要去幫忙就沒時間招呼我們了,我們一行四人在海邊閑逛了一會,大家商量了一下,此處資源有限,也未開發,估計今晚如果在此一宿會很枯燥,于是決定告別了明仔轉向陽江陽東縣而去。
一路西行,沿海岸線驅車山換景移,涼風習習很是舒服。約30分鐘便到了陽江市陽東縣境內,我們查到了一個叫大澳村的村莊環境不錯,在靠近海傍處立了一個鄭和石像。并建有“大澳漁家民俗風情館”,館內介紹了大澳村的發展歷史和展出了一些漁民日常生活用品,閑逛一下也是不錯的。
斜陽西掛,時候也不早了。我們到達下一站的陽東縣東平鎮,在碼頭打聽了一下可以租渡輪前往對岸的葛洲島,葛洲島其實是一個荒島,東西兩側建有防洪堤壩,葛洲島上沒有人居住所以沒什么設施,正因如此充滿神秘吸引力,游人也極少。
我們上岸后,漁家就在海傍等待,并叮囑我們日落前回來上船,生怕我們走丟了。
我們兵分兩路,我和毛毛向西行,雞漢與肥仔向東行,計劃在中段匯合,因為葛洲島上有信號,手機能正常使用所以也是安全的。我們沿西面的小路緩緩而走,對面是東平鎮內海,晚歸的漁船開始返航,帆影片片由遠而近。大約走了20分鐘路斷了,前面滿是亂石。但對于我們戶外人是難不到的,雖然我倆也是胖子,但由于習慣了各種路況,因此還是輕松走過了,途中只遇到一個游人。再向前已沒有路了,一斷涯擋住了我們前進的路。
此時日落余暉染紅了半邊天空,晚霞透過簿簿的云層噴射在海面,映照出一片又一片桔黃色的海面。我盤坐在懸涯上拍照,凝視無邊無際的海面和日落。眼前只有歸航的漁船和染紅水天一色的落霞,還有的汽笛聲和海鳥聲,不自覺的浮現出“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意景,實在太美了。
“老黃,走了”。毛毛的呼喚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們原路返回到海傍堤岸,船家還在等我們,大約過了10分鐘,雞漢和肥仔也回來了,他們也說東岸走不通。于是我們上船回到鎮上,找了家客店住宿。
次日早上7:00我們早起,吃過早餐后登上了“飛鵝嶺”山,山頂可以遠眺整個東平鎮和長長的海岸線。山雖不高且還在修建輔道和路燈中,但滿山都是“降龍木”也算是特色之一。
既然來了陽江,買點海味是必須的,我們在肥仔朋友的指引下找到了熟悉的店家,大家開始買買買了。
下山后,我們向“沙咀環”出發,途中在“三丫村”旁向賣西瓜的村民打聽進入“沙咀環”的道路。根據指引,我們最終在海頭灣找到了入口。時值中午,太陽正猛,我們穿過叢林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海岸線,也是我見到最長的海岸線,估計走一天也走不完。
于是,我們繼續驅車前往海灣另一端的“飛龍寺”。到山腳雞漢就停車了,我問為何不開車上山?雞漢說會“谷傷我臺車”,結果我和肥仔都不愿走路了,只有毛毛一個登頂拍下“媽祖”照。然后一路上雞漢受盡我們的口誅筆伐,但他依然如故,而且從雞漢身上印證了“車不是買來開,而是買來放”的歪理,真無語,結果“谷傷了毛毛”。
下山后我們繞到另一出口“華垌村”,此處海傍是漁船停泊地,正好有漁民收工,時而見有游人向漁家買魚,價格也很親民啊。
太陽西沉,下午2:00多我們決定返家了,結束了兩天輕松的探路之旅。
這次真是辛苦雞漢兼職做了兩天司機了。